纱线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0081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2)具备:喂纱部(11)、将从喂纱部(11)供给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绕部(13)、对被卷绕部(13)卷绕的纱线(Y)的粗细进行检测的清纱器(22)以及单元控制部(26)。单元控制部(26)具备对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Y)的长度进行计算的纱线长度计算部(41)和对卷装的纱线重量进行计算的重量计算部(42)。重量计算部(42)根据由清纱器(22)检测出的纱线(Y)的粗细、由纱线长度计算部(41)检测出的纱线(Y)的长度以及关于纱线(Y)的比重的信息,来计算卷装的纱线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纱线卷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7-100235号公报中公开有具备了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每个卷绕单元利用横动筒使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一边横动一边卷绕在支承于摇架的卷绕筒管上,从而形成卷装。另外,日本特开2007-100235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为了抑制卷成的卷装的重量偏差而进行以下的处理。首先,对于各个卷绕单元而言,在卷绕筒管旋转到与规定的标准重量值对应的总转数时认定已在卷装上卷绕了规定的纱量,并结束卷绕。接下来,使落纱装置移动至已结束卷装的卷绕的卷绕单元而从摇架卸下卷绕有规定的纱量的卷装,并且利用落纱装置所具备的重量测定装置对卷绕有规定的纱量的卷装的重量进行测定。而且,根据测定出的重量与上述标准重量值之差,对该卷绕单元的下次卷装卷绕时的、用于卷绕结束判定的总转数的值进行修正。但是,实际上卷绕于卷绕筒管的纱线的粗细不恒定。例如,制造喂纱纱管的细纱机侧的因素等可能导致卷绕于每一个喂纱纱管的纱线的粗细存在很大差异。在该情况下,在更换喂纱纱管时,在该更换前后被卷绕的纱线的粗细变化很大。另外,在一个喂纱纱管内也存在纱线的粗细变化。因此,如上述日本特开2007-10023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基于上次卷成的卷装的重量测定结果对这次的卷绕中的卷装的总转数(即,被卷绕的纱线的长度)进行修正,即便如此,若上次卷绕与这次卷绕中的纱线的粗细不同,则这次卷成的卷装的重量会与标准重量产生偏差。因此,很难说是能够充分地抑制卷装之间的重量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重量相同的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喂纱部;卷绕部,其对从上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纱线粗细检测部,其对卷绕成上述卷装的纱线的粗细进行检测;纱线长度检测部,其对卷绕成上述卷装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纱线比重保持部,其对关于上述纱线的比重的信息进行保持;以及重量计算部,其根据由上述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粗细、由上述纱线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长度以及保持于上述纱线比重保持部的关于上述比重的信息,来计算由上述卷绕部形成的上述卷装的纱线重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卷绕部进行的纱线卷绕中,通过纱线粗细检测部来检测卷绕成卷装的纱线的粗细。另外,通过纱线长度检测部来检测当前时刻为止卷绕成卷装的纱线的长度。因此,能够对上述的纱线粗细与纱线长度的信息使用关于纱线的比重的信息,来高精度地计算当前时刻为止卷绕成卷装的、卷装的纱线的重量。由此,能够以使卷成的卷装的重量相同的方式进行管理(重量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自动络纱机的一个卷绕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自动络纱机的电结构的框图。图4是卷绕单元的纱线卷绕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具备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一个例子,上述卷绕单元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自动络纱机的一个卷绕单元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多个卷绕单元2,它们排列设置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落纱装置3,其以能够沿着上述多个卷绕单元2在上述多个卷绕单元2的排列设置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以及机台控制装置4,其进行对自动络纱机1的整体控制。此外,机台控制装置4配置于卷绕单元2的排列设置方向一端侧。而且,该自动络纱机1构成为,从机台控制装置4向多个卷绕单元2分别输送指令,并在各个卷绕单元2中将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筒管17(参照图2)而形成卷装P。另外,在某个卷绕单元2卷成卷装P时,落纱装置3移动至该卷绕单元2的上方,并将卷成的卷装P替换成空的卷绕筒管17。另外,机台控制装置4对各卷绕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进行动作状态的监视、动作参数的设定存储等。接下来,对各个卷绕单元2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卷绕单元2是使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短纤纱Y一边横动一边卷绕于卷绕筒管17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P的单元。卷绕单元2具有:单元机台10、将喂纱纱管B的纱线Y退绕而供给的喂纱部11、对从喂纱部11供给的纱线Y进行各种处理的纱线处理执行部12以及将被纱线处理执行部12处理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筒管17而形成卷装P的卷绕部13。单元机台10具备具有显示部、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面板25和单元控制部26(参照图3)。喂纱部11、纱线处理执行部12以及卷绕部13按该顺序从下向上排列配置。喂纱部11具有将喂纱纱管B以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的梭芯15和辅助从喂纱纱管B退绕纱线Y的退绕辅助装置16。梭芯15在纱线Y退绕时(纱线卷绕时)为图2所示的垂直状态。另一方面,梭芯15被梭芯驱动部28(参照图3)驱动而朝前后(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倾动,从而将空了的喂纱纱管B排出,并且从纱库(省略图示)接受新的喂纱纱管B。退绕辅助装置16在喂纱纱管B的上部具有被退绕辅助装置驱动部29(参照图3)驱动而上下移动的筒体。使该筒体随着纱线Y从喂纱纱管B的退绕的进行而下降,从而限制退绕中的纱线Y的膨胀(气圈),使纱线Y的退绕稳定。卷绕部13具备以使其能够旋转的方式把持卷绕筒管17的摇架(省略图示)和被卷筒驱动部27(参照图3)驱动而旋转的横动筒18。在横动筒18的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18a,并构成为通过该横动槽18a使纱线Y横动。而且,横动筒18一边通过横动槽18a使纱线Y横动一边被驱动而以与形成于卷绕筒管17的卷装P接触的状态旋转,从而通过与横动筒18的接触摩擦而使卷装P旋转,将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卷绕到卷绕筒管17上去。纱线处理执行部12具有:纱线触件19、张力施加装置20、接纱装置21以及清纱器22(纱线监视部)。纱线触件19是对退绕辅助装置16与张力施加装置20之间的纱线Y的有无进行检测的装置。张力施加装置20是向移动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的装置。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而示出了具有固定的梳齿20a和被张力施加装置驱动部30(参照图3)驱动的可动的梳齿20b的门式的张力施加装置20。接纱装置21是在由后述的清纱器22检测出纱疵时切割器22a进行剪纱时、卷绕中的断纱时、或者更换喂纱纱管B时,对喂纱纱管B侧的下纱Y1与卷装P侧的上纱Y2进行接纱的装置。作为该接纱装置21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产生空气流而使下纱Y1与上纱Y2的纤维彼此纠缠来进行接纱的空气捻接器。在接纱装置21的下侧与上侧分别设置有:下纱捕捉引导部件23,其捕捉并向接纱装置21引导喂纱纱管B侧的下纱Y1;和上纱捕捉引导部件24,其捕捉并向接纱装置21引导卷装P侧的上纱Y2。下纱捕捉引导部件23与上纱捕捉引导部件24的一端部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单元机台10。并且,下纱捕捉引导部件23与上纱捕捉引导部件24分别被下纱引导部件驱动部31与上纱引导部件驱动部32(均参照图3)驱动,从而能够上下旋转。下纱捕捉引导部件23的吸引口23a吸引并捕捉下纱Y1的纱线头,并从下向上旋转而将下纱Y1引导至接纱装置21。同时,上纱捕捉引导部件24的吸嘴24a旋转至卷装P与横动筒18的接点附近的纱线头捕捉位置,并在该纱线头捕捉位置在从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喂纱部;卷绕部,其对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纱线粗细检测部,其对卷绕成所述卷装的纱线的粗细进行检测;纱线长度检测部,其对卷绕成所述卷装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纱线比重保持部,其对关于所述纱线的比重的信息进行保持;以及重量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粗细、由所述纱线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长度以及保持于所述纱线比重保持部的关于所述比重的信息,来计算由所述卷绕部形成的所述卷装的纱线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18 JP 2012-114443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喂纱部;卷绕部,其对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纱线粗细检测部,其对卷绕成所述卷装的纱线的粗细进行检测;纱线长度检测部,其对卷绕成所述卷装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纱线比重保持部,其对关于所述纱线的比重的信息进行保持;以及重量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粗细、由所述纱线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纱线的长度以及保持于所述纱线比重保持部的关于所述比重的信息,来计算由所述卷绕部形成的所述卷装的纱线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卷绕控制部,其对所述卷绕部的纱线卷绕动作进行控制,所述卷绕控制部在由所述重量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卷装的纱线重量达到设定重量时,使所述卷绕部结束纱线的卷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元谦治木村收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