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切削的钻头刀头,该种刀具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且在钻削时容易定位,包括刀具头,其特征在于,形成了抗裂分切台或高效分切台与内侧相邻的高效分切台的高度的关系的定义,复合切削面与相邻的复合定位分解台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或相邻的复合切削面的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01毫米,或小于所排出的屑的厚度的五分之四,或小于或等于切削进给量的9倍的乘积数的高度,或抗裂分切台的宽度为大于0.6毫米,或小于或等于该刀具直径的三分之一,或复合切削面上设置一螺旋凹槽,在钻头刀头上设置1凹口刃或2阶梯刃,3平刃4斜刃5或在钻头刀头中心处设置钻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切削的钻头刀头,该钻头刀头通过定位孔或定位槽与外部钻孔设备连接,包括刀具头,刀具头朝向切削方向的面为切削面,每个切削面的顶部背面侧的面为后切削面,切削面与后切削面相交形成为切削刃,其特征在于:在复合切削的钻头刀头上,一体地,或联接并形成为一体地进行以下技术方案的设置,在朝向切削方向上的切削面或弧形切削面的内侧,经弧形凸起或斜形凸起阶梯状凸起的设置有至少一级内侧的复合切削面或复合弧形切削面,或弧形凸起或斜形凸起立起的延伸,形成有与内侧的复合切削面或复合弧形切削面相交的复合定位分解台,阶梯状排列的切削面或弧形切削面为高效分切台,阶梯状排列的切削刃或弧形切削刃为高效分切刃,最外侧的高效分切台为抗裂分切台,最外侧的高效分切刃为抗裂分切刃,或弧形凸起或斜形凸起延伸或弧形延伸至外端,或向后部延伸或弧形延伸至切削刃或副切削刃上,形成有侧凹刃或侧斜刃,和阶梯状的切削刃,或阶梯状的副切削刃,或抗裂分切台或高效分切台与内侧相邻的高效分切台的高度的关系定义为,抗裂分切台或高效分切台与相邻的内侧的高效分切台的高度为进刀量乘以乘积数,当被加工件硬度或粘度较高而刀具较大时,切削进刀量较小,进刀量所乘的乘积数较大,当被加工件硬度或粘度较高而刀具较小时,切削进刀量较小,进刀量所乘的乘积数较大,当被加工件硬度或粘度较低而刀具较大时,切削进刀量较大,进刀量所乘的乘积数较小,当被加工件硬度或粘度较低而刀具较小时,切削进刀量较大,进刀量所乘的乘积数较小,或在刀具头顶端中心位置设置的钻尖的中心横刃或尖刃的两端,经倒角各形成一定心倒角面,定心倒角面与钻尖的后切削面相交形成有小于或等于120°的夹角,两侧的定心倒角面间形成一横刃或无横刃的尖刃,或定心倒角面与钻尖处的后切削面相交形成有定心分切刃,定心分切刃的外侧为定位分切刃,尖刃或横刃,至少两侧的复合定位分切刃和定心分切刃与横刃或无抗心的尖刃形成为S状或反S状的切削刃,即S刃,或从钻尖向最外侧的侧刃倾斜方向的后切削面上,相对凹陷的设置有凹形槽,或梯形槽,或方形槽,或倒三角形槽,或弧形槽,或曲形槽,或平面形后切削面,或阶梯形后切削面,或抗裂分切台,或高效分切台与复合分解台相交,形成有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相交处一体的凸出设置有弧形凸起或斜形凸起,或抗裂分切台与相邻的内侧的复合切削面的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01毫米,或小于该种刀具切削后所排出的屑的厚度的五分之四,或小于切削进给量的9倍的乘积数的高度,或抗裂分切台的宽度为大于0.6毫米,小于或等于该刀具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结构的任一项切削方式,或以上切削方式的任意组合所形成的组合刃在钻头刀头上设置所形成的复合切削的钻头刀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仕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仕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