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两端花键旋转方向碟簧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0151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1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杆两端花键旋转方向碟簧组缓冲装置,包括机身、空心轴、蜗轮、蜗杆,机身内设有蜗杆和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蜗轮转动时带动空心轴转动,蜗杆贯通于机身内,在蜗杆两端均采用花键定心导向及传递扭矩,蜗杆自机身左侧穿出,蜗杆轴向移动时,蜗杆上的碟簧组产生压缩变形。此外,在蜗杆中心轴向设有通孔,并在蜗杆径向设有若干个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小孔。采用此结构,蜗杆两端均采用花键定心导向及传递扭矩,花键定心精度高,定心稳定性好。碟簧组处增加导向设施,防止因碟簧原因损害蜗杆。系统周到的润滑更能延长蜗杆的寿命。所有这些保证了蜗轮蜗杆的良好啮合,使设备运转精确,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蜗杆两端花键旋转方向碟簧组缓冲装置,包括:机身(55)、空心轴、蜗轮(41)、蜗杆(40),机身(55)内设有蜗杆(40)和与蜗杆(40)啮合的蜗轮(41),蜗轮(41)转动时带动空心轴转动,蜗杆(40)贯通于机身(55)内,在两侧与机身(55)配合以保证蜗杆(40)可转动及轴向移动,蜗杆(40)自机身(55)左侧穿出,其特征在于:蜗杆(40)右侧设有固定于机身(55)上的轴承座Ⅰ(36),轴承座Ⅰ(36)内穿有套轴(33),套轴(33)与轴承座Ⅰ(36)之间设有轴承并利用外圈压盖(35)轴向固定在轴承座Ⅰ(36)上,皮带轮(31)通过内圈压盖(34)、键Ⅰ(32)及螺钉和轴端挡板固定在套轴(33)穿出轴承座Ⅰ(36)的部分上,套轴(33)内孔里设花键套Ⅰ(37)和与花键套Ⅰ(37)配合的键Ⅱ(38),套轴(33)左端面上设小压盖(39)对花键套Ⅰ(37)轴向定位,蜗杆(40)穿过小压盖(39)并利用键Ⅱ(38)与花键套Ⅰ(37)配合从而可在套轴(33)内轴向移动;蜗杆(40)左侧设有固定于机身(55)上的轴承座Ⅲ(47),轴承座Ⅲ(47)内设有轴承座Ⅱ(46),轴承座Ⅱ(46)与轴承座Ⅲ(47)之间为轴承配合,轴承座Ⅱ(46)通过端盖(48)及螺栓轴向固定在轴承座Ⅲ(47)上,轴承座Ⅱ(46)内部右端设有花键套Ⅱ(43)和与花键套Ⅱ(43)配合的键Ⅲ(42),轴承座Ⅱ(46)右端面设小压盖(39)对花键套Ⅱ(43)轴向定位;蜗杆(40)穿过花键套Ⅱ(43)并利用键Ⅲ(42)与花键套Ⅱ(43)配合,在轴承座Ⅱ(46)内部穿过花键套Ⅱ(43)后,自右向左,蜗杆(40)上依次套有隔板(44)、碟簧组(45)、调整垫(49)、隔板(44)、滑套座Ⅰ(50)、滑套座Ⅱ(52),即在碟簧组(45)左右各有一块隔板(44),滑套座Ⅰ(50)和滑套座Ⅱ(55)之间设有滑套(51),在蜗杆(40)左端面设螺母Ⅱ(54)将滑套座Ⅰ(50)和滑套座Ⅱ(52)固定在蜗杆(40)上;螺母Ⅰ(53)与轴承座Ⅱ(46)连接,为左边隔板(44)定左极限位,轴承座Ⅱ(46)内孔端面为右边隔板(44)定右极限位置;蜗杆(40)及其上所套的隔板(44)、碟簧组(45)、调整垫(49)、隔板(44)、滑套座Ⅰ(50)、滑套座Ⅱ(52)可相对于轴承座Ⅱ(46)轴向移动,在移动时两块隔板间距变小从而使碟簧组(45)产生压缩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宝信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