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9155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0 21:32
一种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所述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包括弹性的基体连同埋入的、相互平行延伸的钢丝或纤维丝,包括上下设置的、相互间不切割接触的两个滚刀(5、6),这两个滚刀在上侧和下侧切入所述基体(22),还包括完成切割的、相对于所述滚刀后置的刀具(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
技术介绍
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主要在轮胎工业中用于形成要生产的轮胎的外胎身(帘布层)或胎带。这些带包括弹性的、经常还容易粘接的、橡胶质或弹性体质的基体,在其中埋入相互平行延伸的钢丝或纤维丝。所述带通过砑光(轧光)加工。但是由砑光机制成的带边缘不总是这样正好,使接着横向于纵向方向切开的材料能在边缘侧彼此相接,无需事先切割边缘、即“修整”。有时出现,在纤维帘带材料的外侧面上的帘线外露,这导致,接着的接合不能达到所需的强度,这是因为对于高的接合强度必需使两个要接合的带边缘或相应的外部帘线在要接合的带边缘上被足够的弹性基体材料、即橡胶或类似物覆盖。此外有时出现,在砑光后太多的基体材料存在于带外侧面、即边缘的帘线上。其结果是,在接着接合后两个在接合部件中相邻的帘线在接合部处的帘线间距太大。因此由此制成的产品、即外胎身或胎带具有不同的帘线间距,这可能使随后生产的轮胎的强度或机械性能降低。为了产生出在几何结构上完好的带边缘,在使用相应设备的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修边。这种修边设备不仅可以在砑光机本身中使用,而且可以在集成到后置的生产工艺中的帘布幅切割机中使用。在修边的范围内在出现“坏的”边缘时切掉边缘区域,其中在切掉的边缘区域中含有至少一根帘线或钢丝。即,在两个加入到基体中的帘线之间沿着切割。通过切割产生几何上完好的边缘,在切割后外部的帘线以所期望的厚度被基体材料覆盖,由此可以完好地接合边缘。已知的修边设备具有刀具,该刀具在两根帘线之间进行切割以分开边缘段。作为刀具或者使用接近竖立地切割带的、通常具有直刀刃的简单刀具,。替代于此也可以使用具有上滚刀和下滚刀的滚刀副,所述上滚刀和下滚刀彼此切割接触并且共同作用地切割带。但是如下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使用相对较厚的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它们具有大于3mm的总材料厚度、有时具有13mm或更大的厚度。即它们比通常的厚度约为2-3mm的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厚数倍。但是已经证实对这种厚带的修边是有问题的,因为在使用常见的具有竖立刀刃的刀具时由于基体材料的厚度而出现非常高的切割力,这给生产可靠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经常需要再加工。在利用从切割力来讲更容易控制的滚刀执行修整方面已经证实,这些边缘在接合中不总是提供所需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边的设备,该设备尤其能够对具有3mm或更大厚度的厚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进行修改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上述形式的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相互间不切割接触的两个滚刀,这两个滚刀在上侧和下侧切入基体,还包括完成切割的、相对于所述滚刀后置的刀具。已经令人惊讶地证实了,通过滚刀与具有竖立刀刃的刀具的组合以及通过利用各刀具只执行部分切割,一方面能够实现非常好的修边,另一方面由此也可以实现引起非常好的接合结果的边缘。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备具有滚刀副,其具有两个上下设置的滚刀。这两个滚刀相互间不切割接触,即,它们不完全切透材料,而是仅切入。因此,如果穿过滚刀副牵引带,则带仅在上侧和下侧被切入,其中切割深度取决于所述两个滚刀的进给度。如果带例如是8mm厚,则可以通过每个滚刀切入2mm或3mm。在此情况下相对于滚刀后置有完成切割的、带竖立刀刃的刀具。也就是说,该后置的刀具最终使材料被分隔开。在此仅须切透剩余厚度,该剩余厚度参照上面的示例仅为例如4mm或2mm,因此,其与总厚度相比处在一明显更小的范围中。因为仅需要再切割明显更少的材料,因此所形成的切割力明显更小,由此该切割也可以生产可靠地被执行。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滚刀与已知的解决方案不同相互间不切割接触、并因此也不能独立地执行切割。它们的任务是,在上侧和下侧上略切入帘带材料,同时具有竖立刀刃的后置的刀具定心在帘带材料的正确位置上。然后通过后置的刀具进行最终的切割,该后置的刀具由于前面进行的切割而只需切割明显更少的材料。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修整的边缘一方面具有能实现非常好的接合的几何条件。因为边缘侧的帘线被足够的基体层覆盖。实验已经证实,这种边缘能够非常好地接合并且在接合中提供所需的高接合强度。另外,切割过程本身也能够生产可靠地实施和控制,这是由于该切割过程通过如下方式近似两级地执行:首先在上侧和下侧切入,其中由此使主要的材料厚度被切割,然后在第二切割过程中通过具有竖立刀刃的刀具、但以可控制的切割力执行最终切割。特别适宜的是,所述后置的刀具是可加热的刀具。也就是说,第二切割是“热切割”,这在改善接合强度方面特别有利地起作用。这种热切割即使对于所述的厚带也能够容易地实现,因为由于通过滚刀的在先切入而使热刀具只需再切割较少的材料厚度。在此所述后置的刀具可以是钩刀,该钩刀具有V形的刀刃,该刀具可以是具有直的或圆的切刃的刀具,或者也可以是具有割帘线作为固定的切割元件的丝刀(Drahtmesser)。所有这些刀具也都可以是加热的。优选地,滚刀和后置的刀具设置在一公共的支架上,该支架可以或者是刚性地设置在机架上,或者以能沿至少一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与刚性的机架布置方案中切割线固定不同,可容易移动的支架布置方案实现了:在带材料略微宽度变化时刀具能更容易地跟随埋入的帘线,因此可以补偿毫米范围内的略微的帘线错位。为此支架设置成能围绕垂直于带或帘线纵向方向的相应水平轴运动,并且当然在该轴上可非常容易地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可以规定,所述后置的刀具能围绕竖直轴转动并且能被锁止。这个专利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略微调整刀具的切割角,这一点根据材料有时可能有助于改善接合。另一可能调整方案可以以如下方式规定:所述后置的刀具能沿一垂直于带运动方向的水平轴运动并且能被锁止。也就是说,后置的刀具——以及支架本身——能围绕垂直于带纵向方向或帘线纵向方向的水平轴运动并且能固定。这实现了,后置的带被调节成不与两个滚刀的切割线齐平(对准),当希望在带边缘上略保留或多或少的橡胶时这一点(不齐平)有时可能是需要的。但基本的调节是,使后置的刀具与滚刀齐平、因此在同一平面中进行切割。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尤其在使用上述类型设备的情况下、用于对厚度至少3mm——尤其厚度大于4mm——的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两个上下设置、但相互间不切割接触的滚刀在上侧和下侧切入帘带的基体,然后利用后置的刀具切断仍保留的带基体。因此,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利用滚刀副在上侧和下侧仅切入弹性的带材料,在该带材料中埋入有相互平行延伸的钢丝或纤维丝,其中由于滚刀相互间的距离能被调整,所以能相应地匹配最终切割深度。为此使滚刀相应地以可调整的方式被设置在支架上。接着按照本方法通过一最好位于同一支架上的后置的——例如钩刀或类似形式的——刀具最终切透还保留的带基体、即还未完全切透的带材料。也就是说,后置的刀具最后使由滚刀(引起)的两个切入继续并完成整个切割。在此可以或者使用冷的后置的刀具,或者优选使用能通过适合的加热装置被加热到希望的温度的热刀具。也就是说,最终切割是热切割。对刀具的调温有利地不只作用于实际由其切透的材料区域,而且作用于如下的材料区域:其中事先通过滚刀切入的带基体最终还紧邻加热的后置刀具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所述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包括弹性的基体连同埋入的、相互平行延伸的钢丝或纤维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相互间不切割接触的两个滚刀(5、6),这两个滚刀在上侧和下侧切入所述基体(22),还包括完成切割的、相对于所述滚刀后置的刀具(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2 DE 102012007198.11.一种用于对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的边缘进行修边的设备,所述钢丝帘带或纤维帘带包括弹性的基体连同埋入的、相互平行延伸的钢丝或纤维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相互间不切割接触的两个滚刀(5、6),这两个滚刀在上侧和下侧切入所述基体(22),还包括完成切割的、相对于所述滚刀后置的刀具(11),其中,设有用于所述滚刀(5、6)和所述后置的刀具(11)的公共支架(2),所述支架(2)刚性地设置在机架(3)上,或者所述支架(2)以能沿至少一轴(4)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的刀具(11)是可加热的刀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霍夫曼R·克勒纳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