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雄伟专利>正文

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800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它包括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其长度尺寸略小于成型内模、压在上述成型压板上并由压机加载的压块以及若干个可分别设置在内模的两端可固定内模与压块的紧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由于压块是由设置在内模的两端的紧固装置固定的,该固定装置可随内模一起离开外模完成固化工序,而将上该紧固装置的下箍和上箍安装和拆卸很方便,可大大减少工作量,使用也很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竹材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竹材压制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而且,竹生长周期短。随着木材资源短缺,因此,人们希望用竹材替代木材。然而,普通的竹材不能加工成板材,需要将竹材加工成小块的丝或片,压制成型材,然后加工成板。现有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加工采用U型内模,竹材原料放在U型内模内,竹材原料上的盖板由压机加压,使竹材原料被压成板块。压制后的竹材需离开压机到专门的固化车间固化。在固化阶段,盖板会受到竹材膨胀的力,因此,为了使盖板在原来位置上,需将盖板固定,等竹材固化后,再将盖板取出,取出成型的竹材板。现有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中,将盖板固定的结构是在盖板上方的内外模的两个侧面设有一个排孔,用一个个螺栓栓上,这样,由于螺栓位于盖板上方,盖板被固定。然而,这种固定方式需要装拆一个个螺栓,花费的工作量很大,给竹材压制成型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拆、固定盖板更方便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包括-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其长度尺寸略小于成型内模;-可盖在竹材的表面的成型压板;-压在上述成型压板上并由压机加载的压块;以及若干个可分别设置在内模的两端可固定内模与压块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模外表面的上箍和下箍,该上箍可与下箍通过紧固件相固定。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由于压块是有设置在内模的两端的紧固装置固定的,而且该固定装置可随内模一起离开外模完成固化工序,将上该紧固装置的下箍和上箍安装和拆卸很方便,可大大减少工作量,使用也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的A-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紧固装置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包括有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10、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2、两分别设置在成型内模的每一侧面上方、且其侧面与外模的内壁相接触的移动模板6、可盖在竹材7的表面的成型压板8、压在上述成型压板上并由压机1加载的压块3。压机1通过上模11对压块3加压。上述外模2用来支持和固定成型内模10。在外模2的外侧,分别设有外模加固板4和加固支架5,用来进一步加固外模2。内模出板12可用来脱内模10。外模2的长度尺寸略小于成型内模10。这样,成型内模10的两端会有一部分露在外模2之外(参见图1),紧固装置9可设置在成型内模10露在外模2之外的位置,可以用来固定成型内模10和压块3(具体参见图3和图4)。上述移动模板6是两块板状物,其外侧设有若干个例如2个燕尾凸块61,而外模2的内侧与上述燕尾凸块6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相应的燕尾槽103。这样,移动模板6可以固定在外模2上。参见图3和图4,紧固装置9由上箍91和下箍92组成。其中,下箍92设置在内模10的外表面,也是U型的。上箍91压住压块3。在成型内模10露在外模2之外的位置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圆孔101,在成型压板8、压块3和下箍92的底部与成型内模10的圆孔101相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有圆孔81、31、922。上箍91和下箍92通过紧固螺栓913和914固定连接。其中,紧固螺栓913固定上箍91和下箍92的耳边911和921。紧固螺栓914穿过上述圆孔101、81、31、922可将成型内模10和压块3与上箍91和下箍92固定。另外,为了固定从外模2拆卸后的移动模块6,在与外模2对应的一侧例如左侧设有一托架61,该托架61中间有一与外模2的内壁相对应的槽,在槽的两内側也分别设有与外模2的内側的燕尾槽103相对应的燕尾槽611,其高度与外模2的燕尾槽103相当。这样,当移动模块6从外模2向左移出时,可直接插入托架61的燕尾槽611,需要插入到外模2时,也可直接插入外模2的燕尾槽103,操作很方便。本技术提供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工作时,首先将成型内模10放入外模2中,然后,从成型内模10的一端的两内侧面分别插入移动模板6。待加工的竹材7通常是竹片或竹丝。当加有凝固胶水的待加工的竹材7放入成型内模10中,通常要加满到移动模板6的位置。启动压机1(例如液压泵),压块3受到压机1的施压,压块3再对成型压板8加压,于是,随着成型压板8的向下移动,竹材7不断受压,竹材7的上表面向下移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此时,竹材7的上表面已经在成型内模10的口面以下),在成型内模10露在外模2之外的两端分别装上紧固装置9,拧紧紧固螺栓913和914,于是压块3与成型内模10固定,防止由于竹材7在胶水完全凝固稳定前的张力而向上推动成型压板8和压板3。然后移开移动模板6,将固定后的内模10的整体移到固化车间固化。待稳定后,松开紧固螺栓913和914,移开上箍91,取出压块3和成型压板8,就可取出制成后的竹材板块。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作如下变化1.移动模板6和成型内模10可以不采用燕尾凸块61和燕尾槽103固定,而采用自重方式、临时固定。2.移动模板6可以省去。3.紧固装置9的上箍91和下箍92的固定可以仅通过紧固螺栓913或914固定。而且,紧固螺栓914可以仅一边采用,另一边由销钉固定,这样,拆开紧固螺栓914,上箍91可以绕上述销钉转动,而不分离。4.上箍91和下箍92的形状、宽度可以变化。5.紧固装置9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例如压力)而变化。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不应构成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一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其长度尺寸略小于成型内模;一可盖在竹材的表面的成型压板;一压在上述成型压板上并由压机加载的压块;以及若干个可分别设置在内模的两端可固定内模与上述压块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包含一设置在内模外表面的下箍和一可压住压块的上箍,该上箍与下箍通过紧固件相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的上箍和下箍的耳边可以通过紧固螺栓而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的上箍和下箍还通过另一紧固螺栓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其侧面与外模的内壁相接触的两移动模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燕尾凸块,在外模的内侧与上述燕尾凸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应的燕尾槽,上述燕尾凸块可插入上述燕尾槽中。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凸块和燕尾槽是两个。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在与外模对应的一侧设有一托架1,该托架中间有一与外模的内壁相对应的槽,在槽的两内侧也分别设有与外模的内侧的燕尾槽相对应的燕尾槽,其高度与外模的燕尾槽相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它包括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材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用来存放待加工竹材的U型成型内模;一设置在成型内模外的外模,其长度尺寸略小于成型内模;一可盖在竹材的表面的成型压板;一压在上述成型压板上并由压机加载的压块;以及 若干个可分别设置在内模的两端可固定内模与上述压块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包含:一设置在内模外表面的下箍和一可压住压块的上箍,该上箍与下箍通过紧固件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伟王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雄伟王雄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