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固定装置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6185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7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固定装置以及一种车辆,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路的夹持结构和用于固定于承载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分别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部和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能够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夹持部形成用于夹持第一管路的第一卡口和用于夹持第二管路的第二卡口;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管路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路固定装置能够将管路悬挂固定在适合的承载件上并避免管路的磨损,提高管路的安装可靠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并且,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管路固定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很多领域都涉及管路布置的问题,例如,在汽车领域,随着排放指标的发展需求,车辆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即车辆的冷却系统不仅要为发动机提供冷却,同时还要兼顾变速箱、缓速器和EGR等多项任务,因此,需要设计布置很多冷却管路,很多时候,一些大直径金属管路需要布置在车架或发动机下方时,受到空间及装配工艺性限制,布置极其困难,在设计布置繁复庞杂的冷却系统管路过程中,直径较大的金属管路应尤为引起重视,若布置不当,管路破损会引发交通事故等严重问题,因此,将大直径金属管路布置于较低位置的固定方法及其可靠性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固定装置,该管路固定装置能够将管路悬挂固定在适合承载件上并避免管路的磨损,提高管路的安装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固定装置,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路的夹持结构和用于固定于承载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分别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部和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能够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夹持部形成用于夹持第一管路的第一卡口和用于夹持第二管路的第二卡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分别包括基体和防磨层,所述防磨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所述基体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通孔以将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承载件,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所述连接部上对应地设置有连接通孔,紧固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固定架上的所述连接通孔以将所述夹持结构和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位于两侧的固定板、位于中间并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板下凹的连接板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过渡板,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通孔,所述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并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过渡板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加强肋。优选地,所述紧固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承载件的表面上在所述连接通孔处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优选地,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第二夹片的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锁紧垫片,所述锁紧垫片上设置有垫片通孔,所述垫片通孔与所述第二夹片上的所述连接通孔相对应,所述锁紧垫片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表面上的防滑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片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块。优选地,所述缓冲垫块包括依次层叠的上刚性板、缓冲板和下刚性板,所述缓冲垫块上设置有垫块通孔,所述垫块通孔与所述第一夹片上的所述连接通孔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管路固定装置的表面具有防锈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固定装置可以将管路悬挂固定在适合的承载件(例如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架等)下方,夹持结构能够稳定夹持管路并将相邻的管路分隔开,以提高管路安装的可靠性并避免管路的磨损,并且,优选地,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固定结构与承载件等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了管路的拆装,固定结构与夹持结构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块并且夹持结构上设置有防磨层,从而进一步避免管路的磨损,因而,将所述管路固定装置运用于汽车后,为大直径管路的布置提供了选择,并且有利于降低因管路破损引发交通事故等问题的风险。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管路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4a和图4b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的固定架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的缓冲垫块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管路固定装置的锁紧垫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在本技术提供的管路固定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且也与参考附图所示方向一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固定装置,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路的夹持结构和用于固定于承载件1的固定结构,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分别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部和位于两侧的夹持部,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能够通过各自的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在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相互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的位于同一侧的夹持部形成用于夹持第一管路2的第一卡口和用于夹持第二管路3的第二卡口。本技术的管路固定装置适用于将管路悬挂固定于适合的承载件1(例如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架等)下方,具体地,采用夹持结构夹持管路并采用固定结构固定于承受件1上,其中夹持结构能够稳定夹持管路并将相邻的管路分隔开,将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配合连接后,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的位于一侧的夹持部彼此配合形成第一卡口,位于另一侧的夹持部彼此配合形成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彼此间隔开以用于分别夹持两根管路,可以根据待固定管路的具体情况设置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的具体尺寸和强度,这种夹持结构可靠性强,可以用于大直径管路的固定,同时还能够避免相邻管路(例如图2中的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之间的磨损,因而,将所述管路固定装置运用于汽车后,为大直径管路的布置提供了选择,并且有利于降低因管路破损引发交通事故等问题的风险。参见图5,优选地,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分别包括基体19和防磨层20,防磨层20分别位于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的基体19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基体19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板材,例如和合金钢板,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路的夹持结构和用于固定于承载件(1)的固定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分别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部和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能够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夹持部形成用于夹持第一管路(2)的第一卡口和用于夹持第二管路(3)的第二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管
路的夹持结构和用于固定于承载件(1)的固定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
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分
别包括位于中间的连接部和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
第二夹片(8)能够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夹片
(7)和所述第二夹片(8)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
第二夹片(8)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夹持部形成用于夹持第一管路(2)的第
一卡口和用于夹持第二管路(3)的第二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
(7)和所述第二夹片(8)分别包括基体(19)和防磨层(20),所述防磨
层(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的所述基体(19)
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
包括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通孔,紧固件(5)穿过所述固
定通孔以将所述固定架(4)固定于所述承载件(1),所述固定架(4)上还
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第二夹片(8)的所述连接部上
对应地设置有连接通孔,紧固连接件(1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夹片(8)、所
述第一夹片(7)和所述固定架(4)上的所述连接通孔以将所述夹持结构和
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
包括位于两侧的固定板(11)、位于中间并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板(11)下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波林梅友刘福萍苏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