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成型加工装置和热塑性树脂薄板的厚度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成型加工装置和热塑性树脂薄板的厚度调整装置。更详细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热塑性树脂,通过一次成型加工将热塑性树脂挤出使其呈下垂状态,之后再通过二次成型加工使其成型,从而制成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成型加工装置和热塑性树脂薄板的厚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制造夹心板时采用如下成型加工方法,该方法组合了通过挤出加工而完成的一次成型加工以及通过吹塑(或者真空吸塑)加工而完成的二次成型加工。采用上述成型加工方法时,可在不进行任何其他处理的情况下,采用吹塑(或真空吸塑)加工方法对被挤出的呈熔融状态的树脂进行成型加工,进而制成夹心板。采用该方法不会出现以下技术问题,即,对一度成型的树脂再次加热而引起的加热不均的问题。尤其在使被挤出的呈熔融状态的树脂保持其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垂,使沿铅垂方向延展的树脂经合、吹塑(或真空吸塑)成型加工时,与诸如将树脂沿横向方向挤出的情况相比,前者可以在无需支承树脂而在非接触状态下用挤出模将该树脂挤出,直至二次成型加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熔融搅拌热塑性树脂的步骤;贮存规定质量的已熔融搅拌的热塑性树脂的步骤;贮存的呈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以呈薄板状下垂的方式,间歇地从设置在T型模头上的具有规定大小的出料口中被挤出,而且在单位时间内挤出规定质量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由此,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从出料口中以规定厚度和规定的挤出速度被挤向下方;还包括如下步骤,被挤向下方的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的最下部,通过设置在出料口的下方且其间隔大于薄板状树脂的所述规定厚度的1对辊子之间之后,使1对辊子相互接近,从而由该1对辊子夹着薄板状树脂,且由上述辊子的转动来驱动下拉薄板状树 ...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6.25 JP 2008-1666371.一种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熔融搅拌热塑性树脂的步骤;贮存规定质量的已熔融搅拌的热塑性树脂的步骤;贮存的呈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以呈薄板状下垂的方式,间歇地从设置在T型模头上的具有规定大小的出料口中被挤出,而且在单位时间内挤出规定质量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由此,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从出料口中以规定厚度和规定的挤出速度被挤向下方;还包括如下步骤,被挤向下方的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的最下部,通过设置在出料口的下方且其间隔大于薄板状树脂的所述规定厚度的1对辊子之间之后,使1对辊子相互接近,从而由该1对辊子夹着单层薄板状树脂,在挤出过程中,按照薄板状树脂的挤出速度,以随时间的推进而降低所述辊子的转动速度的方式调整所述辊子的转动速度,且由上述辊子的转动来驱动下拉单层薄板状树脂,使单层薄板状树脂的厚度以在挤出方向上形成得大致相同的方式在小于从出料口被挤出时的厚度范围内延展而变薄的步骤;将由辊子传送来的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设置在设置于1对辊子的下方的模具侧部的步骤;在形成于模具的外周面的型箱相对于模具突出的状态下,在相对于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的挤出方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移动模具,通过使型箱与薄板状树脂的侧面接触,在薄板状树脂和模具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的步骤;对形成于薄板状树脂和模具之间的密闭空间进行减压操作,以及/或者对薄板状树脂朝向模具进行加压操作,由此形成具有与模具的形状相同形状的树脂成型品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过所述1对辊子之后的薄板状树脂的厚度,在小于从所述出料口被挤出时的厚度范围内延展而变薄,而且使设置于模具侧部的呈熔融状态的薄板状树脂的厚度在其挤出方向上形成得大致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辊子完成的传送步骤中,还包括调整由所述1对辊子作用给薄板状树脂的压力的步骤,以使所述1对辊子的表面与薄板状树脂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延展而变薄步骤中要求的薄板状树脂在传送方向上的厚度分布要求,而使在通过所述辊子完成的传送步骤中包括调整薄板状树脂的挤出速度,和被所述1对辊子向下传送的薄板状树脂的传送速度之间的相对速度差的步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热塑性树脂的MFR值的大小,而使在通过所述辊子完成的传送步骤中包括调整辊子转速的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辊子完成的传送步骤中,还包括调整所述1对辊子间的间隔的步骤,以使所述1对辊子的表面与薄板状树脂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7.一种树脂成型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熔融搅拌第1热塑性树脂的步骤;贮存规定质量的已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见武彦,伊藤秀次,丹治忠敏,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