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福祥专利>正文

一种炒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45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炒茶装置,属于茶艺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有内锅、外桶、支架、加热装置,内锅放置在外桶内,外桶架设在支架上,其中:本炒茶装置还包括有电机、减速器、揉捻挡茶器,所述的内锅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相连,外桶与支架间连接有翻转机构,前述的揉捻挡茶器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置入内锅内,与内锅底部不接触,同时内锅底部与外桶之间设有加热装置。通过采用本炒茶装置,茶叶炒制人员只要通过重复几次简单的操作步骤就能完成对茶叶的炒制,大大降低了炒茶的难度,且加工噪音小,方便移动,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更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展开。再者,通过使用揉捻挡茶器,不用再依赖人工进行繁琐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茶器械,特别是一种炒茶装置,属于茶艺加工

技术介绍
在茶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涉及以下的几个重点步骤,即搅拌(也称杀青),是利用高温,使水分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散发,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需的水分,保持叶细胞的本色;揉捻,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也不容易保存。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味淡,反复揉的茶,茶性会变得味浓,可多次冲泡仍味浓香醇。以上的过程,通常需要用人工结合炒茶锅进行。对操作人员熟练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步骤,对茶叶的受热程度和炒制方式都非常严格,因此能熟练操作整个过程的人不多,直接导致了茶叶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权限,也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制作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炒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炒茶装置,包括有内锅、外桶、支架、加热装置,内锅放置在外桶内,外桶架设在支架上,其中:本炒茶装置还包括有电机、减速器、揉捻挡茶器,所述的内锅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相连,外桶与支架间连接有翻转机构,前述的揉捻挡茶器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置入内锅内,与内锅底部不接触,同时内锅底部与外桶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翻转机构为主齿轮与辅助齿轮结合的啮合齿轮对,主齿轮与外桶连接,辅助齿轮啮合主齿轮的同时与支架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齿轮上安装有踏板或是手轮。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刮茶器包括有支杆、挡板、刮片,挡板连接在支杆末端,刮片通过弹力装置连接在挡板上,支杆与支架连接,刮片与内锅底部不接触。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弹力装置为弹簧。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为液化气加热灶。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转速控制器、定时器,转速控制器、定时器同时与电机相连。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内锅外壁与外桶内壁之间设有减震器。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减震器为减震弹簧或是减震滚轮。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内锅上设置有温度探测器。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架触地端设有万向滚轮。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外桶上安装有把手。-->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炒茶装置,其中,所述的外桶上加设有锅盖。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本炒茶装置,茶叶炒制人员只要通过重复几次简单的造作步骤就能完成对茶叶的炒制。由此可见,在满足严谨的炒茶工序同时,大大降低了炒茶的难度,降低了人员培训时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更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展开。再者,通过使用揉捻挡茶器,不用再依赖人工进行繁琐的加工,且加工噪音小,方便移动。特别是针对碧螺春坎坷的炒制过程,本技术能完全胜任。同时,即便是对一些非茶叶类的干货制品也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序号  指代  序号  指代  1  内锅  2  外桶  3  电机  4  减速器  5  揉捻挡茶器  6  液化气加热灶  7  气源  8  主齿轮  9  辅助齿轮  10  踏板  11  减震器  12  温度探测器  13  万向滚轮  14  把手  15  支架  16  转速控制器  17  定时器  18  点火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炒茶装置,包括有内锅1、外桶2、支架15、加热装置,锅胆1放置在外桶2内,外桶2架设在支架15上,其中:本炒茶装置还包括有电机3、减速器4、刮茶器5,内锅1通过减速器4与电机3相连,电机3上还外连有转速控制器16、定时器17。外桶2与支架15间连接有翻转机构,前述的揉捻挡茶器5一端与支架15连接,另一端置入内锅1内,与内锅1底部不接触,同时内锅1底部与外桶2之间设有液化气加热灶6作为加热装置。具体来说,所述的翻转机构为主齿轮8与辅助齿轮9结合的啮合齿轮对,主齿轮8与外桶2连接,辅助齿轮9啮合主齿轮8的同时与支架15连接。为了便于造作,在辅助齿轮9的转轴上设有踏板10或是手轮。所述的揉捻挡茶器5包括有支杆、挡板、刮片,挡板连接在支杆末端,刮片通过弹簧作为弹力装置连接在挡板上,支杆与支架15连接,刮片与内锅1底部不接触。为了有效降低震动,有效减少噪音,内锅1外壁与外桶2内壁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或是减震滚轮作为减震器11。并且在内锅1上设置有温度探测器12,辅助温度监控。支架15触地端设有万向滚轮13,便于移动。外桶2上安装有把手14,使其在翻转的时候更容易操作。此外在外桶2上可加设有锅盖,满足各种炒茶的要求,特别是在预热阶段可以提高升温速度,减少热量损失。本炒茶装置的具体实用情况如下:首先,把需要炒制的茶叶放入内锅1,将刮茶器5放入内锅1内,在此期间调节揉捻挡茶器5支杆与支架15间的相对高度,确保揉捻挡茶器5上连接的刮片与内锅1底部不接触,同时调节作为弹力装置的弹簧来适应搅拌工序的需要,如图2中的虚线部份所示。接着,将液化气的气源7连接到内锅1底部与外桶2之间作为加热装置的液化气加热灶6上。随后,茶叶炒制人员设定定时器17满足搅拌工序所需-->要的精确时间,利用转速控制器16来控制电机3,令内锅1的转速符合搅拌需要。最后打开液化气加热灶6的点火开关进行搅拌加工,在此期间,茶叶炒制人员能利用内锅1上设置有温度探测器12对锅温进行一个及时监控。各个炒茶工序过渡中,可以通过主齿轮8、辅助齿轮9啮合对外桶2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调节。其具体过程如下,茶叶炒制人员可以通过踩下辅助齿轮9转轴上设有踏板10或是摇下手轮,令原本处于啮合状态下的主齿轮8与辅助齿轮9暂时分离。接着,茶叶炒制人员把住外桶2上的两个把手14,将外桶21调整至适应加工工序所需要的角度。然后令踏板10或是手轮复位,使辅助齿轮9及时与主齿轮8进行再次啮合,实现外桶21翻转后的位置固定。再结合刮片弹簧的弹性调节,就能使本炒茶装置完全满足炒茶工序中余下的杀青、揉捻等工艺要求。利用减震弹簧或是减震滚轮作为减震器11,架设在内锅1外壁与外桶2内壁之间,使得内锅1在旋转过程中炒茶装置本体不会出现较大的震动,噪音就少。通过采用本炒茶装置,茶叶炒制人员只要通过重复几次简单的造作步骤就能完成对茶叶的炒制。由此可见,在满足严谨的炒茶工序同时,大大降低了炒茶的难度,降低了人员培训时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更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展开。再者,通过使用刮茶器5,不用再依赖平板铁铲进行繁琐的加工,且加工噪音小,方便移动。特别是针对碧螺春坎坷的炒制过程,本技术能完全胜任。同时,即便是对一些非茶叶类的干货制品也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良好。当然,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炒茶装置,包括有内锅、外桶、支架、加热装置,内锅放置在外桶内,外桶架设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本炒茶装置还包括有电机、减速器、揉捻挡茶器,所述的内锅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相连,外桶与支架间连接有翻转机构,前述的揉捻挡茶器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置入锅胆内,与锅胆底部不接触,同时内锅底部与外桶之间设有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装置,包括有内锅、外桶、支架、加热装置,内锅放置在外桶内,外桶架设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本炒茶装置还包括有电机、减速器、揉捻挡茶器,所述的内锅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相连,外桶与支架间连接有翻转机构,前述的揉捻挡茶器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置入锅胆内,与锅胆底部不接触,同时内锅底部与外桶之间设有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机构为主齿轮与辅助齿轮结合的啮合齿轮对,主齿轮与外桶连接,辅助齿轮啮合主齿轮的同时与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周福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