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115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通过使制冷剂导管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发生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例如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及汽车等领域。为了改善换热器的制冷分配,在换热器的集流管内通常设置制冷剂导管。在安装过程中,为了将制冷剂导管固定在集流管内部,并尽可能使其与集流管的轴线平行,通常采用将制冷剂导管两端与集流管的两端盖焊接的固定方式。但是,在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制冷剂导管的中间部分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会随着制冷剂导管的长度增加而加剧。制冷剂导管变形之后,会影响分配性能,严重的将造成分配孔堵塞,造成制冷剂分配不均,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可以改善制冷剂导管的变形,提高换热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由于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曲缓冲部。通过所述弯曲缓冲部,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集中到该弯曲缓冲部,保证制冷剂导管的其他部分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对分配性能的影响。可选地,所述弯曲缓冲部为弧形且通过将所述制冷剂导管的预定长度的一段弯曲形成。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相焊接。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至少一端焊接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支撑件,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这样,当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时,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可在支撑件之上移动以吸收制冷剂导管的变形,从而保证了制冷剂导管的分配性能,即可保证制冷剂的分配均衡,进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设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内壁上的支撑凸起,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凸起上。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设在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上的延伸管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延伸管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所述制冷剂导管。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和简化描述本技术,而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和定向、以特定的方位和定向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Ia和第二集流管lb、换热管2、翅片3和制冷剂导管4。如图5所示,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Ia和第二集流管Ib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Ia和第二集流管lb,翅片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2之间,制冷剂导管4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制冷剂导管4可自由变形地设在第一集流管Ia和第二集流管Ib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I内,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固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I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I内均设有制冷剂导管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使制冷剂导管4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I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中间部分发生的变形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倉泛。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术语“可自由变形”是指在制冷剂导管4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制冷剂导管4的分配性能,例如当制冷剂导管4的两端固定时,可以通过设置弯曲缓冲部吸收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该弯曲缓冲部与制冷剂导管4的其他部分相比更容易变形,从而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都集中到弯曲缓冲部,或者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可自由移动,从而可以吸收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下面将会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右端)固定在至少一个集流管I内,制冷剂导管4具有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曲缓冲部41,通过所述弯曲缓冲部41,可吸收制冷剂导管4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龙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丹佛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