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593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器由三排穿设在翅片上的若干根U形管组成,包括外排、中排和内排,内排的U形管形成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U形管也形成多路流程,内排的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多路流程的长度均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上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能够单独作为蒸发器或者同时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使用,通过改进换热器的流程布置,可方便实现室内侧多排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合用设备,节省空间,结构布置简单,能很好的满足除湿工况的换热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与制冷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调节设备已经在民用和工业的各种场所随处可见。目前在一般的蒸气压缩式空调设备中是由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后送往冷凝器,然后经节流后再将该制冷剂供给蒸发器,同时将待处理的空气通过风机引入蒸发器,实现降温和加热的目的。现有空调室内机换热器中,通常采用单排或多排(两排或两排以上)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由于风向从一侧进入,与制冷剂形成混相流热交换,如果流程设置不当,必将导致换热不均匀,影响整个空调的性能,并且此换热器虽然可用作蒸发器或是冷凝器,但一般只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中的一种用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则是本技术所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乏一种能够单独作为蒸发器或者同时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器的流程结构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换热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新型流 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由三排穿设在翅片上的若干根U形管组成,包括外排、中排和内排,所述内排的U形管形成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U形管也形成多路流程,所述内排的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多路流程的长度均不同。其中,所述内排的U形管形成两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U形管形成四路流程。其中,所述两路流程的上部流程短于下部流程。其中,所述四路流程的长度由上至下依次加长。其中,所述两路流程均为直线式结构。其中,所述四路流程均形成反向N形的结构形式:由外排的U形管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的若干U形管,然后通过跨管连通中排的U形管,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的若干U形管。进一步地,所述四路流程具体如下:第一路流程:由外排的U形管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的5根U形管,然后通过跨管连通中排的U形管,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的3根U形管;第二路流程:由外排的U形管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的4根U形管,然后通过跨管连通中排的U形管,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的5根U形管;第三路流程:由外排的U形管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的5根U形管,然后通过跨管连通中排的U形管,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的4根U形管;第四路流程:由外排的U形管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的4根U形管,然后通过跨管连通中排的U形管,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的6根U形管。一种空调室内机,采用上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本技术采用一种新型冷媒流程布置,实现了在蒸气压缩式空调设备中室内换热器既可单独用做蒸发器又可用作蒸发器和冷凝器合用的目的。此流程布置可很好的实现空调室内侧换热器实现恒温除湿和加热除湿功能。其中,所说的外排是换热器的迎风面一侧,内排是换热器的背风面一侧。外排和中排的多路分流布置,与风的来向整体上形成逆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通过改进换热器的流程布置,解决了压缩蒸发式空调系统的室内侧用作恒温除湿工况时冷媒流程设计复杂,管路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可方便实现室内侧多排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合用设备,节省空间,结构布置简单,能很好的满足除湿工况的换热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所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单作为蒸发器(制冷除湿)时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所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恒温除湿)时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所示,一种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由三排穿设在翅片上的54根U形管4组成,包括外排1、中排2和内排3,外排I是换热器的迎风面,内排3的U形管4形成两路流程,外排I和中排2的U形管4形成四路流程。其中,内排3两路流程的上部流程短于下部流程,而且上部流程和下部流程均为直线式结构。其中,外排I和中排2四路流程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加长。四路流程均形成反向N形的结构形式,四路流程具体如下:第一路流程:由外排I的U形管4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5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5连通中排2的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3根U形管4 ;第二路流程:由外排I的U形管4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4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6连通中排2的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5根U形管4 ;第三路流程:由外排I的U形管4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5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7连通中排2的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4根U形管4 ;第四路流程:由外排I的U形管4进入,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4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8连通中排2的U形管 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6根U形管4。一种空调室内机,采用上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下面针对上述新型流程的换热器两种除湿工况下的流程示意图分别予以说明:如图2所示,单作为蒸发器(制冷除湿)时的流程(箭头方向代表冷媒流向):由压缩机A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室外换热器后流入四通阀B,然后由第一毛细管C流向单向阀D,由单向阀D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第二毛细管E后由第一分液器F分成两路流向换热器的内排3,在换热器的内排3,下路由内排3的最低端的U形管4进入,由下至上流经内排3的11根U形管4,然后流出;上路自从上往下数第7根U形管4进入,由下至上流经内排3的7根U形管4,然后流出,上路和下路汇总为一路,流回四通阀B ;第二路流经第三毛细管G后由第二分液器H分成四路流向换热器的外排I和中排2,其中,第一路流程:由第二分液器H至外排I的从上往下数第5根U形管4,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5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5连通中排2的从上往下数第3根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3根U形管4流出;第二路流程:由第二分液器H至外排I的从上往下数第9根U形管4,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4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6连通中排2的从上往下数第8根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5根U形管4流出;第三路流程:由第二分液器H至外排I的从上往下数第14根U形管4,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5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7连通中排2的从上往下数第12根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4根U形管4流出;第四路流程:由第二分液器H至外排I的从上往下数第18根U形管4 (即外排I最下端的U形管4),然后由下至上连通外排I的4根U形管4,然后通过跨管8连通中排2的从上往下数第18根U形管4 (即中排2最下端的U形管4),再由下至上连通中排2的6根U形管4流出;上述四路流程汇合为一路,与由单向阀D流出的第一路最终的出路汇合为一路,流回压缩机A。如图3所示,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恒温除湿)时的流程(箭头方向代表冷媒流向):由压缩机A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室外换热器后流入四通阀B,然后分成两路进入换热器的内排3,上路流程:由内排3的最上端的U形管4,由上至下流经内排3的7根U形管4流出;下路流程:由内排3的从上往下数第7根U形管4,由上至下流经内排3的11根U形管4,然后由内排3的最下端的U形管4流出,上路和下路由第一分液器F汇总为一路,然后流经 第二毛细管E,(此时由于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流程的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由三排穿设在翅片上的若干根U形管组成,包括外排、中排和内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的U形管形成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U形管形成多路流程,所述内排的多路流程、外排和中排的多路流程的长度均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忠柴兵刘敏学史文伯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