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磁化生产金刚石切割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8504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磁化生产金刚石切割线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金刚石微粉先经过化学镀镍处理,使金刚石微粉表面金属化,表面镀黄铜的钢丝线先在碱性溶液中去除黄铜层,然后在无氰碱性镀铜溶液中预镀铜,预镀铜后的钢丝经过烧结钕铁硼强磁体的磁化使其充磁,上砂电镀过程中,分散在溶液中、表面已金属化的金刚石微粉在磁场和搅拌作用下附着于钢丝表面,并与铜镀层一起复合沉积在钢丝表面,钢丝最外面一层镀镍。电镀好的金刚石切割线通过热处理以退磁和去除氢脆。本发明专利技术预镀和上砂电镀时采用铜镀层,使得镀层成本降低,镀覆同样厚度的镀层所需要的时间也减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上砂电镀时,实现了金刚石微粉在钢丝表面的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磁化生产金刚石切割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金刚石微粉的金属化处理:将直径为8~20微米的金刚石微粉依次在除污溶液中去除表面油污约10~30min、在粗化溶液中进行粗化处理,粗化溶液煮沸后搅拌约10~40min、在敏化溶液中进行敏化处理约5~15min、在活化溶液中活化处理约10~30min、在还原溶液中还原处理约5~15min、在化学镀溶液中进行化学镀镍合金约30~70min,得到表面包覆有镍合金镀层的金刚石微粉;其中,除污溶液中含30~80g/L的氢氧化钠,除污溶液的温度为40~70℃;粗化溶液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50%的硝酸溶液;敏化溶液中含10g/L二水氯化亚锡和20ml/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6%的盐酸,敏化溶液的温度为室温;活化溶液中含0.5g/L氯化钯和10ml/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6%的盐酸,活化溶液的温度为室温;还原溶液中含15~40?g/L的一水次磷酸钠,还原溶液的温度为室温;化学镀溶液含20~50g/L的六水氯化镍、15~40g/L的一水次磷酸钠、10~15g/L的柠檬酸和0.02~0.08g/L的硫脲,化学镀溶液的温度为65~80℃,pH值为4~6;(2)钢丝的磁化处理:将充磁的稀土永磁材料置于裸露钢丝线附近,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的剩磁场对钢丝线进行磁化处理,裸露钢丝线磁化后具有不小于30毫特的表面磁场;(3)钢丝复合金刚石电镀,得到金刚石切割线;该步骤通过以下几个子步骤来实现:(3.1)钢丝线表面先去除黄铜:将表面镀有黄铜层的钢丝裸线放置于退黄铜层溶液中,退黄铜层溶液中含50g/L的NaOH和20ml/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氨水,退黄铜层溶液温度为室温;同时在退黄铜层溶液中加入10~40ml/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双氧水;(3.2)去除黄铜后的钢丝裸线表面进行预镀铜:以钢线为阴极,铜板为阳极,在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为配体的碱性硫酸铜溶液中进行预镀铜,碱性硫酸铜溶液中含50~110?g/L的羟基亚乙基二膦酸、40~80?g/L的五水硫酸铜和80?~130?g/L的氢氧化钠,溶液温度为45℃,电流密度为0.5~3A/dm2,电镀时间为3~30?min;(3.3)预镀铜后的钢丝线进行上砂镀:在每升上砂镀溶液中分散40~200?g步骤1制备的表面包覆有镍合金镀层的金刚石微粉,上砂镀溶液中含150~250?g/L的五水硫酸铜,50~100?g/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硫酸,以磁化过的预镀铜钢丝线为阴极,铜板为阳极,在搅拌和磁力作用下,金刚石微粉附着在钢丝表面,电流密度为3~9?A/dm2,铜镀层的厚度为5~20微米;(3.4)最后以上砂镀后的钢丝线为阴极,镍板为阳极,在镀镍溶液中镀覆厚度为5~15微米的镍镀层进行保护,得到金刚石切割线,镀镍溶液中含200~350?g/L的七水硫酸镍、30~50?g/L?的六水氯化镍,30~60g/L的硼酸和0.05~0.5?g/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镀镍溶液温度为25~50℃,电流密度为1.0~3.0?A/dm2;(4)电镀完成的金刚石切割线进行热退磁和去氢脆处理:将电镀完成的金刚石切割线在150~25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0.5~5min,实现热退磁和去氢脆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精武王朝阳姜力强乔梁蔡伟车声雷应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