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轴总成与使用枢轴总成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438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枢轴总成(100),用以提供导线(133)穿设于其中,其包括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120)。第一固定部延伸设置有轴体(112),轴体之表面凹设有容置槽(113),容置槽由轴体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第二固定部设置有对应于轴体的环体(122),环体环绕形成有轴孔。其中,轴体穿设于轴孔,轴体与环体互相配合,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彼此枢接,导线配置为穿设于容置槽中。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生产方面能降低成本,在组装方面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枢轴总成与使用枢轴总成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兼具有电性连接功能的枢轴总成与使用枢轴总成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之电子装置,特别是携带型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一般会具有互相枢接的两个板体,例如,安装有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的第一板体,以及安装有计算机零组件、电池与输入装置如键盘(keyboard)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系透过枢轴与其相应的组件而枢接至第二板体上,因此,第一板体可与第二板体相对闭合,或是相对于第二板体开启到特定角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第2009/0089975号的说明书中揭露了一种枢轴总成,所述枢轴总成具有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并且于此两者之间连接有轴体。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可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透过所述枢轴总成而实现彼此相对并以轴体为轴心的旋转运动。然而,此种枢轴总成并未针对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电力传送有进一步的解决手段。在一般设计上是将电力导线安排于枢轴总成的周边,例如将电力导线依序邻接于第一固定部、轴体与第二固定部的周围,从而达成第一板体电性连接至第二板体的目的。此种方式的问题在于,随着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开合次数的增加,电力导线可能会因为与周边组件、枢轴总成及其轴体之间的不断摩擦,而导致磨损。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第2011/0242756号的说明书中揭露了另一种枢轴总成,其与前段所述的枢轴总成相似的部份在于同样具有第一固定部、轴体与第二固定部,而其差异在于此种枢轴总成之轴体的轴心系采用中空结构,因此电力导线可穿越轴体的轴心,使其一端连接至第一板体,而另一端通过轴心连接至第二板体。此种枢轴总成的优点是可改善电力导线与枢轴总成之间的 摩擦状况,从而减少电力导线受损的可能性,然其缺点在于生产成本的提高,原因是将轴体的轴心加工为中空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此外,虽然所述电力导线系穿设于轴体的轴心中,然而,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旋转时,轴体的内侧壁面与电力导线之间仍然有可能发生彼此摩擦的状况,因此还需在轴体的轴心填充润滑剂以减少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轴总成与使用枢轴总成的电子装置,以改善导线与枢轴总成之间的摩擦状况,并能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枢轴总成,用以提供导线穿设于其中,其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延伸设置有轴体,轴体之表面凹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由轴体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第二固定部设置有对应于轴体的环体,环体环绕形成有轴孔。其中,轴体穿设于轴孔,轴体与环体互相配合,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彼此枢接,导线配置为穿设于容置槽中。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有复数个,这些容置槽轴向排列且分布于轴体之表面上,所述导线包括有复数子导线,此些子导线分别穿设于这些容置槽中。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与轴体轴向平行。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系呈螺旋状环绕于轴体之表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之深度大于导线之厚度。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具有对应于导线的接合件,接合件固定导线于容置槽内。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合件包括胶层,胶层涂布于容置槽的底部且黏接导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边,所述环体包括第一环壁与第二环壁。第一环壁由固定边延伸并逆时针环绕轴孔,第一环壁之末端与固定边间隔有第一开口。第二环壁由固定边延伸并顺时针环绕轴孔,第二环壁之末端与固定边间隔有第二开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上述之枢轴总成、排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排线包括有所述导线,排线之一端具有第一接头,其另一端具有第二接头。第一板体固接第一固定部且具有第一电性组件,第一电性组件电性连接第一接头。第二板体固接第二固定部且具有第二电性组件,第二电性组件电性连接第二接头。其中,第一板体枢接于第二板体,第一电性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性组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具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透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对应于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部还具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透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对应于第二固定件。其中,第一固定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而锁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板体,第二固定件穿设于第二固定孔而锁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板体。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枢轴总成与使用枢轴总成的电子装置,改善了导线与枢轴总成及其轴体之间的摩擦状况,并且藉由在轴体之表面凹设容置槽,取代了中空结构的设计,不但在生产方面能降低成本,在组装方面还具有更高的便利性。为让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枢轴总成的爆炸图。图2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枢轴总成的示意图。图 3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4所绘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固定部的示意图。图5所绘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枢轴总成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枢轴总成110、210:第一固定部111,211:第一固定板112、212:轴体113、213:容置槽114:第一固定孔120:第二固定部121:第二固定板122:环体1221:第一环壁1222:第二环壁123:轴孔124:第二固定孔125:固定边126:第一开 口127:第二开口130、230:排线131,231:第一接头132,232:第二接头133,233:导线1331、1332、1333:子导线300:电子装置310:第一板体320:第二板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枢轴总成,适用于安装在具有枢接需求的电子装置上。所述电子装置特别是指携带型或移动型的电子装置,并且其具有互相枢接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者,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电子字典以及掌上型的个人数字助理或游戏机等。请同时参照图1、图2与图3,图1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枢轴总成的爆炸图,图2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枢轴总成的示意图,图3所绘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0系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其具有第一板体310与第二板体320,所述第一板体310具有第一电性组件(图中未绘不),第二板体320具有第二电性组件,第一电性组件包括有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第二电性组件包括有计算机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第一板体310系透过枢轴总成100而枢接第二板体320,因此,第一板体310可与第二板体320相对闭合,或是相对于第二板体320开启到特定角度。如图2所示,枢轴总成100上配置有排线130,排线130具有导线133,导线133之一端具有第一接头131,而其另一端具有第二接头132。其中,所述之第一电性组件电性连接第一接头131,所述之第二电性组件电性连接第二接头132,第一电性组件与第二电性组件可透过排线130而彼此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枢轴总成100包括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120。第一固定部110包括第一固定板111以及由第一固定板111的一端延伸设置的轴体112,轴体112之表面包括复数容置槽113,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枢轴总成(100),用以提供一导线(133、233)穿设于其中,包括:  一第一固定部(110、210),延伸设置有一轴体(112、212),该轴体(112、212)之表面包括容置槽(113、213),所述容置槽(113、213)由该轴体(112、212)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及  一第二固定部(120),设置有一对应于该轴体(112、212)的环体(122),该环体(122)环绕形成有一轴孔(123);  其中,该轴体(112、212)穿设于该轴孔(123),该轴体(112、212)与该环体(122)互相配合,该第一固定部(110、210)与该第二固定部(120)彼此枢接,该导线(133、233)配置为穿设于该容置槽(113、21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友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