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永勇专利>正文

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91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一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入口通道;入口通道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直径小的通孔,通孔贯通一径向孔,径向孔用于容置一换向钮及一调速钮,调速钮具有一端板及一与端板相邻且由调速钮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端板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间相通的缺口,调速钮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该贯孔插设一杆体,杆体一端凸出于本体被一压板推抵,该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穿孔,穿孔被一穿过通孔的阀杆插入,阀杆连结一阀片,阀片抵住通孔;该换向钮与调速钮间设有一垫片,该垫片具有一缺口,该换向钮与调速钮皆用销固定于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阀达到密封,且把现有的拨杆式换向钮改进为旋钮式换向钮,达到不需使用拨杆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使阀达到密封,把现有的拨杆式换向钮改进为旋钮式换向钮,不需使用拨杆的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4及图7,现有的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包括一本体7,该本体7具有一使空气流动至该气动马达的入口通道71,该入口通道71径向装设有一流量调节钮72,该调节钮72同轴连接一换向钮73,该换向钮73的一端凸出于本体7,并装设有一拨杆74。该拨杆74带动换向钮73,以调整正反转,该换向钮73轴向开设一阀口75,该阀口75轴向穿伸一阀杆76,该阀杆76一端伸出本体7被一压柄77推抵,另一端则被装设于调节钮72内的弹簧78顶推,以使其垫圈79被阻挡于阀口75。现有的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的工作过程是,气体先进入调节钮72,当压板77受压带动阀杆76时,会使阀杆76推离阀口75,使调节钮72中的空气进入换向钮73。此时,可依换向钮73上的拨杆74所调整设定的正转或反转,进入气动马达8驱动其正转或反转,当放松压柄77,阀杆76会被弹簧78推抵而以垫圈79封闭阀口75。因拨杆74凸出于本体7一侧,所以容易被撞断;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拨杆74是设于压柄77与本体7之间,而该拨杆74是带动换向钮73,使其转动后,由两个导气孔81、82中之一对正并连通气动马达8的进气口83,而该两个导气孔81、82则因需要适当的导气量,故而需要有适当的孔径,因此两个导气孔81、82的中心线间需90度的夹角,才能确实隔离进入及排出的气体。因此,欲以拨杆74改变气动马达8转向,该拨杆74需转动90度,所以拨杆74的宽度在设计上不能太宽,又由于被拨杆74带动的换向钮73为了避免漏气现象,而须要使用垫圈79(O形环)等止漏组件,造成转动上的阻力。因此,拨杆74的长度在设计上不能太短(施力臂短)。综合拨杆宽度、长度及位置等因素,使得拨杆74容易被撞断。再者,由于阀杆76是位于换向钮73中,且穿伸阀口75,因此,阀杆76在设计上,其直径受到限制,故用以阻挡阀口75的垫圈79不能太粗,因此,在不断地进行启闭动作后,容易造成垫圈79磨损而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其使阀达到密封,且把现有的拨杆式换向钮改进为旋钮式换向钮,达到不需使用拨杆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入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直径小的通孔,该通孔贯通一径向孔,该径向孔用于容置一换向钮及一调速钮,该调速钮具有一端板及一与该端板相邻且由调速钮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端板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相通的缺口,该调速钮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该贯孔插设一杆体,该杆体一端凸出于本体被一压板推抵,该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穿孔,该穿孔被一穿过通孔的阀杆插入,该阀杆连结一阀片,该阀片抵住通孔;该换向钮与调速钮间设有一垫片,该垫片具有一缺口,该换向钮与调速钮皆用销固定于本体。本技术当压板受力时会带动阀杆,使阀体偏斜,使气体经过阀进入调节钮的容置空间,再通过由调速钮与垫片所形成的开口进入换向钮,再由换向钮控制进入气动马达内的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使阀达到密封,且把现有的拨杆式换向钮改进为旋钮式换向钮,达到不需使用拨杆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剖面图图4是现有气动工具控制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是现有气动工具控制机构的剖面图图6是现有气动工具控制机构的正转进气示意图图7是现有气动工具控制机构的反转进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1,该本体1具有一用于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40入口通道11,该入口通道11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11直径更小的通孔12,而使通道11与通孔12相接触,形成一个阻挡面13,该通孔12贯通一径向孔14,该径向孔14用于容置一调速钮20及一换向钮30。上述调速钮20具有一端板21及一与该端板21相邻且由调速钮20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22,该端板21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间22相通的凹口23,该调速钮20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24,该贯孔24插设一杆体25。该杆体25一端凸出于本体1被一压板15推抵,另一端深入容置空间22,且设有一穿孔26,该穿孔26被一穿过通孔12的阀杆16插入,该阀杆16连结一阀片17,该阀片17被一弹簧18抵住阻挡面,防止空气进入。上述换向钮30与调速钮20设于同一轴线,并以一垫片31相隔,该垫片31一侧具有一缺口32,且换向钮30与调速钮20皆由销33固定于本体1的径向孔14内,且于换向钮30与调速钮20皆设有止滑纹34。该换向钮31具有一轴向的导气空间35,该导气空间35与垫片31的缺口32连通,该换向钮30的侧面具有一个进气孔36及一排气道37,且该进气孔36与导气空间35及气动马达40的进气孔(图中未示)连通。当压板受力时会带动阀杆16,阀杆16会使阀片17偏斜产生间隙,使气体经过阀片17进入调速钮20的容置空间22,然后通过由调速钮20与垫片31所形成的开口进入换向钮30,再由换向钮30的导气孔对正气动马达40内的进气孔,来调整气动马达40正转或反转的方向,以达到控制风量及控制正反转的功效。权利要求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入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直径小的通孔,该通孔贯通一径向孔,该径向孔用于容置一换向钮及一调速钮,该调速钮具有一端板及一与该端板相邻且由调速钮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端板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相通的缺口,该调速钮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该贯孔插设一杆体,该杆体一端凸出于本体被一压板推抵,该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穿孔,该穿孔被一穿过通孔的阀杆插入,该阀杆连结一阀片,该阀片抵住通孔;该换向钮与调速钮间设有一垫片,该垫片具有一缺口,该换向钮与调速钮皆用销固定于本体。专利摘要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一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入口通道;入口通道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直径小的通孔,通孔贯通一径向孔,径向孔用于容置一换向钮及一调速钮,调速钮具有一端板及一与端板相邻且由调速钮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端板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间相通的缺口,调速钮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该贯孔插设一杆体,杆体一端凸出于本体被一压板推抵,该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穿孔,穿孔被一穿过通孔的阀杆插入,阀杆连结一阀片,阀片抵住通孔;该换向钮与调速钮间设有一垫片,该垫片具有一缺口,该换向钮与调速钮皆用销固定于本体。本技术使阀达到密封,且把现有的拨杆式换向钮改进为旋钮式换向钮,达到不需使用拨杆的功效。文档编号B25F3/00GK2756403SQ200420029328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孙永勇, 陈全钦 申请人:孙永勇, 陈全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工具的控制机构,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使空气流动的气动马达入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尽头具有一较该通道直径小的通孔,该通孔贯通一径向孔,该径向孔用于容置一换向钮及一调速钮,该调速钮具有一端板及一与该端板相邻且由调速钮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端板一侧贯通一与容置空相通的缺口,该调速钮轴向位置设有一贯孔,该贯孔插设一杆体,该杆体一端凸出于本体被一压板推抵,该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穿孔,该穿孔被一穿过通孔的阀杆插入,该阀杆连结一阀片,该阀片抵住通孔;该换向钮与调速钮间设有一垫片,该垫片具有一缺口,该换向钮与调速钮皆用销固定于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勇陈全钦
申请(专利权)人:孙永勇陈全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