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永勇专利>正文

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15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包含有:一机壳本体后端具有一供高压气体输入的螺孔,且输入的高压气体于带动一气动马达运转后,再由机壳本体后端排出,而一盖体盖合于机壳本体后端,且盖体具有一穿设口,而一导引件形成有逐渐外扩的导引段,且导引件用以穿设于穿设口中,并于导引件的导引段与穿设口间形成有一环形的排风空间,一进气接头用以接设于螺孔中,且进气接头的肩部用以挡止导引件,使排风空间排出的气体可受导引件的导引段导引而扩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使气动工具所排出的废气不会直接冲击接设于气动工具后端的快速接头上,可有效降低因气流冲撞所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
技术介绍
气动工具的运作原理是以高压气体来带动气动工具内部的气动马达运转,因此气 动工具必须具有一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口与一供气体排出的排气口,而一般气动工具的排气 孔设计可分为将气体导引向后方排出的设计,以及将气体导引向侧方排出的设计,然而,当 气体直接由气动工具的外部排出时,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噪音。而以后方排出气体的设计而言,如图9所示,当气体由气动工具1后方的多个排气 孔2排出时,其所排出的气体会受各排气孔2之间的支架4阻挡而使气体相互碰撞导致乱 流,并进而产生排气噪音;再者,由气动工具1后方所排出的气体更会因直接冲击于接设在 气动工具1后端的快速接头3上,而导致排气噪音提高且产生尖锐的刺耳声音。另如图10所示,为现有具有侧向排气孔的气动工具1A,其虽可避免所排出的气体 直接冲击接设在气动工具后端的快速接头上(图中未示),然而,此种开设于气动工具IA — 侧的排气孔2A是设计成格网状,因此当气体集中由一侧的排气孔2A排出时,将会与上述具 有后方排气孔设计的气动工具相同,造成所排出的气体会受多数相邻排气孔2A间的支架 4A影响而使气体产生乱流进而互相撞击,并因而产生尖锐的风切声。而不论以后方或侧方排出气体的气动工具,虽皆会于该气动工具内部加装消音 棉,但经过测试其顶多仅能将气动工具于废气排出时的噪音值降至82分贝(deci-Bell, dB)左右,而仍无法有效降低气体排出所产生的尖锐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 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具有可使气动工具所排出的废气不会直接冲击接设于 气动工具后端的快速接头上,可有效降低因气流冲撞所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主要由一机壳本体、一气动马达、一承座、一 盖体、一导引件以及一进气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机壳本体是呈中空状,且该机壳本体 后端具有一供高压气体输入的轴向螺孔;该气动马达设于该机壳本体内部,而一气动开关 设于该气动马达一侧,且由该螺孔所输入的高压气体受该气动开关控制以带动该气动马达 运转,而该气动马达于运转后所产生的废气再由该机壳本体后端排出;该承座为环状座体, 且该承座内设有一挡壁,该承座以其挡壁抵顶于该机壳本体后端,并于该挡壁的中央位置 设有一轴向穿孔,该穿孔周围设有数个轴向通孔;该盖体盖合并定位于该承座上,且于该盖 体的中央位置设有一轴向穿设口 ;该导引件是呈环状并具有一小径端以及一大径端,该导 引件形成有一由该小径端至该大径端逐渐外扩的导引段,而该小径端更延伸出一小径段, 且该导引件是以其小径段穿设于该盖体的穿设口中,并于该导引件的导引段与该穿设口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排风空间;该进气接头具有一头部以及一身部,该头部与身部之间形成 有一肩部,而该进气接头以其身部依序穿过该导引件、该穿设口与该穿孔再接设于该螺孔 中,且该进气接头接设于该螺孔中时,该导引件是以其小径段对应套接于该进气接头的身 部上,且该进气接头的肩部是挡止于该导引件的导引段。前述的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中承座以其一端塞设于该机壳本体的后 端,而该承座于远离该机壳本体的另一端外缘上形成有一凹部,该盖体形成有一卡部,且该 卡部对应卡合于该承座的凹部上。前述的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中盖体设有该穿设口的一端形成有一逐 渐朝向该穿设口收缩的导流面。前述的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中进气接头的肩部与身部之间更形成有 一抵压部,且该进气接头接设于该螺孔中时,该抵压部压抵于该承座穿孔的外周围上,以迫 紧该承座并固定于该气动工具后端中。前述的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中盖体的穿设口周围环设有数个呈尖锥 状且朝该承座方向延伸的抵顶部,该承座的挡壁与该盖体间更容设有一消音棉,该消音棉 一端抵接于该挡壁上,而该消音棉另一端则受该抵顶部定位。前述的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中消音棉于朝向该穿设口的一端更设有 一网体,且该网体受该盖体的抵顶部而定位,而该网体则再压抵于该消音棉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可使气动工具所排出的废气不会直接冲击接设于气 动工具后端的快速接头上,可有效降低因气流冲撞所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3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后的局部立体剖视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组合后的局部剖视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组合后的局部剖视9是现有具有后向排气口的气动工具的结构示意10是现有具有侧向排气口的气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其主 要由一机壳本体11、一气动马达21、一承座31、一盖体41、一导引件51以及一进气接头61 所构成,其中该机壳本体11,是呈中空管状,且于该机壳本体11后端12具有一可供高压气体输 入的轴向螺孔13。4该气动马达21是轴向设置于该机壳本体11内部,而一气动开关22是设于该气动 马达21 —侧,且由该螺孔13所输入的高压气体是受该气动开关22控制以决定是否带动该 气动马达21开始运转,而该气动马达21于运转后所产生的废气则再由该机壳本体11后端 12排出。该承座31为环状座体,且该承座31以其一端塞设于该机壳本体11的后端12中, 该承座31内缘设有一挡壁32,且该承座31是以其挡壁32而抵顶于该机壳本体11的螺孔 13外周围上,并于该挡壁32的中央位置设有一轴向穿孔33,而该穿孔33是与该螺孔13呈 相对设置,且于该穿孔33周围更设有数个可供废气通过的轴向通孔34,而该承座31于远离 该机壳本体11的另一端外缘上是形成有一呈环状的凹部35。该盖体41具有一卡部42,且该卡部42可对应卡合于该承座31的凹部35上,以令 该盖体41能固定于该承座31上,而该盖体41的中央位置设有一轴向穿设口 43,且该盖体 41于设有该穿设口 43的一端形成有一逐渐朝向该穿设口 43收缩的导流面44,并于该穿设 口 43周围另环设有数个呈尖锥状且朝该承座31方向延伸的抵顶部45。该导引件51是呈环状并具有一小径端52以及一大径端53,并于该导引件51外侧 形成有一由该小径端52至该大径端53逐渐外扩的导引段54,且该小径端52更延伸出一小 径段521,而该导引件51是以其小径段521穿设于该盖体51的穿设口 43中,并于该环形导 引件51的导引段54与该穿设口 43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排风空间55。该进气接头61具有一头部62以及一具有螺纹的身部63,且于该头部62与该身部 63之间形成有一肩部64,该肩部64与该身部63之间更形成有一抵压部65,而该进气接头 61是以其身部63依序穿过该导引件51、该穿设口 43与该穿孔33再接设于该螺孔13中, 且该进气接头61接设于该螺孔13中时,该导引件51是以其小径段521而对应套接于该进 气接头61的身部63上,且该进气接头61的肩部64是挡止于该导引件51大径端53以防 止该导引件51脱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改进消音装置的气动工具,主要由一机壳本体、一气动马达、一承座、一盖体、一导引件以及一进气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机壳本体是呈中空状,且该机壳本体后端具有一供高压气体输入的轴向螺孔;该气动马达设于该机壳本体内部,而一气动开关设于该气动马达一侧,且由该螺孔所输入的高压气体受该气动开关控制以带动该气动马达运转,而该气动马达于运转后所产生的废气再由该机壳本体后端排出;该承座为环状座体,且该承座内设有一挡壁,该承座以其挡壁抵顶于该机壳本体后端,并于该挡壁的中央位置设有一轴向穿孔,该穿孔周围设有数个轴向通孔;该盖体盖合并定位于该承座上,且于该盖体的中央位置设有一轴向穿设口;该导引件是呈环状并具有一小径端以及一大径端,该导引件形成有一由该小径端至该大径端逐渐外扩的导引段,而该小径端更延伸出一小径段,且该导引件是以其小径段穿设于该盖体的穿设口中,并于该导引件的导引段与该穿设口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排风空间;该进气接头具有一头部以及一身部,该头部与身部之间形成有一肩部,而该进气接头以其身部依序穿过该导引件、该穿设口与该穿孔再接设于该螺孔中,且该进气接头接设于该螺孔中时,该导引件是以其小径段对应套接于该进气接头的身部上,且该进气接头的肩部是挡止于该导引件的导引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勇陈全钦
申请(专利权)人:孙永勇陈全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