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5257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包括:翻转机构、顶升机构、支撑机构及定位机构。其中,顶升机构、翻转机构分别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定位机构与翻转机构固定连接。顶升机构与翻转机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外界吊车将渣罐置于翻转机构上,即渣罐底部筋板一落入定位机构中的卡槽内,渣罐侧壁筋板二及底部筋板三分别与定位机构中挡块相接触。当顶升机构作用于翻转机构时,渣罐由0°水平位绕转轴转动至90°将渣液全部倒出,实现了无需对渣罐增设副轴即可对渣罐倾倒渣液时安全紧固,降低了渣罐的制造成本及其制造难度,减少了备件损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系统中铸渣机的倾翻设备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渣罐翻转的设备。
技术介绍
铸渣机是一种用于铜冶炼厂的连续铸渣设备,它把炼铜转炉所生产的渣经过渣炉铸造、冷却、粗碎送往选矿设备。液压翻罐机位于铸渣机的头部,是一种用于将渣罐内的渣液均匀地倾注在运动着的铸渣机的铁模内铸成渣块的专用倾翻设备。液压翻罐机主要由固定支架、活动翻转台及液压缸等组成。当装满渣液的渣罐由吊车放入活动翻转台上后,安装在翻转台两侧的液压缸伸出活塞杆,将翻转台连同渣罐由0°水平位开始绕旋转轴旋转。翻转至90°倾翻位时,渣液全部流出,此时活塞杆再缩回,活动翻转台恢复至0°水平位。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2,液压翻罐机中渣罐I所采用固定方式是在活动翻转台的两侧支架处设计一组U型槽6,在倾翻渣罐I时,渣罐I上的一对副轴5滑入U型槽内6定位。但是这种方式针对性很强,要求渣罐I必须配套制作一组副轴5,增加了渣罐I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而副轴5由于要承受渣液和渣罐I的重量,所受载荷较大,容易发生断裂,造成严重的设备安全事故,甚至人员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对渣罐增设副轴即可实现对渣罐倾倒渣液时安全紧固的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 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包括:顶升机构、翻转机构、支撑机构及定位机构;所述顶升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渣罐置于所述翻转机构内部,并通过所述渣罐外壁设置筋板结构与所述定位机构相接触实现渣罐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槽组、挡块组一及挡块组二 ;所述卡槽组中卡槽与所述翻转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组中挡块与所述翻转机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渣罐通过其底部筋板一与所述卡槽组中卡槽相卡接;所述渣罐通过其侧壁筋板二与所述挡块组一中挡块相接触;所述渣罐通过其底部筋板三与所述挡块组二中挡块相接触;所述筋板一与所述筋板二构成十字型筋板结构,其交叉点位于所述渣罐侧壁;所述筋板一与所述筋板三构成十字型筋板结构,其交叉点位于所述渣罐底部中心部位处。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第一横板及转轴;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边缘部位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边缘部位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底部与所述底板边缘部位三固定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边缘部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组一中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一侧、所述第二侧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组二中挡块与所述第一横板面向所述侧板一面中心部位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另一侧、所述第二侧板顶部另一侧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渣罐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横板相接触;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底板底部活动连接,并通过作用于所述底板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绕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架组一、支架组二、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横板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一一侧中心部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二一侧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一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二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支架组一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支架组二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二轴承将四者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分别穿过所述支架组一、所述支架组二与所述底板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一、所述支架组二中支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结构位于所述底板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支架组一或所述支架组二与所述底板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支架组一或所述支架组二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通过作用于所述底板底部,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绕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第三横板及所述底板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及所述第三横板三者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组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置于所述底板边缘部位一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置于所述底板边缘部位二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渣罐底部筋板一一侧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组一包括: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一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置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一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组二包括:第三挡块。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一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架高度,且当所述底板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架顶端与所述底板底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架底端与所述第三支架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底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另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顶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组二包括:第四支架、第五支架及第六支架;所述第四支架底端与所述第六支架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底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另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顶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高度相同;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高度相同;所述第六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横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中心部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三支架或所述第六支架与所述底板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二轴承座将四者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顶端、所述第二卡槽顶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筋板一卡入所述卡槽的导向板;所述第一卡槽侧壁、所述第二卡槽侧壁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卡槽的加强筋;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卡槽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卡槽、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渣罐底部筋板一落入卡槽内,渣罐侧壁筋板二及底部筋板三分别与挡块组中挡块相接触,当安装在底板底部两侧的液压缸一、液压缸二伸出活塞杆时,渣罐在底板作用下开始由0°水平位绕转轴转动至90°,渣罐中渣液全部流出,此时活塞杆缩回,底板恢复至水平位,并落至第三横板上表面,实现了无需对渣罐增设副轴即可对渣罐倾倒渣液时安全紧固,降低了渣罐的制造成本及其制造难度,减少了备件损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安全性能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翻罐机渣罐处于水平位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翻罐机渣罐处于倾翻位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渣罐处于水平位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渣罐处于倾翻位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渣罐处于水平位时,渣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渣罐翻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机构、翻转机构、支撑机构及定位机构;?所述顶升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渣罐(1)置于所述翻转机构内部,并通过所述渣罐(1)外壁设置筋板结构与所述定位机构相接触实现渣罐(1)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玲王玉萍刘仕豪周绍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