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140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在多根交错的设置在该搅拌轴上的桨杆,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桨杆的外端固定有沿所述搅拌轴轴向设置的周面刮板,所述周面刮板的端面形状和所述反应釜内的周面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搅拌器的浆杆上设置多种刮板,解决了物料粘壁的弊端,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提高物料加热的均匀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刮板结构的反应釜,具有加热均匀的优点,用于制备氰酸钠时极大的提高了氰酸钠的纯度,是一种理想的用于制备氰酸钠的反应容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
技术介绍
氰酸钠是一种在医药化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原材料。氰酸钠在钢加工过程中可用作淬水剂;在生产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时,氰酸钠用于代替光气合成各种类型的异氰酸酯,以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或取代脲类农药;氰酸钠还可作为医药中间体,生产治疗帕金森症、糖尿病和癫痫症等疾病的药物。另外,氰酸钠也可用作染料中间体,在生产丙烯酸聚合物时用作催化剂,以保持纤维的洁白度。氰酸钠还可用作感光引发剂。目前合成氰酸钠(氰酸钾)的方法是尿素法,也就是将尿素和含有钠离子(钾离子)的盐类或者碱类进行反应,生成氰酸钠和其它产物,通常选择的是碳酸钠。进一步的,制备方法还可分为固态融熔法、吸收法、液相吸收法、液固相反应法等。其中液固相反应法具有原料来源易得、操作简便、产物纯度较高、易与溶剂分离、经济性好的特点,避免了固态熔融法、吸收法、液相反应法的缺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反应釜设备主要包括设置有热交换器的釜体和设在釜体内的搅拌器构成,常见的搅拌器的结构有浆式、框式、旋桨式、涡轮式、螺带式等等。在用于液固相物料时,通常采用釜体外设置加热夹套作为热交换器,并采用浆式搅拌器。常见浆式搅拌器具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安装若干相对转轴轴向成一定角度的桨叶,反应釜内的物料在浆叶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并通过导热油加热,使物料进行反应。但是这种反 应釜用来合成氰酸钠时,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物料挂壁现象,即釜体内壁上会粘附物料,不仅影响了传热效果,加热效果差,而且使物料加热不均匀,使得产品纯度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上的缺点,提出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在多根交错的设置在该搅拌轴上的桨杆,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桨杆的外端固定有沿所述搅拌轴轴向设置的周面刮板,所述周面刮板的端面形状和所述反应釜内的周面相配合。所述搅拌轴上还设有两个沿所述搅拌轴径向设置的端面刮板,所述端面刮板的端面形状和所述反应釜内的两个端面相配合。所述浆杆沿所述搅拌轴的径向设置,并以相同的间隔沿所述搅拌轴轴向分布。至少部分所述的浆杆上设置有扭曲面状的桨叶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搅拌器的浆杆上设置多种刮板,解决了物料粘壁的弊端,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提高物料加热的均匀度。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刮板结构的反应釜,具有加热均匀的优点,用于制备氰酸钠时极大的提高了氰酸钠的纯度,是一种理想的用于制备氰酸钠的反应容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搅拌轴上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标号分别表示:导热油进口 1、导热油出口 2、注油口 3、水冷轴承4、冷水出口 5、冷水腔6、第一进油腔7、第一回油腔8、第一内管9、端面刮板10、取样口 11、周面刮板12、导热油进口 13、第二进油腔14、第二回油腔15、分油腔16、冷水进口 17、链轮18、冷水出口 19、冷水进口 20、旋转接头21、冷水腔22、导热油出口 23、浆杆24、正旋桨叶25、反应腔26、反旋桨叶27、釜体28、搅拌轴29、第二内管30。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所涉及的反应釜主要由釜体28和搅拌器构成。其中:釜体28为卧式,其形式同已有技术的各种方式相同,釜体28上仍然按照使用要求如已有技术方式设置用于测温的测温口、用于测压的测压口、用于压力超压时放空泄压用的放空口、用于观察釜内情况的观察口、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口、用于向釜内添加物料的进料口、用于物料排出的排料口、用于对物料取样的取样口 11等等部件。观察口处封设有观察窗,观察窗包括边框及设于所述边框内的透明隔板。另外,釜体28上还设置有加热夹套,加热夹套内形成仅供导热油流通的加热腔,加热腔分别通过导热油进口 13和导热油出口 23与外界连通,其中导热油进口 13设于所述釜体I的底部,而导热油出口 23则设置在釜体I的顶部。通过将该导热油进口 13和导热油出口 23与导热油加热系统连通,即可实现对于反应釜内物料的加热。由于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为搅拌器的结构,反应釜釜体结构,诸如上述的釜体上的各种功能性开口,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反应釜釜体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见技术手段,其可如已有技术的各种形式,故在此不再赘述,并在附图中省略相应的表示。本实施例中搅拌器采用浆式搅拌器,包括搅拌轴29和多个桨叶片。搅拌轴29的两端各由两个水冷轴承4支撑并伸出所述釜体28外。搅拌轴29外露的两端中的一端为安装有链轮18的输入端,可通过驱动机构如电机等装置带动链轮18旋转,使搅拌轴29旋转。而搅拌轴29相对输入端的另一个外露的端部为自由端。所述搅拌轴29上交错的设有多根沿其径向设置的桨杆24,且该些浆杆24以相同的间隔沿所述搅拌轴29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29上任意两个相邻浆杆24在搅拌轴29的周向上有角度地交错设置。所述的多个桨叶片均呈表面光滑的扭曲的长带状,且每个桨叶片的两端各固定在一对相邻浆杆24中的一个的末端处。并且,该些桨叶片被安装成正旋和反旋两组,也就是说,沿所述搅拌轴29的轴向,正旋桨叶片25与反旋桨叶27的旋向相反,并且正旋桨叶片25与反旋桨叶片27被分别设于搅拌轴29的两侧。当搅拌轴29转动时,这些桨叶片在釜体28内的反应腔26内旋转,正旋桨叶片25将反应腔26内的物料推向反旋桨叶片27,而反旋桨叶片27将反应腔26内的物料推向正旋桨叶片25,因此物料在反应腔26内处于一个循环流动的状态,实现充分搅拌的效果。另外,部分桨杆24的外端固定有沿所述搅拌轴29轴向设置的周面刮板12,所述周面刮板12的端面形状和所述釜体28内的周面相配合。而搅拌轴29上还设有两个沿所述搅拌轴29径向设置的端面刮板10,所述端面刮板10的端面形状和釜体28内的端面相配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当搅拌轴29旋转时,周面刮板12将釜体28内的周面所粘附的物料刮下,而端面刮板10将釜体28内的两个端面所粘附的物料刮下,由此解决了物料粘壁的弊端,提闻了换热效率。参见图2,除上述的结构外,本实施例中搅拌器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具有加热的功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搅拌轴29为中空结构,由其自由端到远离自由端的水冷轴承4之间的部分具有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内同轴套设有第一内管9,所述第一内管9内部的空腔构成第一进油腔7,另外,所述第一内管9和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回油腔8,当所述第一回油腔8和第一进油腔7直接或间接的连通时,即在搅拌轴29内形成一个可用于导热油流通的流道。而搅拌轴自由端上安装有旋转接头21,通过此旋转接头21,在搅拌轴自由端上构成了一组在搅拌轴29旋转时可相对釜体28固定的导热油进口 I和导热油出口 2,将该导热油进口 I和导热油出口 2与导热油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搅拌器的刮板结构,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在多根交错的设置在该搅拌轴上的桨杆,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桨杆的外端固定有沿所述搅拌轴轴向设置的周面刮板,所述周面刮板的端面形状和所述反应釜内的周面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亿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