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立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697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3:35
一种车辆立柱结构,包括加强件(1A),所述加强件(1A)设置在车辆立柱中,并且所述加强件包括屈曲部(10)和应变降低面部(20),其中,屈曲部(10)用作屈曲的起点;并且应变降低面部(20)在加强件(1A)的横向方向上与屈曲部(10)相邻,并且所述应变降低面部降低当屈曲时发生的应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屈曲部的车辆立柱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5-7949 (JP-A-2005-7949)中描述了一种该
中的已知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5-7949 (JP-A-2005-7949)中所述的中央立柱设有金属制成的加强件,该加强件设有用作屈曲的起点的凹进的屈曲部。因此,当外力作用在该中央立柱上时,中央立柱开始在屈曲部屈曲,金属加强件经历伸展变形,因此可以吸收外力的能量。然而,在上述常规立柱结构中,虽然加强件设有屈曲部,以便控制立柱的屈曲变形,但是在加强件的屈曲部处发生的应变是大的,所以不能获得理想的立柱变形模式。另夕卜,由于在屈曲部处发生的应变是大的,所以诸如当加强件由具有低延展性的高抗拉钢形成时,难以控制立柱的变形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立柱结构,其降低屈曲导致的立柱应变,并且促进对立柱的变形模式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立柱结构。该车辆立柱结构包括加强件,该加强件被设置在车辆立柱中,并且包括屈曲部和应变降低面部,其中,屈曲部用作屈曲的起点;应变降低面部在加强件的横向方向上与屈曲部相邻并且降低当屈曲时发生的应变。根据上述立柱结构,通过设置应变降低面部,能够降低立柱响应于外力屈曲时在屈曲部处开始发生的应变。因而,能够获得理想的立柱变形模式。另外,即使加强件由具有低延展性的高抗拉钢形成,也能够降低屈曲导致的应变。因此,能够促进对立柱的变形模式的控制。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应变降低面部可相对于加强件的第一面倾斜,屈曲部形成在该第一面中,并且可根据屈曲部的屈曲强度设定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第一面的倾斜角度。通常,随着屈曲部的屈曲强度变大,屈曲导致的应变增大。此外,通过改变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形成有屈曲部的面的倾斜角度,改变屈曲导致的应变的降低程度。因此,通过根据屈曲部的屈曲强度设定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该面的倾斜角度,能够更适当地降低屈曲导致的应变。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可通过降低加强件的第一面的宽度形成屈曲部,并且应变降低面部可相对于加强件的第一面倾斜。在该情况下,可根据加强件的在屈曲部中的第一面的宽度设定应 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第一面的倾斜角度。如果屈曲部形成处的加强件的宽度是窄的,并且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形成有屈曲部的面的倾斜是平缓的,则屈曲部的屈曲强度是低的。另一方面,如果在屈曲部所形成处的加强件的宽度是宽的,并且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形成有屈曲部的面的倾斜是陡峭的,则屈曲部的屈曲强度是高的。因而,根据上述构造,在能够通过调整屈曲部中的加强件宽度和应变降低面部的倾斜角度获得期望屈曲强度的同时,能够适当降低屈曲导致的应变。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多个屈曲部可在加强件的竖直方向上并置,并且多个应变降低面部可与屈曲部相邻。在该情况下,每个屈曲部可具有不同的屈曲强度,并且每个应变降低面部可具有相对于加强件的形成有屈曲部的第一面的不同倾斜角度,并且应变降低面部可彼此相连。此外,多个应变降低面部可包括第一应变降低面部和第二应变降低面部,第一应变降低面部可在加强件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在屈曲部中的一个屈曲部和第二应变降低面部之间。当立柱屈曲时,屈曲部以如下顺序连续屈曲,即从具有最低屈曲强度的屈曲部到具有最高屈曲强度的屈曲部连续屈曲,因此应变降低部用于通过下列顺序的连续屈曲降低应变,即从与具有最低屈曲强度的屈曲部相邻的应变降低面部到与具有最高屈曲强度的屈曲部相邻的应变降低面部连续屈曲。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将具有相对于加强件的面的不同倾斜角度的应变降低面部相互连接,所以抑制应变降低面部中产生的应变通过两个应变降低面部之间的界面传播至相邻的应变降低面部。因此,一个屈曲部可不受已屈曲的另一屈曲部应变影响地屈曲,使得能够获得更适当的变形模式。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多个屈曲部可在加强件的竖直方向上并置,并且多个屈曲部可由V形凹槽构成,所述V形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在该情况下,屈曲部可包括第一屈曲部和第二屈 曲部,并且第一屈曲部的底部可设有突起,而第二屈曲部的底部不设有该突起。根据上述构造,当具有突起的V形凹槽屈曲时,突起用于阻止凹槽的变形。也就是说,通过在凹槽的底部上设置突起,可提高凹槽的屈曲强度。因而,通过设置底部设有突起的凹槽和底部不设有突起的凹槽,上凹槽可具有和下凹槽不同的屈曲强度。因此,能够使立柱以期望变形模式变形。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屈曲部可由凹部构成,该凹部形成在加强件中并且包括底面部、上壁部和下壁部,上壁部可连接至底面部的上端,下壁部可连接至底面部的下端。在该情况下,上壁部和底面部之间的角度可不同于下壁部和底面部之间的角度。随着壁部和底面部之间的角度减小,壁部和底面部之间的界面的屈曲强度变低。根据上述构造,凹部的上侧部可具有与凹部的下侧部不同的屈曲强度。因此,能够使立柱以期望变形模式变形。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可在加强件的正面中形成屈曲部,可在加强件的正面和侧面之间设置应变降低面部。在该情况下,应变降低面部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在加强件的横向方向上向外弯曲。根据上述构造,当加强件的正面接收外力并且立柱屈曲时,应变降低面部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变形成向外凸出,而不变形成向内下落。该形式的变形由应变降低面部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的构造导致。因此,能够降低在应变降低面部和侧面中发生的应变,使得能够获得更适当的变形模式。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加强件可包括正面和侧面,屈曲部可形成在正面中,可在正面和侧面之间设置应变降低面部。应变降低面部和加强件的正面之间的角度可大于加强件的侧面和加强件的正面之间的角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屈曲部的上侧部的屈曲强度可不同于屈曲部的下侧部的屈曲强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屈曲部的下侧部的屈曲强度可低于屈曲部的上侧部的屈曲强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多个屈曲部可在加强件的竖直方向上并置,并且每个屈曲部可具有不同的屈曲强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下屈曲部的屈曲强度可低于上屈曲部的屈曲强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上应变降低面部可与上屈曲部相邻,下应变降低面部可与下屈曲部相邻。在该情况下,上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正面的倾斜角度可大于下应变降低面部相对于加强件的正面的倾斜角度。在上述车辆立柱结构中,应变降低面部的上侧部可与上屈曲部相邻,应变降低面部的下侧部可与下屈曲部相邻。在该情况下,应变降低面部的上侧部相对于加强件的正面的倾斜角度可大于应变降低面部的下侧部相对于加强件的正面的倾斜角度。根据上述构造,能够降低屈曲导致的立柱应变,因此促进对立柱的变形模式的控制。 附图说明参考附图,通过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地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图1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结构的加强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1-1I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结构的加强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A是沿图3中的线IVa-1Va截取的截面图,图4B是沿图3中的线IVb-1Vb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结构的加强件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A是沿图5中的线VIa-VIa截取的截面图,图6B是沿图5中的线VIb-V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健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