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板、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3687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竹制板(10)如下制成:准备多个将构成竹杆(11)的筒的表层(11a)切削而成的方管状素体(12),以便与竹杆(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两组互相面对的平行的两个面,并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多个方管状素体(12),通过第一粘接剂(21)粘接固定多个方管状素体(12)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彼此。该竹制板不像以往那样地劈裂竹杆并从弧状的竹材切削成形为平板状,而在保持筒状的状态下进行制造,从而难以发生使用成形为平板状的竹材时产生的翘曲等的变形,由于利用竹本来的中空构造来制造,所以具有充分的强度,并且质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竹杆的竹制板、在该竹制板上层叠粘接面材而成的复合板、以及制造这些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竹材与木材相比具有生长快、供给量能够容易且廉价地确保这样的优点。另外,竹材是富有弹性的强韧性材料,从而作为建筑物、建筑制品等的构造材料,其利用价值高。以往,作为将竹材加工成多层板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竹集成材料,其特征在于,对竹子进行横锯及纵锯而形成为板状的竹材沿其宽度方向排列多张,在这些竹材上层叠其他的板状的竹材,使上下的竹材的接缝横移,用粘接剂粘接这些接缝及层叠重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公开了一种方法,在沿纤维方向适当分割原材料的竹材,将被分割的截面弧状的竹材切削成平板状之后,接合平板状的多个竹材而加工成柱、棒状或面状等的适当形状的集成材料(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505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图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66312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文献I公开的竹集成材料、专利文献2公开的加工方法中,将竹子劈裂,并将得到的截面弧状的竹材切削成平板状,使用这样得到材料,从而在接合后会发生翘曲等的变形。在进行上述加工时,不能再利用的碎料也多,另外,为了粘接各平板,必须使用大量的粘接剂,因而不能说是经济的。而且,制作质量轻的板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难以发生翘曲等的变形并具有充分的强度且质量轻的竹制板、复合板及这些板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是一种竹制板,如图1 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竹制板如下制成:准备多个将构成竹杆11的筒的表层Ila切削而成的方管状素体(素体)12,以便与竹杆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两组互相面对的平行的两个面,并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多个方管状素体12,通过第一粘接剂21粘接固定多个方管状素体12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彼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是一种竹制板,如图10 图13所示,其特征在于,竹制板如下制成:准备多个基于第一观点的方管状素体12的四个面中的互相面对的两个面沿方管状素体12的长度方向被切掉而成的骨状素体16,并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多个骨状素体16,通过第一粘接剂21粘接固定多个骨状素体16的未被切掉而残留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彼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观点是基于第一或第二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剂21是水性胶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观点是一种复合板,如图8 图11所示,其特征性在于,具有基于第一至第三观点的竹制板10和在该竹制板10的单个面或两个面上经由第二粘接剂32层叠的面材31。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观点是基于第四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9、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二粘接剂32是水性胶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第六观点是基于第四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8 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面材31由多层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单层板或纸的基材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七观点是一种竹制板的制造方法,如图1 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削成形工序,其将构成竹杆11的筒的表层Ila切削并将竹杆11成形为方管状而得到方管状素体12,以便与竹杆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两组互相面对的平行的两个面;第一粘接剂涂敷工 序,其准备多个方管状素体12,并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多个方管状素体12,在多个方管状素体12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上涂敷第一粘接剂21 ;第一粘接工序,其通过第一粘接剂21粘接多个方管状素体12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彼此。本专利技术的第八观点是一种竹制板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削成形工序,其将构成竹杆11的筒的表层Ila切削并将竹杆11成形为方管状而得到方管状素体12,以便与竹杆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两组互相面对的平行的两个面;切掉工序,如图10 图13所示,其沿方管状素体12的长度方向切掉方管状素体12的四个面中的互相面对的两个面而得到骨状的骨状素体16 ;第一粘接剂涂敷工序,其准备多个骨状素体16并且相互平行地排列多个骨状素体16,在多个骨状素体16的未被切掉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上涂敷第一粘接剂21 ;第一粘接工序,其通过第一粘接剂21粘接多个骨状素体16的互相面对的切削面12a彼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九观点是基于第七或第八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剂21是水性胶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第十观点是一种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如图8 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粘接剂涂敷工序,其在由基于第七至第九观点的方法制造的竹制板10的单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第二粘接剂32 ;第二粘接工序,其在涂敷有第二粘接剂32的竹制板10的涂敷面上通过第二粘接剂32粘接面材31。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观点是基于第十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9、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二粘接剂32是水性胶粘剂。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观点是基于第十观点的专利技术,如图8 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面材31由多层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单层板或纸的基材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竹制板中,由切削装置除去多个竹杆的表层而成形为方管状而制成方管状素体,通过第一粘接剂粘接互相面对的切削面彼此,从而与将保持未切削的状态下的各竹杆的表层彼此粘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且更强力地粘接。另外,由于不像以往那样地劈裂竹杆并从弧状的竹材切削成形为平板状,而在保持筒状的状态下制造竹制板,从而发生在使用成形为平板状的竹材时产生的翘曲等的变形的情况少。另外,由于利用竹本来的中空构造制造竹制板,所以在其内部具有空洞部,从而与实心构造相比,得到质量更轻的竹制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竹制板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 Ca)是除去了叶子的竹杆的立体图,图3 (b)是切削竹杆表层而得到的方管状素体的立体图。图4 Ca)是与图3 Ca)对应的竹杆的剖视图,图4 (b)是与图3 (b)对应的方管状素体的剖视图。图5 C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竹杆的剖视图,图5 (b)是方管状素体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通过切削装置切削竹杆的表层的顺序的工序图。图7是表示通过研磨装置研磨方管状素体的切削面的顺序的工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板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B-B线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板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C-·C线剖视图。图12 (a)是方管状素体的剖视图,图12 (b)、图12 (C)是被切掉而得到的骨状素体的剖视图。图13是与图12 (C)对应的骨状素体的立体图。图14 Ca)是切削竹杆表层而得到的方管状素体的立体图,图14 (b)是设置有能够与端部配合的接合部的方管状素体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将设置有接合部的方管状素体接合到端部的顺序的工序图。图16是表示接合部的不同形状例的方管状素体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竹制板10 (图1)的竹杆11 (图3),能够根据复合板30(图8)的使用目的、环境适当进行选择,而能够使用禾本目禾本科竹亚科中的木本(木)这样的莖木质化的全部树种。例如,优选使用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夜光道夫
申请(专利权)人:光洋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