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049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涉及航空环控救生领域,解决现有技术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流阻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包括:痰盂形活门外壳和梭形活门芯体,活门芯体连接在传动齿条和支撑杆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和出口支撑圈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上,由挡圈固定;传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轴一端穿过活门外壳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活门外壳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止动齿轮通过轴承619/8-2Z连接在止动轴上,止动轴通过轴承619/3-2Z连接在轴支座上,止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环控救生领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空环控救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管线流体通过活门的流阻会转化为机械载荷作用在活门上,高速流体作用在活门上的机械载荷更大,对活门的使用寿命、密封性和操作的轻便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产生大功率级噪声,直接危害操作者的身心健康。目前,采取的改进措施主要是将活门体壁或中心隔板加厚,优化系统结构布局以及活门接盘的刚性,而从活门结构角度进行的设计改进相对较少,并未从本质上解决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流阻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降低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的流阻,减小管线流体作用在活门上的机械载荷,降低流体通过活门时的噪声;提高活门的打开和关闭可靠性且便于操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痰盂形活门外壳和梭形活门芯体,活门芯体连接在传动齿条和支撑杆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和出口支撑圈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上,由挡圈固定;传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哨合,传动轴一端穿过活门外壳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活门外壳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止动齿轮通过·轴承619/8-2Z连接在止动轴上,止动轴通过轴承619/3-2Z连接在轴支座上,止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活门整体结构设计改进,使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流阻很小,活门壳体不需要进行加厚设计,提高活门性能的同时降低活门重量。活门的打开和关闭通过齿条和齿轮配合实现,可靠性高,且可设计为手动操作或连接交流电机进行电动操作,方便工程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道活门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管道活门侧视图。图3a为本技术管道活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A-A首I]面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任务和目的在于通过对活门结构的设计改进降低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的流阻,减小管线流体作用在活门上的机械载荷,使用正常或更薄的材料即可进行活门生产制造;同时通过活门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体通过活门时的噪声;最后活门的打开和关闭可靠性高且便于操作。如图l、2、3a、3b所示,本技术由痰盂形活门外壳I和梭形活门芯体2组成,活门芯体2连接在传动齿条9和支撑杆13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14和出口支撑圈6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11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4上,由挡圈10固定。传动轴4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实现传动齿轮11与传动齿条9啮合,传动轴4 一端穿过活门外壳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3,通过操作手动操作把手3实现活门的打开和关闭。活门外壳I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保证活门内部最小流通量与活门入口流通量相同,使得管线流体在活门内部以流线型平缓通过,大大降低流阻,活门壳体不再需要进行加厚设计。为防止气体载荷大时,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出点啮合差,设计有止动齿轮8通过轴承(619/8-2Z) 7连接在止动轴5上,止动轴5通过轴承(619/3-2Z) 15连接在轴支座12上实现止动齿轮8与传动齿条9的啮合,实现活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进行横向止动。活门芯体2由芯体外壁16、芯体中壁19和芯体内壁21焊接在结构圈18上形成,芯体中壁19和芯体内壁21进行微穿孔设计,孔径为Φ0.5mm,穿孔率为2.7% ;芯体壁中间填充超级玻璃棉17、 20,密度为30kg/m3,可降低流体通过活门所产生的噪声。权利要求1.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痰盂形活门外壳(I)和梭形活门芯体(2),活门芯体(2)连接在传动齿条(9)和支撑杆(13)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14)和出口支撑圈(6)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11)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4)上,由挡圈(10)固定; 传动轴(4)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传动齿轮(11)与传动齿条(9)啮合,传动轴(4)一端穿过活门外壳(I)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3);活门外壳(I)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 止动齿轮(8)通过轴承619/8-2Z (7)连接在止动轴(5)上,止动轴(5)通过轴承619/3-2Z (15)连接在轴支座(12)上,止动齿轮(8)与传动齿条(9)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活门芯体(2 )由芯体外壁(16 )、芯体中壁(19 )和芯体内壁(21)焊接在结构圈(18 )上形成,芯体中壁(19)和芯体内壁(21)进行微穿孔设计,孔径为Φ0.5mm,穿孔率为2.7% ;芯体壁中间填充超级 玻璃棉(17,20),密度为30kg/m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涉及航空环控救生领域,解决现有技术管线流体通过活门时流阻大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痰盂形活门外壳和梭形活门芯体,活门芯体连接在传动齿条和支撑杆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和出口支撑圈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上,由挡圈固定;传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轴一端穿过活门外壳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活门外壳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止动齿轮通过轴承619/8-2Z连接在止动轴上,止动轴通过轴承619/3-2Z连接在轴支座上,止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本技术适用于环控救生领域。文档编号F16K1/36GK203115120SQ20132006051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专利技术者党晓民, 杨静, 宋文娟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流阻管道活门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痰盂形活门外壳(1)和梭形活门芯体(2),活门芯体(2)连接在传动齿条(9)和支撑杆(13)上,通过活门入口支撑圈(14)和出口支撑圈(6)支撑于活门外壳内;传动齿轮(11)通过键配合连接在传动轴(4)上,由挡圈(10)固定;?传动轴(4)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支座上,传动齿轮(11)与传动齿条(9)啮合,传动轴(4)一端穿过活门外壳(1)连接有手动操作把手(3);活门外壳(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与气体管道气密连接;?止动齿轮(8)通过轴承619/8?2Z(7)连接在止动轴(5)上,止动轴(5)通过轴承619/3?2Z(15)连接在轴支座(12)上,止动齿轮(8)与传动齿条(9)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晓民杨静宋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