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俊杰专利>正文

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004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座,具有一上缘部及多个支撑部,并于各该支撑部连接该上缘部一侧,且各该支撑部之间设有多个透孔,又该中空本体座外侧设有一控制开关;一锥形抵挡件,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上缘部;以及一底座,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下方,并于该底座设有一扇叶、一马达及一驱动电路基板,该马达连接该扇叶及该驱动电路基板,通过该驱动电路基板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的控制开关。由此,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且让各该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指一种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且让各该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的风扇。
技术介绍
在炎热的夏季之中,人们为了让生活环境更为凉爽舒适,会在家庭或办公室空间使用冷气、风扇等降温设备,而风扇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现有的风扇,其于一个座上设有支杆,于该支杆顶端设有风扇本体,该风扇本体具有一动力源,于该动力源出力轴杆上形成有纹段,令该动力源的出力轴杆穿设过扇叶中间位置所开设的轴孔,再以一固定盖体固定于出力轴杆穿出扇叶之轴孔外的纹段上,令出力轴杆与扇叶间能确实结合固定,另于该扇叶外罩再设置有护网,又于动力源连结设有摇摆机构,该摇摆机构与支杆枢设结合,利用该动力源带动扇叶转动,同时并能控制利用摇摆机构带动风扇本体左右摆动,以通过该扇叶转动时所吹送的风力达到进行降温的目的。然而,现有的风扇,仍有下列缺陷:1.现有的风扇利用摇摆机构带动风扇本体左右摆动,若不使用该摇摆机构或摇摆机构损坏时,现有的风扇只能固定同一方向吹送空气。2.现有的风扇,是于动力源连结摇摆机构,且摇摆机构与底座上的支杆直接枢设结合,使得摇机构带动风扇本体摆动时,该风扇本体仅能进行左右方向的摆动,造成风扇本体的摆动角度、范围有所限制,无法将风力更为大角度、大范围地进行吹送。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潜心研思、设计组制,期能提供一种风扇,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且让各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的风扇,即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风扇,可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且让各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座,具有一上缘部及多个支撑部,并于各该支撑部连接该上缘部一侧,且各该支撑部之间设有多个透孔,又该中空本体座外侧设有一控制开关;一锥形抵挡件,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上缘部;以及一底座,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下方,且该底座包含多个进气孔,并于该底座设有一扇叶、一马达及一驱动电路基板,该马达连接该扇叶及该驱动电路基板,通过该驱动电路基板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的控制开关。由此,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且让各该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利用该锥形抵挡件反折空气流动路径,而将空气送至该中空本体座的多个透孔,让各该透孔送出风力强度均匀,并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来进行室内降温。2.本技术于各该支撑部之间进一步设有多个横挡片,各该横挡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该支撑部之间,而令该透孔成为较小的面积,以将空气由该透孔送出时,可吹到更远的距离。3.本技术进一步结合一发光模块,可于夜间启动该发光模块以提供闪烁发光使用。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只是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 中空本 体座11 上缘部12 支撑部13 透孔14 横挡片20 锥形抵挡件30 底座31 扇叶32 马达33 进气孔40 控制开关41 驱动电路基板42 电路基板50 发光模块51 透光屏蔽52 发光单元53 隔板54 发光单元容置部60 滚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风扇,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座10,具有一上缘部11及多个支撑部12,并于各该支撑部12连接该上缘部11 一侧,且各该支撑部12之间设有多个透孔13,又该中空本体座10外侧设有一控制开关40 ;—锥形抵挡件20,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10的上缘部11 ;以及一底座30,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10的下方,且该底座33包含多个进气孔33,并于该底座30设有一扇叶31、一马达32及一驱动电路基板41,该马达32连接该扇叶31及该驱动电路基板41,通过该驱动电路基板41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10的控制开关40。当控制开关40开启马达32,马达32带动扇叶31旋转,使得空气由该进气孔33进入,利用该锥形抵挡件20反折空气流动路径,而将空气送至该中空本体座10之多个透孔13,让各该透孔13送出风力强度均匀,并提供同时间将空气送往360度的方向。再者,本技术进一步实施时,于各该支撑部12之间进一步设有多个横挡片14,各该横挡片14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该支撑部12之间,而令该透孔13成为较小的面积,以将空气由该透孔13送出时,可吹到更远的距离。又,该中空本体座10进一步于该锥形抵挡件20上方结合一发光模块50,该发光模块50包括:一透光屏蔽51、一发光单兀52及一隔板53,该隔板53设有一发光单兀容置部54,该发光单元容置部54提供结合发光单元52,又该隔板53置于该锥形抵挡件20的上方,且该隔板53上方结合一透光屏蔽51。而该发光单兀52更包含一电路基板42,该电路基板42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10的控制开关40。最后,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该底座30包含多个进气孔33,且该底座30下方设有数个滚轮60,而该控制开关40依序电接连接该驱动电路板41及该电路基板42,而该驱动电路板41电性连接该马达32,该电路基板42电性连接该发光模块50的发光单元52,并通过该控制开关40开启马达32运转或发光模块50进行闪烁发光;当控制开关40启动马达32运转时,进而带动扇叶31旋转,使得空气由多个进气孔33进入,再经由锥形抵挡件20反折空气流动路径,最后透过该多个透孔13将空气送向多个方位角度,以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当夜晚时,通过该控制开关40启动发光模块50,让本技术风扇即可在夜间进行闪烁发光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本体座,具有一上缘部及多个支撑部,并于各该支撑部连接该上缘部一侧,且各该支撑部之间设有多个透孔,又该中空本体座外侧设有一控制开关; 一锥形抵挡件,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上缘部;以及 一底座,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下方,且该底座包含多个进气孔,并于该底座设有一扇叶、一马达及一驱动电路基板,该马达连接该扇叶及该驱动电路基板,通过该驱动电路基板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的控制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各支撑部之间进一步设有多个横挡片,各该横挡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各该支撑部之间,而令该透孔成为较小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中空本体座进一步于该锥形抵挡件上方结合一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括:一透光屏蔽、一发光单兀及一隔板,该隔板设有一发光单元容置部,该发光单元容置部提供结合发光单元,又该隔板置于该锥形抵挡件的上方,且该隔板上方结合一透光屏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更包含一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的控制开关。5.如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本体座,具有一上缘部及多个支撑部,并于各该支撑部连接该上缘部一侧,且各该支撑部之间设有多个透孔,又该中空本体座外侧设有一控制开关;一锥形抵挡件,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上缘部;以及一底座,结合于该中空本体座的下方,且该底座包含多个进气孔,并于该底座设有一扇叶、一马达及一驱动电路基板,该马达连接该扇叶及该驱动电路基板,通过该驱动电路基板电性连接该中空本体座的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吕俊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