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座椅及其构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1175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座椅及其构件系统。其中一实施例中,金属座椅上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基底部分、一个配备座椅面的座椅部分和一个可相对座椅部分移动的配备搭腿支垫面的脚支架部分,脚支架部分可以借助一个运动机械装置进行移动,运动机械装置的构造应当保证当脚支架部分处于收拢位置时,搭腿支垫面基本上水平放置,当其移动到使用位置上,搭腿支垫面同样呈水平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座椅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搭腿支垫面,此处除了脚支架部分外不再需要另外安装一个可与之相对移动的末端装置,并且脚支架部分不必一定设计为大小可变的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金属支架的座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基地部分和脚支架部分组成的金属座椅及其构件系统
技术介绍
从技术状态角度来看,已知这种类型的金属座椅已存在多种变形产品。为了确保搭腿支垫面的面积足够大,在有些衍生产品上,除了脚支架部分外还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可移动的末端装置。在这种结构中,大多把脚支架部分设计成为可以相对于座椅部分转动的,部分还需要借助一个双轴机械装置。此处的脚支架部分大多连接着一个可以转动的末端装置。例如专利公开文件BE10091 47A3, DElO 2008 009 234A1和DE3718645C2中所展示的就这种带有脚支架部分和末端装置的结构设计或类似构造。而在那些没有为脚支架部分配备末端装置的变形产品中,很难确保搭腿支垫面的面积足够大。因此在专利公开文件DElO 2005 001 877A1中专门推荐了一种机械装置,其搭腿支垫的大小可变。依靠这种机械装置,可以实现把脚支架部分从使用位置移动到座椅面下方的收拢位置,从而缩小搭腿支垫的面积。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确保搭腿支垫面在使用位置上足够大,在移动到收拢位置上后足够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此种金属座椅构造为基础,对其进行继续扩展,借助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使脚支架部分能够在收拢和使用两个位置间来回变动,此外特别希望实现的一点是,符合本技术设计理念的原理也可以在座椅部分下方的空间很小的金属座椅上得到应用。根据本技术的目的,较为理想的状态应当是,金属座椅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搭腿支垫面,此处除了脚支架部分外不再需要另外安装一个可与之相对移动的末端装置,并且脚支架部分不必一定为可变大小设计。根据本技术的目的,这一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种金属座椅,其上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基底部分、一个配备座椅面的座椅部分和一个可相对座椅部分移动的配备搭腿支垫面的脚支架部分,设计一个运动机械装置,使所述金属座椅的脚支架部分可以借助一个运动机械装置进行移动,当脚支架部分处于收拢位置时,搭腿支垫面位于座椅部分下方;当脚支架部分处于使用位置时,搭腿支垫面位于座椅部分前方。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为所述运动机械装置设计一个中间梁,依靠一个旋转导轨,所述中间梁可以相对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移动,在中间梁和座椅部分及基底部分之间至少安装有一个旋转导轨。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目的,金属座椅上还设有一个带有推移杆的滑动导轨,所述推移杆可以在中间梁上平行移动,脚支架部分就固定在所述推移杆上。符合本技术 目的的座椅大多是装软垫的沙发椅或沙发。如果设计成沙发,则可以安装多个可独立运动的脚支架部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竖直方向”这一术语的意思是垂直于座椅放置面的方向。术语“横向”是指沿着座椅面前缘的水平平行方向延伸的方向。座椅的长边方向与座椅的竖直方向和横向垂直。“前”和“后”的表述以座椅的长边方向为基准,是从坐在座椅上的视角出发区分前后的,腿向前,背向后。符合本技术的目的的金属座椅的特别之处在于,座椅的搭腿支垫面可以进一步水平移动。在当前技术状态下的构造设计中常出现的剧烈的旋转运动不会出现在这种座椅上。至少在收拢位置和使用位置处,搭腿支垫面基本呈水平方向安置,这可以理解为搭腿支垫面相对于一个想象的水平面的旋转幅度不超过25°。较为理想的状态是,脚支架部分在从收拢位置转变为使用位置的整个过程中都基本上保持水平方向。在这里脚支架部分的方向基本上保持一致,从而允许使用相对较大的脚支架部分,这是因为它与已知的那些座椅结构不同,其长边不会迫使座椅必须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座位高度。因此搭腿支垫面的长边长度可以超出座位下方的空闲区域的高度。由此也就无需为了延长搭腿支垫面而另外安装一个单独的可相对于脚支架部分移动的末端装置。为了能够成功地将脚支架部分从收拢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特别设计了之前提到的那种形式的运动机械装置。所述的运动机械装置的构造应当保证当脚支架部分处于收拢位置时,搭腿支垫面基本上水平放置,当其移动到使用位置上,搭腿支垫面同样呈水平放置。所述运动机械装置上设有一个中间梁,它被设计成为可以依靠旋转导轨相对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转动。而在中间梁和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之间,至少有一个旋转导轨。运动机械装置上设有一个带有推移杆的滑动轨道,所述推移杆可以在中间梁上平移,脚支架部分和推移杆固定相连。组成基底部分的零件在座椅从使用位置常规移动到收拢位置及相反方向移动时始终牢固固定在地面上,座椅就安装在基底部分上面。此处最好是设计一个支架,座椅的脚也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面。金属座椅的座椅部分可以与之相对移动,移动方式下文还要进行详细介绍。中间梁沿着一个圆形轨道的移动可以交替彼此相对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进行。这个中间梁本身可以推移杆的平行移动轨道使用,从而使得所述推移杆可以沿着座椅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脚支架部分可以通过两 个起累积移动作用的零件机制实现相对于座椅部分以及基底部分的移动。由此实现使脚支架部分在使用位置和收拢位置间按照想要的幅度移动。为了获得想要的移动范围,此处采用的两个机械装置,这种设计思路导致的结果是,这两个机械装置——旋转导轨和滑动导轨——必须能够分别保证提供一部分想要的移动范围。因此相比较而言,最好在中间梁和基底部分或座椅部分之间安装多条短杆。从这些短杆的铰接点算起,它们的长度不应超过40cm,最好不要超过30cm。借助滑动导轨,脚支架部分得以相对中间梁做相对运动,较为理想的情况是,所述滑动导轨允许脚支架部分相对中间梁的位移距离至少达到10cm,最好达到15cm以上。根据本技术的目的,在所述滑动导轨的下方相对于中间梁的位置还安装有一个推移杆的导轨,这个导轨可以是滑动轨道或滚柱轨道,但也可以是其他适用于平移式的相对运动的导轨。且这种平移运动最好是直线运动。根据金属座椅的具体构造,依靠推移杆相对于中间梁的移动,不仅可以实现将脚支架部分向前推送,还可以使得脚支架部分能够以一种较好的方式相对于中间梁做旋转运动,关于这一点,下文还要进行详细介绍。旋转导轨一方面围绕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上的第一旋转轴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围绕中间梁上的第二旋转轴移动。所述旋转导轨在旋转导轨的相对于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的每个旋转位置设置有在第一旋转杆对面的中间梁的旋转位置。所述旋转导轨不依赖中间梁的位置完全向后保留在座椅面前面的棱边处,第二旋转杆不依赖中间梁的位置完全向后保留在座椅面前面的棱边处。关于中间梁与座椅部分或与基底部分的连接方式,中间梁作为一个整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导轨上,然后通过操作第一旋转导轨实现旋转。其好处是,一方面第一旋转导轨围绕着一个旋转轴旋转铰接在座椅部分或基底部分上。由此就可以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即中间梁按照适用于旋转导轨的幅度旋转。因而可以通过旋转导轨延续脚支架部分的水平定向移动,而不需大幅改变其定向。但是为了能够使中间梁实现为其界定的位移,最好能为其配备一些优先控制部件,以便令第一旋转导轨相对于座椅部分以及基底部分的每个旋转定位都能匹配到由此引起的中间梁相对于第一旋转导轨的旋转定位中。这些优先控制部件因而能够用来确定中间梁的移动。较为理想的状态时,中间梁在脚支架部分从收拢位置转移到使用位置时的旋转幅度不超过20°。这种优先控制部件构造还带来一个特殊优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座椅(10),其上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基底部分(18)、?一个配备座椅面(12a)的座椅部分(12)和?一个可相对座椅部分移动的配备搭腿支垫面(14a)的脚支架部分(14),?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座椅(10)的脚支架部分(14)可以借助一个运动机械装置(20)进行移动,当脚支架部分(14)处于收拢位置时,搭腿支垫面(14a)位于座椅部分(12)下方;当脚支架部分(14)处于使用位置时,搭腿支垫面(14a)位于座椅部分(12)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特西艾斯·费歇尔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艾纳曼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