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把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976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把罩(50),其具有覆盖前照灯(60)上方的上罩(51)和覆盖前照灯(60)下方的下罩(52)。上罩(51)与下罩(52)的对合部中的靠车辆前方的前部对合部(55)构成为,在前照灯(60)的左右侧面侧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上罩(51)与下罩(52)的对合部中的靠车辆后方的后部对合部(56)构成为,自与转向柱(16)连通的开口部(51x)沿车把管(17)的后方下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把罩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在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左右转向信号灯由螺母及螺钉自外侧螺纹固定在灯安装用托架上。前部上侧罩的下缘两侧的卡勾嵌入左右转向信号灯的嵌合口部而被定位。前部上侧罩的上部后缘的两侧部重合于后部罩的上面两侧部,从而使前部上侧罩的安装孔的位置与后部罩的安装孔的位置一致。利用在这些安装孔中穿过的螺栓,将前部上侧罩与后部罩连结。专利文献I公开了将车把罩上下两分的结构、前后两分的结构以及前后分割与上下分割相结合的结构。在将车把罩上下两分的结构中,因为转向轴在下罩中通过,所以为了拆下下罩,需要拆下转向装置,车把罩的拆装性差。另一方面,虽然在将车把罩在前后方向上两分的结构中,盖罩的拆装性良好,但露出了前后的分割配合面。为了使前后的分割配合面不显眼,需要将该配合面的成形精度维持在高水平,并提高组装精度,在生产性方面存在课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551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维护性以及生产性方面出色,而且在外观方面也出色的车把罩。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右视图。图2是自车辆后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后视图。图3是自车辆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俯视图。图4是自车辆前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主视图。图5是自车辆前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的放大主视图。图6是自车辆后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的放大后视图。图7自上侧观察到的车把罩的上罩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上罩的左视图。图9是自下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把罩的下罩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的下罩的左视图。图11是自车辆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的放大俯视图。图12是拆下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的上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自下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的局部仰视图。图14是在图9所示的车把罩中,在拆下下罩的状态下自下侧观察到的主要部分局部仰视图。图15是在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中拆下转向信号灯的状态的左视图。图16是在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中拆下上罩的状态的左视图。图17是在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车把罩中拆下上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沿着图6的A-A线部分的剖视图。图19是图 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的安装车把罩的部分的放大右视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罩与转向信号灯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表不实施方式的上罩与转向信号灯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是沿附图标记的方向观察到的,图中的Fr表示车辆前方,Rr表示车辆后方,U表不车辆上方,D表不车辆下方,R表不车辆右侧,L表不车辆左侧。此外,实施方式仅是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而已,并不限定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全部特征及其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本质性方案。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10在前部具备前轮12,在后部具备后轮13,在中央下部具备发动机I,在中央上部具备车座45,在该车座45的如方具备跨乘空间65。乘坐者在上下时使脚经由跨乘空间65而通过,从而跨坐在车座45前方附近的位置,将脚放在脚踏杆2上,操作换挡踏杆2b (参照图3),一边握着把手部17a、17b一边行驶。另外,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机动两轮车10在停车过程中将设在车辆下侧的中央支架3a变为立起姿态,使后轮13自地面浮起。侧支架3b设在车辆下方的左侧,被设置为以使车辆稍向左侧倾斜的方式而容易在简易停车时使用。机动两轮车10被罩部件30适当地覆盖。该罩部件30由分别覆盖各部分的多个部件构成。例如,车把管17除其两端的把手部17a、17b以外都被车把罩50包围(参照图6)。在该车把罩50的前部设有前照灯60。另外,前轮12的上方被前挡泥板36覆盖。后轮13的上方被后轮挡泥板33覆盖。在该后轮挡泥板33的上方设有后中心罩34。在后轮挡泥板33的左右两侧设有后侧罩32、32。车座45的后方部分以覆盖在后中心罩34上方的方式配置。在后中心罩34的下侧设有后组合灯49。驱动力自发动机I向后轮13的传递是利用收纳在链条盒内的链条进行的。链条盒以覆盖设于摇臂15前端侧的后轮侧的链轮及链条的方式沿着该摇臂15设置。在摇臂15的后端与车座45的大致中央部分下侧的车架11之间,设有缓冲单元20、20。罩部件30除了上述构成部分以外,主要由设于车座45的前侧下方的侧罩31、设于车座前方的前罩35和设于该前罩35之前的顶罩38构成。前罩35具备自前侧包围乘坐者的腿的护腿罩部35b和包围车架11的前方区域的主罩部35a。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0除了发动机I的侧面及下侧、缓冲单元20等以外,几乎整体都由罩部件30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架11具有转向杆18a、自该转向杆18a朝后方(图右)向斜下方延伸的主架11a、自该主架Ila的后部朝后方向斜上侧延伸的后架和连结该后架与主架Ila的副架等(未图示)。利用主架11a,在车身的大致中央部将发动机I支承为缸体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状态。在缸体的斜上方,空气滤清器等进气系统配置在上述前罩35的内侧。在车座45的下侧配置有燃料箱。来自发动机I的废气经由车身下方的排气管Ib及消音器Ia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摇臂15相对于车架11被轴支承在发动机I后方侧的部位。在摇臂15与车架11的后 架Ilb之间,安装有缓冲单元20。参照图5 图18更加详细地对车把罩5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把罩50构成为覆盖转向柱16 (参照图1及图12)的上端部分、沿水平方向与该转向柱16交叉的车把管17 (参照图6及图12)以及前照灯60。如图5及图6所示,车把罩50具有覆盖前照灯60的上方及后方的上罩51和覆盖前照灯60的下方的下罩52。在前照灯60的侧面设有转向信号灯70。另外,至少局部覆盖车把管17的后侧面的开关板80相对于设在车把管左右两侧的把手部17a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如图7及图8所示,上罩51具有:上面部51a,其覆盖车把管17的上面侧,并且具有向安装仪表90的仪表开口部51d的左右两侧延伸的上面左右部51f、51g ;下部后面部51b,其在仪表开口部51d的后方部分向车辆下方延伸。在上罩51中,在下部后面部51b的下端形成有开口边缘部51x,该开口边缘部51x构成供转向柱16穿过的开口部50x的一部分。在上罩51的车辆前方侧,前照灯开口部53e用缺口形成为与前照灯60的上侧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前照灯开口部53e用缺口构成用于安装前照灯60的前照灯开口部53e。另外,在上罩51的上面左右部51f、51g设有后视镜固定部用开口 51n、51n,该后视镜固定部用开口 51n、51n与用于安装后视镜29、29的后视镜固定部17d、17d对应。如图9及图10所示,下罩52具有:切口部52d,其覆盖车把管17的下面侧,通过与开口边缘部51x对合而使转向柱16通过,从而构成开口部50x ;下面部52a,其具有向该切口部52d的左右两侧延伸的下面左右部52f、52g ;下部侧面部52b、52b,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本宽池田英喜井上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