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中玄专利>正文

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58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是利用磁力大小与吸附对象物距离呈反比的关系制作,其于一端设有一磁性件的杆体上套设一外筒,且该外筒可相对该磁性件而于该杆体上位移,当该外筒完全套合于该杆体上时,磁力透过该外筒并将金属元件吸附于外筒表面上,再于该外筒远离该磁吸件时,造成吸引力变小而可轻易退卸金属元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本技术是与磁吸工具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按,在周遭环境里,常见许多小型或细小的金属物件,如日常生活中的铁钉、钉书针等金属制品,又如在金属加工产业里因加工制作而产生的金属碎屑等,其等容易因掉落于地面上或是散落于工作台上而造成收集时的困扰,更于掉落在缝隙环境中而增加拾取的困难。因此,大多数人常利用磁铁往复游走于上述金属物件掉落的地方,待于该磁铁吸附一定量小型或细小的金属物件后再自磁铁上予以拔除并收集于一容器内,以便达散落细小金属物件的拾取收集功效;然而,被吸附于磁铁上的小型或细小金属物件常因数量多、体积小而于拔除时耗时且费事,亦容易造成再次掉落,更且,该多数细小的金属物件经常带有尖锐的边角,遂于拔除时容易造成割伤或刺伤,其更增添收集时的困扰,故此一方式仍不完善。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可方便、快速且安全地收集散落的小型金属元件。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握把与一杆身,该握把是供手部握持,而该杆身一端固接于该握把上;一磁性件,是设于该杆身的另一端上;一外筒,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呈封闭的筒体,该外筒套设于该本体杆身上,且其可沿该杆身做往复移动,促使该外筒封闭端相对该磁性件产生位移。其中该本体杆身上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而该外筒于-->其筒体内面具有一抵固部。其中该杆身上的各该定位部由一珠体与一弹簧构成,该珠体凸露于该杆身表面外部,而该外筒内缘的抵固部为一凹槽。其中该杆身上的各该定位部是为凹设卡槽,而该外筒内缘的抵固部为凸起肩部,该肩部是可嵌卡于该卡槽中。其中该本体杆身上具有一外螺纹段,而该外筒内缘具有一内螺纹段。其中该本体的杆身由多节套管套接形成可变化长度的伸缩棒体。以下,兹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拾取金属元件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于卸除金属元件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拾取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述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卸除动作示意图。图5为图3的5-5方向剖示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拾取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上述又一较佳实施例卸除时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述又一较佳实施例完全卸除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拾取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上述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卸除动作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拾取工具杆身可伸缩变化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是由一本体10、一磁性件20与一外筒30所组成;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握把11与一方形断面的杆身12,该握把11是供手部握持,而该杆身12一端固接于该握把11上,且该杆身12一侧于上、下位置分设有一第一定位部121与一第二定位部122,各该定位部是于该杆身12上各具有一槽孔121a、122a,槽孔中分别塞设有一弹簧121b、122b与一珠体121c、122c,该各弹簧121b、122b并顶推该各珠体121c、122c朝外,使得珠体121c、122c部分凸露于该杆身12表面外部。-->该磁性件20是固设于该杆身12的另一端上。该外筒30由一方形筒身31与一封闭端面32构成一端开放的筒体,该筒身31一侧内面具有弧形凹槽的一抵固部33,当该外筒30套合于该杆身12上时,该外筒30遮罩该磁性件20,且当其沿著该杆身12做往复移动时,该抵固部33是可与珠体121c或珠体122c触接嵌合,使得外筒30定位于该杆身12的预定位置上,而于此移动同时,该外筒30端面32与该磁性件20间的距离亦随之改变。以上即为本技术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各构件及其相关联位置的说明,而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利用磁力大小与吸附对象物距离呈反比的关系制作,以便达到轻易拾取并退卸金属元件A的目的。接著,再将其使用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该拾取工具于使用时,是将该外筒30沿该杆身12推到底,令其端面32内面贴靠该磁性件20外端缘,此时,该外筒30的抵固部33与该杆身12上的珠体121c彼此触接而呈卡合定位,其促使该外筒30不自该杆身12上滑脱,如此,当使用者以该拾取工具具磁性件20一端靠近散落的小型或细小金属元件A,并于散落范围往复游走时,在该磁性件20磁力有效的范围内,该等金属元件A将受到磁力吸引而纷纷贴附于该外筒30外表面上,以便达拾取效果,而上述磁力有效的范围是在该磁性件20与该外筒30直接接触的周遭。再请参阅图2所示,当该外筒30外表面上吸附一定量细小的金属元件A时,使用者可将该拾取工具连同该等金属元件A移至一预定位置或一容器上方,且令该具磁性件20的一端朝下,接著,推动该外筒30下移,使其抵固部33触接该杆身12上的珠体122c,此时,该磁性件20与该外筒30端面32相隔有一距离,该距离将使得该磁性件20吸作用范围不及于贴附在该端面32上的金属元件A,藉此,该等小型或细小的金属元件A将因自重而掉落于指定位置以达收集目的。又,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同-->样以珠体顶掣结构设计,其中,该杆身12’是为圆形断面,该外筒30’为一圆形筒体,该杆身12’上凸设有一导销123,而该外筒30’内周面具有一导沟34,以便于该外筒30’套合组装时,藉由该导销123与该导沟34的配合,使得外筒30’与该杆身12’之间的嵌合定位确实,而该实施例的使用及功效是与上述相同,容不赘述。请续参阅图6所示,该杆身40是为方形断面,其周面上环设有卡槽状的一第一定位部41与一第二定位部42,而该外筒50为方形筒体且套合于该杆身40上,其内径略大于该杆身40外径,该外筒50并于相对两侧的内面各其有一呈凸起肩部的抵固部51,以便于移动该外筒50时,以压挤该外筒50筒身中段(如图7所示),促使该各抵固部51脱离该第一定位部41,再于下拉该外筒50并使其抵固部51卡抵于该第二定位部42(如图8所示),如此,则同样达到退卸金属元件的目的,而上述结构的原理及操作方式亦与前途同,容不再赘述。又,利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所制作的结构亦可为螺合旋进/退的方式,如图9、图10所示,其中该杆身60为圆形断面,杆身60上具有一外螺纹段61,而该外筒70为一圆形筒体,其内周面具有一内螺纹段71,藉由该内、外螺纹段61、71相螺合,以便于旋动该外筒70时,使得该外筒70相对该杆身60产生前后移动,以便达拾取并卸下金属元件的目的。是故,利用本技术的拾取工具于磁吸该数量多、体积小的金属元件时,可改善习知的于拔除时容易耗时且费事的缺失,同时,可免除习知的拔除时易造成割伤或刺伤的危险,因此,本技术实具有方便、快速且安全地收集散落小型金属元件的功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拾取工具的杆身是可为由多节套管套接形成可变化长度的伸缩棒体(如图11所示),其利用具有伸展变化的特性而使得该拾取工具于使用时可视环境而适当调整,以便更符合使用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其进步实用性,且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握把与一杆身,该杆身一端固接于该握把上;一磁性件,是设于该杆身的另一端上;一外筒,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呈封闭的筒体,该外筒套设于该本体杆身上,且其可沿该杆身做往复移动,促 使该外筒封闭端相对该磁性件产生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握把与一杆身,该杆身一端固接于该握把上;一磁性件,是设于该杆身的另一端上;一外筒,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呈封闭的筒体,该外筒套设于该本体杆身上,且其可沿该杆身做往复移动,促使该外筒封闭端相对该磁性件产生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杆身上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而该外筒于其筒体内面具有一抵固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金属元件拾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身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中玄
申请(专利权)人:谢中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