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320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将连杆在距离焊接端预设距离处截断,得到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将第一分连杆与无缝钢管焊接;在焊接有第一分连杆的无缝钢管上加工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得到半成品件;将第二分连杆焊接在半成品件的第一分连杆上,得到回转轴。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将连杆分为两部分,且分步焊接在无缝钢管上,以减小加工外圆柱面时,焊接在无缝钢管上的连杆的长度,从而降低加工外圆柱面时的连杆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减小工件旋转过程中由于偏心引起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上述制作方法生产的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推钢机、翻钢机、冷床等连铸设置中,用于推动齿条运动的回转轴一般采用在无缝钢管上焊接连杆的方式进行生产。如图1所示,无缝钢管2上外圆柱面3位置处需要安装轴承,以便于安装轴承座。在生产该回转轴时,需要对无缝钢管2的安装轴承的位置进行加工,以保证此处外圆柱面的精度。现有技术中,在制作毛坯时按图纸将连杆I整体焊接制作好,然后再使用车床对安装轴承的外圆柱面3进行车削,以得到要求精度的圆。但是,由于焊接的连杆I的长度有时很长,超出了卧式车床的加工范围,使得其无法加工。即使没有超出车床的加工范围,也会因为焊接的连杆I较长使得在加工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太大,导致工件晃动,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因此,如何降低加工时工件的离心力,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降低加工时工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制作方法生产的回转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将连杆在距离焊接端预设距离处截断,得到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将所述第一分连杆与无缝钢管焊接;在焊接有所述第一分连杆的无缝钢管加工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得到半成品件;将所述第二分连杆焊接在所述半成品件的所述第一分连杆上,得到回转轴。优选地,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连杆长度为300mm,厚度为25mm,所述第一分连杆的长度为100mm。优选地,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分连杆与所述第二分连杆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优选地,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无缝钢管上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为车削加工面。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包括无缝钢管、焊接在所述无缝钢管上的连杆和所述无缝钢管上的外圆柱面,其中,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无缝钢管焊接的第一分连杆和与所述第一分连杆焊接的第二分连杆。优选地,上述的回转轴中,所述连杆长度为300mm,厚度为25mm,所述第一分连杆的长度为100mm。优选地,上述的回转轴中,所述第一分连杆与所述第二分连杆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将连杆在距离焊接端预设距离处截断,得到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将第一分连杆与无缝钢管焊接;在焊接有第一分连杆的无缝钢管上加工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得到半成品件;将第二分连杆焊接在半成品件的第一分连杆上,得到回转轴。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将连杆分为两部分,且分步焊接在无缝钢管上,以减小加工外圆柱面时,焊接在无缝钢管上的连杆的长度,从而降低加工外圆柱面时的连杆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减小工件旋转过程中由于偏心引起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包括无缝钢管、焊接在无缝钢管上的连杆和无缝钢管上的外圆柱面,其中,该连杆包括与无缝钢管焊接的第一分连杆和与第一分连杆焊接的第二分连杆。将连杆截断为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的长度,以减小加工外圆柱面时,焊接在无缝钢管上的连杆的长度,从而降低加工外圆柱面时的连杆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减小工件旋转过程中由于偏心引起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加工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接第一分连杆的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核心是提供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降低加工时工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制作方法生产的回转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将连杆I在距离焊接端预设距离处截断,得到第一分连杆11和第二分连杆(图中未不出)。由于在实际生产中连杆I的长度可能超出车床的加工范围,即使在加工范围内,也可能会因为连杆I太长使得工件旋转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影响产品的精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连杆截断为两节。步骤S2:将第一分连杆11与无缝钢管2焊接。首先将第一分连杆11焊接在无缝钢管2上,优选地,可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本实施例中只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焊接方式,但是并不仅限于上述焊接方式。步骤S3:在焊接有第一分连杆11的无缝钢管2上加工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3,得到半成品件。本实施例首先焊接第一分连杆11,然后直接加工外圆柱面3,以减小在加工外圆柱面3时连杆I的长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步骤S4:将第二分连杆焊接在半成品件的第一分连杆11上,得到回转轴。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将连杆I分为两部分,且分步焊接在无缝钢管2上,以减小加工外圆柱面3时,焊接在无缝钢管2上的连杆I的长度,从而降低加工外圆柱面3时的连杆I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减小工件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其中,预设位置的选择原则为:在连杆I 二次焊接引起的热变形允许的情况下,与无缝钢管2先焊接的第一分连杆11的长度应尽量短,以减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提高加工的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连杆I的长度、厚度、材质以及焊缝的大小,得出第二分连杆与第一分连杆11分割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尺寸,具体地,连杆I的长度为300mm、厚度为25mm、材质为钢时,第一分连杆 11的长度为100_。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只是一种具体的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将较长的连杆I分成为多段然后再焊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杆1,以达到在加工无缝钢管2上车削外圆柱面3时降低连杆I离心力的目的,因此,具有上述目的的回转轴的加工方法均在保护范围内。为了减小第一分连杆11和第二分连杆焊接的热变形量,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由于二氧化碳保护焊具有热影响区域较小;此外,生产效率高、节省费用;同时,焊接后的焊缝美观,综上所述,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优选的实施例中,无缝钢管2上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3为车削加工面,即将焊接有第一分连杆11的无缝钢管2固定在车床上,并通过车削工艺在无缝钢管2上加工出用于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包括无缝钢管2、焊接在无缝钢管2上的连杆I和无缝钢管上的外圆柱面,其中,该连杆I包括与无缝钢管2焊接的第一分连杆11和与第一分连杆11焊接的第二分连杆。将连杆I截断为第一分连杆11和第二分连杆,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第一分连杆11和第二分连杆的长度,以减小加工外圆柱面3时,焊接在无缝钢管2上的连杆I的长度,从而降低加工外圆柱面3时的连杆I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减小工件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尺寸,具体地,连杆I的长度为300mm、厚度为25mm、材质为钢时,第一分连杆11的长度为100_。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只是一种具体的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将较长的连杆I分成为多段然后再焊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杆1,以达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连杆在距离焊接端预设距离处截断,得到第一分连杆和第二分连杆;将所述第一分连杆与无缝钢管焊接;在焊接有所述第一分连杆的无缝钢管加工与轴承配合的外圆柱面,得到半成品件;将所述第二分连杆焊接在所述半成品件的所述第一分连杆上,得到回转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卫娟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