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0156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通过一路市电连接第一组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二路市电分别与第一组UPS系统和第二组UPS系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第一组UPS系统的输出端引出分路与第二组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UPS系统内部的同步控制,从而使得第二组UPS系统的交流输出与第一组UPS系统的交流输出保持常时同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去了第一组UPS系统与第二组UPS系统间的同步控制器,在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其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信息设备与工业动力两大行业。
技术介绍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政府、制造等多个行业,可以为设备提供不间断的供电,使用户不致因停电而影响工作或丢失数据。它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中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应急使用,防止突然断电而影响正常工作,给设备和数据造成损害;二是消除市电上的电涌、瞬间高电压、瞬间低电压、电线噪声和频率偏移等“电源污染”,改善电源质量,为系统提供高质量的电源。在很多重要负载的UPS供电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UPS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采用2组UPS系统分别供电,经过STS (静态转换开关)给负载供电,构成UPS双母线供电系统。STS是一个双路输入的快速转换开关,平时一路接通,另一路断开,用一路UPS系统向负载供电。当供电一路UPS系统发生故障时,STS自动高速转换至一路UPS系统,将负载接到另一路UPS电源上。如果两路UPS的输出电压不同步,则不能实现转换或者造成不同步转换。不同步转换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负载和UPS系统造成冲击,有可能损坏负载和UPS系统。所以,需在两组UPS系统间加入同步控制器,保证两路UPS系统常时同步。但在两组UPS系统间加入同步控制器,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步控制器本身也成为整个系统新的故障点。两组UPS系统的并机台数越多,同步控制器的线路就越复杂,成本越高,同时发生故障的几率也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成本的UPS双母线供电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包括作为双母线输入的一路市电和二路市电,第一组UPS系统、第二组UPS系统、静态转换开关以及负载,每组UPS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组UPS系统和第二组UPS系统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静态转换开关与负载连接,其中,一路市电连接第一组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二路市电分别与第一组UPS系统和第二组UPS系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组UPS系统的输出端引出分路与第二组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上述的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所述的静态转换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组UPS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第二组UPS系统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53直接与负载连接。上述的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第一组UPS系统或第二组UPS系统由单个UPS主机组成。上述的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所述UPS主机包括旁路输入端、交流输入端、控制端、输出端的四个端口和内置的电池柜,旁路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有静态转换开关,从交流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第一开关、整流器、逆变器和第二开关,电池柜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至整流器的输出端,控制端设有控制器。上述的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第一组UPS系统或第二组UPS系统由多台UPS主机7并机组成,多台UPS主机的旁路输入端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多台UPS主机的交流输入端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第二输入端,多台UPS主机的控制端相连,多台UPS主机的交流输出端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输出端。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通过将UPS双母线供电系统分为第一组UPS系统和第二组UPS系统,每组UPS供电系统可以是单机系统或者多台UPS主机,两组UPS系统的双母线供电系统中,第一组UPS系统的交流输出母线端口引出分路经开关与第二组UPS系统的输入端口相连,利用UPS内部自带的同步控制功能,实现在两组UPS系统在无外加同步控制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两组UPS系统之间的常时同步,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UPS主机的内部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多台UPS并机连接原理图(以第一组UPS系统为例)。图中:1为一路市电,2为二路市电,3为第一组UPS系统,31为第一输入端,32为第二输入端,33为输出端,4为第二组UPS系统,41为第一输入端,42为第二输入端,43为输出端,5为静态转换开关,51为第一输入端,52为第二输入端,53为输出端,6为负载,7为UPS主机,71为旁路输入端,72为交流输入端,73为控制端,73a为控制器,74为输出端,75为静态转换开关,76为第一开关,77为整流器,78为逆变器,79为第二开关,8为单向D C-DC变换器,9为电池柜。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不,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包括作为双母线输入的一路市电I和二路市电2,第一组UPS系统3、第二组UPS系统4、静态转换开关5以及负载6,每组UPS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组UPS系统3和第二组UPS系统4的输出端33、43分别通过静态转换开关5与负载6连接,一路市电I连接第一组UPS系统3的第一输入端31,二路市电2分别与第一组UPS系统3和第二组UPS系统4的第二输入端32、42连接,在第一组UPS系统3的输出端33引出分路与第二组UPS系统4的第一输入端41连接。静态转换开关5包括第一输入端51、第二输入端52和输出端53,第一输入端51与第一组UPS系统3的输出端33相连,第二输入端52与第二组UPS系统4的输出端43相连,输出端53直接与负载6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组UPS系统或第二组UPS系统由单个UPS主机7组成;UPS主机7包括旁路输入端71、交流输入端72、控制端73、输出端74的四个端口和内置的电池柜9,旁路输入端71与输出端74之间设有静态转换开关75,从交流输入端72至输出端74依次设有第一开关76、整流器77、逆变器78和第二开关79,电池柜9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8连接至整流器77的输出端,控制端73设有控制器73a ;旁路输入端71作为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交流输入端72作为UPS系统的第二输入端,交流输出端74作为UPS系统的输出端。如图3所示,第一组UPS系统或第二组UPS系统由多台UPS主机7并机组成;UPS主机7包括旁路输入端71、交流输入端72、控制端73、输出端74的四个端口 ;多台UPS主机7的旁路输入端71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第一输入端,多台UPS主机的交流输入端72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第二输入端,多台UPS主机7的控制端73相连,多台UPS主机7的交流输出端74相连并作为UPS系统的输出端。本技术具体实施时,当一路市电1、二路市电2、第一组UPS系统3、第二组UPS系统4均正常时,静态转换开关5接通第一组UPS系统3的输出总线,由第一组UPS系统3给负载6供电。第一组UPS系统3的交流输出同时引出分路作为第二组UPS系统的旁路输入,第二组UPS系统内置的同步控制使逆变器输出与旁路保持常时同步,而其旁路输入正是第一组UPS系统3的总线交流输出,这样意味着第二组UPS系统4的交流总线输出与第一组UPS系统3的交流总线输出保持常时同步。当出现故障时,UPS双母线供电系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保证对负载6供电的稳定。故障1:第一组UPS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当系统检测到第一组UPS系统发生故障时,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PS双母线供电系统,包括作为双母线输入的一路市电(1)和二路市电(2),第一组UPS系统(3)、第二组UPS系统(4)、静态转换开关(5)以及负载(6),每组UPS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组UPS系统(3)和第二组UPS系统(4)的输出端(33、43)分别通过静态转换开关(5)与负载(6)连接,其特征在于:一路市电(1)连接第一组UPS系统(3)的第一输入端(31),二路市电(2)分别与第一组UPS系统(3)和第二组UPS系统(4)的第二输入端(32、42)连接,第一组UPS系统(3)的输出端(33)引出分路与第二组UPS系统(4)的第一输入端(4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光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昌菱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