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正极输入铜排、一负极输入铜排、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两个正极气缸及两个负极气缸。框架包括上、下固定板、前、后固定板、中间固定板和中间隔板;正极输入铜排和负极输入铜排一上一下地安装在中间固定板的一侧;一对正极输出铜排连接在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上部;一对负极输出铜排连接在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下部;两个正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触头组件并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上部;两个负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触头组件并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速切换装置可实现两种设备间供电的任意切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用于解决一台电源对两种设备间双供电。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在对焊缝退火设备和全管体退火设备供电时,一般都是一台VIP电源单独对焊缝退火设备供电,另一台VIP电源单独对全管体退火设备供电;几乎没有一台VIP中频电源同时供电于焊缝退火设备和全管体退火这两种设备,即便有,也是采用传统的人为的手动切换或合闸装置给焊缝退火设备和全管体退火设备同时供电。上述供电方式的不足之处是:1.若单独对焊缝退火设备或全管体退火设备供电时,需要两台VIP电源,相应成本提高,不经济,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同时多一台电源,使设备的体积增加,因此占用厂房面积较大;2.即使一台VIP电源通过人为手动切换或合闸装置同时供电于焊缝退火设备和全管退火设备,但是无法实现设备间供电的任意切换,而且切换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还存在安全隐患;3.无论是多一台电源或人为手动切换,都将给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带来不便。另外,现有的切换装置无法切换不同频率的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它能达到一台电源输出在两种设备间的任意、快速切换,充分利用了电源的使用率,同时也能满足在不同的频率下进行切换。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正极输入铜排、一负极输入铜排、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两个正极气缸及两个负极气缸,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上、下固定板、前、后固定板、中间固定板和中间隔板,所述上、下固定板和前、后固定板围成一矩形框,所述中间固定板竖直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中间隔板水平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和负极输入铜排一上一下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侧;所述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隔开并 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上部的前、后表面上;所述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与所述负极输入铜排隔开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下部的前、后表面上;所述两个正极气缸 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上部,该两个正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及一对正极输出铜排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所述两个负极气缸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下部,该两个负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所述负极输入铜排及一对负极输出铜排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上述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和所述负极输入铜排分别由一引出板及一连接在引出板一端的U形安装板构成并呈横向的Y形,使正极输入铜排和负极输入铜排分别通过U形安装板以卡接的形式安装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侧的前、后表面上。上述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正极输出铜排和一对负极输出铜排分别由一直角板构成并分别相背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的前、后表面上。上述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其中,所述触头组件包括水冷触头,所述水冷触头通过一绝缘环套在所述伸缩杆上并通过一黄铜垫块、一绝缘板及一绝缘螺盖固定在所述伸缩杆的端部。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技术方案,通过两组气缸的动作来实现一台电源对两种设备间供电的切换。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成本,可实现设备间供电的任意切换,操作便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少劳动强度;2.对于不同频率组合电源具有通用性;3.紧凑的结构及合理的布局,便于生产、维护和维修;4.有效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减少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一侧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另一侧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正极输入铜排7、一负极输入铜排8、一对正极输出铜排9、10、一对负极输出铜排11、12、两个正极气缸13、14及两个负极气缸15、16。框架包括上、下固定板1、2、前、后固定板3、4、中间固定板5和中间隔板6,其中,上、下固定板1、2和前、后固定板3、4围成一矩形框,中间固定板5竖直向地安装在矩形框的中部,中间隔板6水平向地安装在矩形框的中部,使整个框架形成田字形。中间固定板5和中间隔板6均为绝缘材料制成。正极输入铜排7和负极输入铜排8分别由一引出板及一连接在引出板一端的U形安装板构成并呈横向的Y形。正极输入铜排7通过其U形安装板以卡接的形式安装在中间固定板5的一侧上部的前、后表面上。负极输入铜排8通过其U形安装板以卡接的形式安装在中间固定板5的一侧下部的前、后表面上。一对正极输出铜排9、10和一对负极输出铜排11、12分别由一直角板构成;一对正极输出铜排9、10与正极输入铜排7隔开并相背地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中间固定板5的另一侧上部的前、后表面上。一对负极输出铜排11、12与负极输入铜排8隔开并相背地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中间固定板5的另一侧下部的前、后表面上。两个正极气缸13、14——对应地通过绝缘板17、18并——对应地安装在前、后固定板3、4的内侧面的上部,该两个正极气缸17、18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正极输入铜排7及一对正极输出铜排9、10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19。两个负极气缸15、16——对应地通过绝缘板17、18并——对应地安装在前、后固定板3、4的内侧面的下部,该两个负极气缸15、16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负极输入铜排8及一对负极输出铜排11、12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21、22。触头组件19、20、21、22分别包括水冷触头23、绝缘环24、黄铜垫块25、一绝缘板26及一绝缘螺盖27,其中,水冷触头23的内腔通过绝缘环24套在伸缩杆上,水冷触头23的下端依次垫有黄铜垫块25、绝缘板26,水冷触头23通过绝缘螺盖27固定在伸缩杆的端部。水冷触头23上连通冷却循环水路。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在使用时,将正极气缸13与负极气缸15设为同第一组气缸,同时供气和反供气,进行合闸和断开,将正极气缸14与负极气缸16设为第二组气缸,同时供气和反供气。本技术的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1.当需要对焊缝退火设备供电时,对第一组气缸13、15供气(合闸)的同时,对第二组气缸14、16反供气(断开),使气缸触头件20压紧正极输入铜排7及正极输出铜排件10,气缸触头件22压紧负极输入铜排8和负极输出铜排12,与此同时使气缸触头件19断开正极输入铜排7及正极输出铜排件9,气缸触头件21断开负极输入铜排8及负极输出铜排件11,达到VIP电源对焊缝退火设备供电、切断对全管体设备供电的目的。2.当对全管体设备供电时,对第二组气缸14、16供气(合闸)的同时,对第一组气缸13、15反供气(断开),使气缸触头件19压紧正极输入铜排7及正极输出铜排件9,气缸触头件21压紧负极输入铜排8及负极输出铜排件11,与此同时使气缸触头件20断开正极输入铜排7及正极输出铜排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正极输入铜排、一负极输入铜排、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两个正极气缸及两个负极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上、下固定板、前、后固定板、中间固定板和中间隔板,所述上、下固定板和前、后固定板围成一矩形框,所述中间固定板竖直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中间隔板水平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和负极输入铜排一上一下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侧;所述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隔开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上部的前、后表面上;所述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与所述负极输入铜排隔开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下部的前、后表面上;所述两个正极气缸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上部,该两个正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及一对正极输出铜排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所述两个负极气缸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下部,该两个负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所述负极输入铜排及一对负极输出铜排合闸和断开的触头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供电电源的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正极输入铜排、一负极输入铜排、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两个正极气缸及两个负极气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上、下固定板、前、后固定板、中间固定板和中间隔板,所述上、下固定板和前、后固定板围成一矩形框,所述中间固定板竖直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所述中间隔板水平向地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中部; 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和负极输入铜排一上一下地安装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侧; 所述一对正极输出铜排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隔开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上部的前、后表面上; 所述一对负极输出铜排与所述负极输入铜排隔开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另一侧下部的前、后表面上; 所述两个正极气缸—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前、后固定板的内侧面的上部,该两个正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与所述正极输入铜排及一对正极输出铜排合闸和断开的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鹰,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应达工业有限公司,应达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