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用于对变电站负载进行供电,该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机、第二充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第一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蓄电池组相连接;第一开关的一端与第一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变电站负载相连接;第二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蓄电池组相连接;第二开关的一端与第二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变电站负载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变电站供电系统可以避免由于对备用蓄电池组进行检修或充放电试验导致变电站存在的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力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变电站供电系统中,一般使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并且蓄电池组通常都直接连接在母线上,由母线进行充电。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虽然曾经因为不需加水维护,也不需要调整电解液的密度而深受用户的欢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其称为“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不进行维护,问题也很快就暴露了出来。最主要的表现是电池使用寿命明显缩短。曾经预测使用八年以上的电池,很多在使用四年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容量了。更可怕的是,容量已严重不足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在浮充状态下,端电压正常、温度正常、无漏夜,误导用户以为平安无事,但在站用交流失电或意外低电压下,作为备用电源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却短时间崩溃。所以在备用蓄电池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备用蓄电池组进行检修或充放电试验,必须将备用蓄电池组断开。而这导致变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存在隐患,例如:当对备用蓄电池组检修过程中,一旦出现交流失电或意外低压的情况,变电站将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出现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变电站供电系统在对备用蓄电池组进行检修或充放电试验时存在的隐患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 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用于对变电站负载进行供电,该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机、第二充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为继电器开关。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的继电器线圈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为继电器开关。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的继电器线圈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变电站负载之间设置第一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变电站负载之间设置第二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为磷酸铁锂电池组,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为铅酸铁电池组。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变电站供电系统,可以分别控制不同的蓄电池组(至少两个蓄电池组)与变电站负载相连接,这样,当变电站供电系统的交流供电故障时,通过将任意一个蓄电池组上的开关K闭合,控制相应的蓄电池组向变电站负载供电,即可使得至少两个蓄电池组互为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该变电站供电系统中某一个蓄电池组需要检修或进行充放电试验时,可以将该蓄电池组从母线上脱离,断开其与供电站变电站负载之间的连接,由另外一个蓄电池组单独作为备用电源,进而可以保证在对某一个蓄电池组进行维护时,变电站供电系统备用电源,避免由于对备用蓄电池组进行检修或充放电试验导致变电站存在的隐患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不,图中10为交流电,40为变电站负载,该变电站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0、第二蓄电池组30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蓄电池组70可以为磷酸铁锂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30可以为铅酸铁锂电池组,并且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装置21和第二控制装置22。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装置21包括:第一充电机201和第一开关K1,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机201的输入端与直流电10相连接; 输出端与所述铅酸铁锂电池组30相连接。第一充电机201的作用是利用直流电10为铅酸铁锂电池组30充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流电10通常为380伏直流电(即AC-380V)。所述第一开关K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机20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40相连接。当第一开关Kl闭合时,铅酸铁锂电池组30将向变电站负载40进行供电,当将第一开关Kl打开后,铅酸铁锂电池组30与变电站负载40之间的连接将断开。第二控制装置22包括:第二充电机202和第一开关K2,其中:第二充电机202的输入端与直流电10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磷酸铁锂电池组70相连接。第二充电机202的作用是利用直流电10为磷酸铁锂电池组70充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流电10同样为380伏直流电(即AC-380V)。所述第二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机20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40相连接。当第二开关K2闭合时,磷酸铁锂电池组70将向变电站负载40进行供电,当将第二开关K2打开后,磷酸铁锂电池组70与变电站负载40之间的连接将断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一个铅酸铁锂电池组和一个磷酸铁锂电池组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铅酸铁锂电池组或磷酸铁锂电池组可以分别为多个。在实际使用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变电站供电系统中,磷酸铁锂电池组和铅酸铁锂电池组不能长时间并联运行。并且由于变电站负载40属于一类负荷,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间断供电,即当变电站负载40的交流电断开后,至少需要保证一个电池组相负载40供电另外,铅酸铁锂电池组30充电过程控制如下:由阀控密闭铅酸铁锂电池组30均衡充电,在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转为平衡充电:(I)、指示电池浮充电压< 2.20V ; (2)事故和紧急放电后,需要短时内再充电;(3)定期对铅酸铁锂电池组进行补充充电。对磷酸铁锂电池组70充电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限流充电,在此阶段磷酸铁锂电池组70端电压持续上升;第二阶段、恒压常充电,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容量的恢复,充电电流自动下降,磷酸铁锂单体电池端电压到达一定值,如3.42V ;第三阶段、补充充电,当单体电池端电压到达一定值3.42V时,充电电压继续升高,使得单体电池端电压上升到3.50V,此时,充电电流几乎接近于0,然后转为常充充电,单体电池端电压维持在3.42V。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变电站供电系统,可以分别控制磷酸铁锂电池组或铅酸铁锂电池组与变电站负载相连接,这样,当变电站供电系统的交流供电故障时,通过将任意一个电池组上的开关K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用于对变电站负载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机、第二充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供电系统,用于对变电站负载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机、第二充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相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入端与直流电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相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电站负载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继电器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继电器线圈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柱,杨磊,曹辉,林群,陈思长,万晓,陈长杰,杨超余,戴学迅,陈达民,蔡延华,周侃,李武,潘益伟,林盛,冷旭东,谢永刚,邹凤林,黄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电力局,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