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现隆专利>正文

自锁式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6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锁式扳手装置,适用于旋动多种规格的紧固件。在扳手的头部有凹槽,扳口的滑舌穿过扳体与槽内的锥块连接。在凹槽内另有一单独锥块,它可直接用手指推动锥块来调节扳口的大小,使用时扳口的滑舌通过锥块与扳手体产生摩擦自锁力,扳口的距离不会发生移动。在需重新调节扳口时,可磕动锥块外露扳体的端部,自锁力即消除。(*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扳手,特别是自锁式扳手装置。现有的扳手有呆板扳手及活络扳手等。呆扳手旋动其相应的紧固件时,使用方便且可靠,缺点就是不能调节扳口的大小。活络扳手能旋动多种规格的紧固件,调节扳口靠捻动扳头上的螺丝,在调节不同距离的扳口时,需多次捻动扳头上的螺丝。而且,在调节至一定距离的扳口后,使用时扳口的距离往往会发生移动,又要重新调节扳口的距离,这在使用时带来不便。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锁式扳手,即直接用手指推动来调节扳口的大小,使用时扳口的距离不会发生移动。本技术的任务是如下完成的:扳手的滑舌带有一锥块,单独锥块与滑舌上的锥块和扳手体接触,用手指推动锥块得到一定距离的扳口,套入螺母或螺丝头后用手指抵住单独锥块旋动扳手,扳口的滑舌由于受到旋动螺母时产生的外张力,通过单独锥块与扳体产生磨擦自锁力,使用时扳口的距离不会发生移动。在需重新调节扳口大小时,可瞌动滑舌上的锥块或单独锥块外露扳手体的端部,单独锥块与滑舌上的锥块和扳手体之间的自锁力即消除。本技术既比现有的活络扳手调节更方便,又具有呆扳手使用可靠的优点。当采用下面要详述的实施例结构时,零件的数目和成本没有增加,其装配过程较之现有的活络扳手更为简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尽描述。图1是本技术自锁式扳手的正视图。根据图1在扳手体〔1〕头部的正面有一个凹槽,凹槽的深度约为扳头深度的三分之二,凹槽内嵌有滑舌上的锥块〔3〕和单独锥块〔4〕,凹槽靠近扳口的侧面与滑舌〔2〕的移动直线平行,另一侧面与滑舌移动-->直线形成很小的夹角,应为1°~0.5°。其夹角的顶点在扳口张开时滑舌移动的方向。滑舌〔2〕的狭部穿过扳手体与锥块〔3〕连成一体,单独锥块〔4〕一侧面与滑舌上的锥块〔3〕接触,另一侧面与扳手体接触,其接触部分均有凹凸面配合。滑舌上的锥块和单独锥块的斜度应为5°~10°,在两锥块的外表面上制有凹或凸的线条,以增加手指推动时的磨擦力。在单独锥块〔4〕的底平面上开有直槽,直槽不穿透较狭的顶端部,直槽以放置弹簧〔5〕用,在扳头凹槽底边的相应部位有一凸块〔6〕,用以固定弹簧,使扳手不使用时、或在扳口没有受到自锁作用时,扳口有合拢的趋势。滑舌上的锥块〔3〕和单独锥块〔4〕的狭端,在扳口闭合至张开最大的情况下,必须有一狭端露出扳手体外侧,以需要调节扳口时瞌动该端。使用时,可将扳口套入螺母或螺丝头,用手指抵住单独锥块后旋动扳手,滑舌即与扳手体牢靠的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式扳手,特别是扳口的滑舌〔2〕通过锥块〔4〕与扳手体〔1〕产生磨擦自锁力的扳手,其特征是扳头凹槽内的一锥块〔3〕与滑舌〔2〕连接,另有一单独锥块〔4〕,单独锥块的底平面上有不穿透狭端顶部的直槽,直槽内放置弹簧〔5〕,弹簧的一头顶住凹槽底边上的凸块〔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扳手,特别是扳口的滑舌[2]通过锥块[4]与扳手体[1]产生磨擦自锁力的扳手,其特征是扳头凹槽内的一锥块[3]与滑舌[2]连接,另有一单独锥块[4],单独锥块的底平面上有不穿透狭端顶部的直槽,直槽内放置弹簧[5],弹簧的一头顶住凹槽底边上的凸块[6]。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扳手装置,凹槽靠近扳口的侧面与槽舌〔2〕移动的直线平行,另一侧面与滑舌〔2〕移动的直线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现隆
申请(专利权)人:赵现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