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现隆专利>正文

一种旋动螺丝时可增速的螺钉旋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6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动螺丝时可增速的螺钉旋具,风的外形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螺钉旋具相同。手柄是由能作相对转动的旋柄和柄帽组成,旋柄和柄帽内装有离合装置和行星传动机构。在旋紧或旋松螺丝时,旋柄内的离合装置啮合,旋柄与工作杆同步转动。当旋动螺丝时,因手作用于手柄的压力较小,离合装置分离,用手掌抵住柄帽捻动柄能增加工作杆旋转的圈数,节省旋进或旋出螺丝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螺钉旋具,特别是一种旋进或旋出螺丝时可增速的螺钉旋具。普通螺钉旋具的工作杆与手柄是连接成一体的,它在旋动螺丝时不具备增速的功能。市场上出售的还有一种自动螺批,它是往复按动手柄使工作杆旋转,由于使用方位受到限制等原因,故只在批量性装配工作中使用。在使用普通螺钉旋具时,仅仅是在旋紧或旋松螺丝时需向手柄施加较大的压力和扭力,在旋进或旋出螺丝时,只需施加轻微的扭力即可。由于螺丝都有规定长度和螺牙圈数,要旋进或旋出螺丝,需多次捻动手柄,所以,普通的螺钉旋具工作效率不高。本技术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螺钉旋具,它的外型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螺钉旋具相同,它比普通螺钉旋具使用时节省时间,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任务是如下完成的:它的手柄是由能作相对转动的旋柄与柄帽组成,在旋紧或旋松螺丝时,由于手需向手柄施加较大的压力,装置在旋柄内的工作杆离合环与旋柄离合环啮合,此时能承受的扭力与普通螺钉旋具相同。当旋动螺丝后,已不需再向手柄施加较大的压力,旋柄内的离合装置因弹簧作用分离,用手掌抵住柄帽,捻动旋柄,装置在旋柄内的行星传动机构便增速于工作杆。当旋柄转动一周,工作杆能几倍于旋柄的圈数转动,大大节省旋动螺丝时的时间。本技术使用方便,结构并不太复杂,当采用下面要详述的实施例结构时,零件的数目和成本都要增加,但是,作为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螺钉旋具,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参照图1,工作杆〔1〕通过浇铸在塑料旋柄〔3〕中的轴承〔2〕,再通过固定板〔8〕的中心孔,其在柄帽〔12〕内的端部固定一个中心齿轮〔13〕,在旋柄〔3〕内部的工作杆〔1〕上固定一个管状锯齿形面离合环〔4〕,另一管状锯齿形面离合环〔6〕与固定板〔8〕连成一体,有锯齿形的一面中心空间装置弹簧〔5〕。在弹簧〔5〕的一端最好装置简易平面滚珠轴承,以减少旋动时弹簧〔5〕产生的磨擦力,工作杆〔1〕上的离合环〔4〕的圆柱面与旋柄〔3〕内壁留有间隙。在固定板〔8〕上固定一个行星齿轮轴〔10〕,以安置行星齿轮〔9〕,行星齿轮〔9〕与中心齿轮〔13〕和可与柄帽塑铸成一体的内齿轮〔11〕啮合。固定板〔8〕与旋柄〔3〕有螺丝紧固,柄帽〔12〕与固定环〔7〕有螺丝紧固,以防止柄帽〔12〕从柄帽〔3〕体上脱掉。为了增加手掌对柄帽〔12〕的磨擦力,柄帽〔12〕的外部应有凹凸状条纹。旋柄〔3〕通过行星传动机构增速工作杆〔1〕的传动比最好为1:2.5至1:5。在外露旋柄〔3〕的工作杆〔1〕上,可安置一个能装拆多种旋具头及小规格丝锥的机构,以便能旋动多种规格的螺丝和回攻小螺丝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工作杆〔1〕、旋柄〔3〕、柄帽〔12〕、行星传动机构和离合装置组成的螺钉旋具,其特征是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9〕安置在旋柄〔3〕上,中心齿轮〔13〕固定在工作杆〔1〕上,内齿轮〔11〕与柄帽〔12〕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由工作杆[1]、旋柄[3]、柄帽[12]、行星传动机构和离合装置组成的螺钉旋具,其特征是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9]安置在旋柄[3]上,中心齿轮[13]固定在工作杆[1]上,内齿轮[11]与柄帽[12]连接成一体。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螺钉旋具,其特征是手掌抵住柄帽〔12〕时捻动旋柄〔3〕通过行星传动机构增速工作杆〔1〕的传动比为1:2.5至1:5。3、按权利要求1或2规定的螺钉旋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现隆
申请(专利权)人:赵现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