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才英专利>正文

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65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过棘轮机构将普通螺丝刀和套筒扳手组合在一起的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器,按棘齿响动的次数来控制气门间隙的大小,因而省去了以往间隙调整中必备的厚薄规,同时大大方便了调整间隙的操作过程。(*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器。本技术属于靠棘轮作用的套筒板手与螺丝刀组合的手工工具。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正确与否,事关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零部件的寿命。目前的调整办法一般是同时使用一把螺丝刀、一把“眼镜”式死板手和一付厚薄规。一个个气门间隙调整结束后,往往还要用厚薄规再复查一次,发现过松或过紧的,则要重复调整。这种调整方法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运输车辆或拖拉机,作业空间很狭窄,操作更感困难,以致调整很马虎,有时甚至索性不调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率地调整气门间隙,又不需要厚薄规的组合调整工具。本技术的构思,是利用棘轮机构将螺丝刀与套筒板手组合成一个整体,并借棘轮的响动次数控制间隙的大小,其具体结构可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对附图的说明图1是本气门间隙调整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气门间隙调整器的A-A横剖面图。可见,螺丝刀〔1〕的杆部,借销子〔5〕与二段心轴〔4〕固定在一起,心轴〔4〕外圆套装有内棘轮〔6〕,下面一个内棘轮并套有外棘轮〔7〕,内外棘轮彼此反向装配。心轴〔4〕与内棘轮〔6〕之间,以及内棘轮〔6〕与外棘轮〔7〕之间,分别装有棘爪〔8〕和回位弹簧〔9〕。上面的一个内棘轮与螺丝刀紧固在一起,外棘轮〔7〕则与板手〔2〕相联,从而构成一个组合的调整工具。此外,扳手〔2〕上还垂直装有手柄〔10〕。本气门间隙调整器的用法如下将调整器头部套筒套在销紧螺母〔12〕上,提动螺丝刀〔1〕使之落入调整螺栓〔11〕上部的槽内。首先借手柄〔10〕松开螺母〔12〕,然后用螺丝刀〔1〕拧紧螺栓〔11〕,直至听到上面一个内棘轮发出“咯吱”声,此时气门间隙为零。这时再逆时针转动螺丝刀〔1〕,同时记数外棘齿与棘爪发出的“咯吱”声响次数。由于棘爪是精确分度的,因而每一次声响,对应螺栓一定的升程(在调整器说明书中给出),声响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即意味着气门间隙调到了规定值。本技术的效果在于,大大简化了气门间隙的调整过程,并省去了通常不可缺少的厚薄规。在发动机装配线上使用该工具,工效可提高三倍以上;司机使用,则可随时调整气门间隙,使发动机始终处于正常技术状态下工作,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即如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螺丝刀〔1〕、板手〔2〕和套筒〔3〕组成的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螺丝刀〔1〕的杆部借销子〔5〕与心轴〔4〕固定在一起,心轴〔4〕的外圈套有内棘轮〔6〕,下面一个内棘轮的外圈还有一个与之反向的外棘轮〔7〕,并通过螺栓等与板手〔2〕联成一体,在心轴〔4〕与内棘轮〔6〕之间以及内棘轮〔6〕与外棘轮〔7〕之间,还分别设有棘爪〔8〕和回位弹簧〔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螺丝刀[1]、板手[2]和套筒[3]组成的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螺丝刀[1]的杆部借销子[5]与心轴[4]固定在一起,心轴[4]的外圈套有内棘轮[6],下面一个内棘轮的外圈还有一个与之反向的外棘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才英
申请(专利权)人:马才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