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其包括基座、储油箱、送油组件以及点油组件,送油组件包括有出油接头、送油气缸、螺旋杆以及驱动电机,点油组件包括有点油气缸、点油腔体以及中间连接板,点油腔体成型有点油腔,点油腔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点油孔,点油气缸的活塞杆贯穿中间连接板并嵌入于点油腔内,点油腔体配装有进油接头。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螺旋杆往出油接头侧推送固态油脂,送油气缸的活塞杆动作并往出油接头内注入固态油脂,固态油脂依次经由出油接头、输油管以及进油接头进入点油腔,点油气缸通过活塞杆顶推点油腔内的固态油脂并完成点油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点油量可调节控制以及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点油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
技术介绍
在风扇马达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保证风扇马达正常且平稳地工作,风扇马达内均需要注入固态油脂。现有技术普遍采用人工方式对风扇马达进行点油作业,即通过人手推拉注射器的方式进行点油。由于人为因素存在不可控制的缺陷,现有的点油作业方式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点油油量不可调节且不易控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该风扇马达点油机构能够自 动高效地完成风扇马达点油作业,且点油油量可控制调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包括有基座,基座装设有储油箱,储油箱成型有用于存放固态油脂的储油腔,储油箱配装有送油组件,基座于储油箱的旁侧装设有与送油组件配合的点油组件,送油组件包括有位于储油箱的下端部且连通储油腔的出油接头、用于往出油接头内注入固定油脂的送油气缸、装设于储油腔底部且往出油接头侧推送固态油脂的螺旋杆以及装设于基座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螺旋杆驱动连接,点油组件包括有点油气缸、点油腔体以及位于点油气缸与点油腔体之间的中间连接板,点油气缸和点油腔体分别固定于中间连接板,点油腔体成型有向上开口的点油腔,点油腔体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点油腔的点油孔,点油气缸的活塞杆贯穿中间连接板并可相对活动地嵌入于点油腔内,点油腔体配装有连通点油腔的进油接头,进油接头与出油接头之间连设有输油管。其中,所述基座对应所述中间连接板装设有上下活动气缸,中间连接板装设于上下活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外延端部。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装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有导柱以及与导柱配合的导套,导套装设于基座,导柱装设于中间连接板。其中,所述储油腔的底部还装设有搅拌杆,所述驱动电机与搅拌杆驱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其基座装设有储油箱,储油箱成型有储油腔,储油箱配装有送油组件,基座于储油箱的旁侧装设有点油组件,送油组件包括有出油接头、送油气缸、螺旋杆以及驱动电机,点油组件包括有点油气缸、点油腔体以及中间连接板,点油气缸和点油腔体分别固定于中间连接板,点油腔体成型有点油腔,点油腔体的下端部开设有点油孔,点油气缸的活塞杆贯穿中间连接板并嵌入于点油腔内,点油腔体配装有进油接头,进油接头与出油接头之间连设有输油管。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驱动螺旋杆转动并通过螺旋杆往出油接头侧推送固态油脂,送油气缸的活塞杆动作并往出油接头内注入固态油脂,固态油脂依次经由出油接头、输油管以及进油接头进入至点油腔体的点油腔内,点油气缸动作并通过活塞杆顶推点油腔内的固态油脂,固态油脂最终经由点油孔射出并完成点油作业;本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点油气缸的活塞杆的行程来控制调节点油量。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点油量可调节控制以及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送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点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I——基座2——储油箱21——储油腔3——送油组件 31——出油接头 32——送油气缸33—螺旋杆 34—驱动电机 4——点油组件41——点油气缸42——点油腔体 421——点油腔422——点油孔 43——中间连接板44——进油接头45-上下活动气缸5-导向机构 51-导柱52-导套6-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包括有基座1,基座I装设有储油箱2,储油箱2成型有用于存放固态油脂的储油腔21,储油箱2配装有送油组件3,基座I于储油箱2的旁侧装设有与送油组件3配合的点油组件4,送油组件3包括有位于储油箱2的下端部且连通储油腔21的出油接头31、用于往出油接头31内注入固定油脂的送油气缸32、装设于储油腔21底部且往出油接头31侧推送固态油脂的螺旋杆33以及装设于基座I的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与螺旋杆33驱动连接,点油组件4包括有点油气缸41、点油腔体42以及位于点油气缸41与点油腔体42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3,点油气缸41和点油腔体42分别固定于中间连接板43,点油腔体42成型有向上开口的点油腔421,点油腔体42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点油腔421的点油孔422,点油气缸41的活塞杆贯穿中间连接板43并可相对活动地嵌入于点油腔421内,点油腔体42配装有连通点油腔421的进油接头44,进油接头44与出油接头31之间连设有输油管(图中未示出)。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34驱动螺旋杆33转动并通过螺旋杆33往出油接头31侧推送固态油脂,送油气缸32的活塞杆动作并往出油接头31内注入固态油脂,固态油脂依次经由出油接头31、输油管以及进油接头44进入至点油腔体42的点油腔421内,点油气缸41动作并通过活塞杆顶推点油腔421内的固态油脂,固态油脂最终经由点油孔422射出并完成点油作业;本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点油气缸41的活塞杆的行程来控制调节点油量。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能够自动高效地完成风扇马达点油作业,即本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点油量可调节控制以及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基座I对应中间连接板43装设有上下活动气缸45,中间连接板43装设于上下活动气缸45的活塞杆的外延端部;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上下活动气缸45通过中间连接板43带动点油腔体42移动并使得点油腔体42的点油孔422对准相应的风扇马达的点油位置。为保证中间连接板43平稳准确地移动,本技术于中间连接板43与基座I之间装设有导向机构5,导向机构5包括有导柱51以及与导柱51配合的导套52,导套52装设于基座1,导柱51装设于中间连接板4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油腔21的底部还装设有搅拌杆6,驱动电机34与搅拌杆6驱动连接;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34带动搅拌杆6转动并促进固定油脂在储油腔21内流动。其中,本技术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以及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搅拌杆6以及螺旋杆33转动。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 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1),基座(I)装设有储油箱(2),储油箱(2)成型有用于存放固态油脂的储油腔(21),储油箱(2)配装有送油组件(3),基座(I)于储油箱(2)的旁侧装设有与送油组件(3)配合的点油组件(4),送油组件(3)包括有位于储油箱(2)的下端部且连通储油腔(21)的出油接头(31)、用于往出油接头(31)内注入固定油脂的送油气缸(32)、装设于储油腔(21)底部且往出油接头(31)侧推送固态油脂的螺旋杆(33)以及装设于基座(I)的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与螺旋杆(33)驱动连接,点油组件(4)包括有点油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马达点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1),基座(1)装设有储油箱(2),储油箱(2)成型有用于存放固态油脂的储油腔(21),储油箱(2)配装有送油组件(3),基座(1)于储油箱(2)的旁侧装设有与送油组件(3)配合的点油组件(4),送油组件(3)包括有位于储油箱(2)的下端部且连通储油腔(21)的出油接头(31)、用于往出油接头(31)内注入固定油脂的送油气缸(32)、装设于储油腔(21)底部且往出油接头(31)侧推送固态油脂的螺旋杆(33)以及装设于基座(1)的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与螺旋杆(33)驱动连接,点油组件(4)包括有点油气缸(41)、点油腔体(42)以及位于点油气缸(41)与点油腔体(42)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3),点油气缸(41)和点油腔体(42)分别固定于中间连接板(43),点油腔体(42)成型有向上开口的点油腔(421),点油腔体(42)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点油腔(421)的点油孔(422),点油气缸(41)的活塞杆贯穿中间连接板(43)并可相对活动地嵌入于点油腔(421)内,点油腔体(42)配装有连通点油腔(421)的进油接头(44),进油接头(44)与出油接头(31)之间连设有输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镜,
申请(专利权)人:黄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