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属于手动分动器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换挡摇臂(1)、换挡轴(6)、拨头支架(14)、拨头(13)、H-L换挡叉轴(9)和2-4换挡叉轴(12),换挡轴的一端设置换挡摇臂,另一端设置拨头支架,拨头支架上设置拨头,拨头匹配H-L换挡叉轴和2-4换挡叉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组装时只需将齿轮等运转件先装配到中间壳体上,再将两换挡叉轴穿过中间壳体相应的孔,同时将两换挡拨叉的叉爪装入相应的同步器齿套中,再固定到相应的叉轴上,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分动器在维修拆解时的难度,缩短了拆解的时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属于手动分动器
技术介绍
分动器是一齿轮传动系,其输入轴直接或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变速器的第二轴相联,输出轴则有若干,分别经万向传动装置与各驱动桥连接。目前,手动分动器的换挡机构,自锁和互锁装置安装在前壳体上。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齿轮等运转件全部装在前壳体上,换挡导块先固定在相应的换挡叉轴上,换挡拨叉则先串在相应的换挡叉轴上,然后再将两换挡叉轴安装在前壳体的孔中;自锁和互锁零件的装配也很困难,将钢球装进叉轴自锁槽的过程中,需要用橡胶锤敲击叉轴,寻找正确位置,在自锁装置安装固定完成之后才能将换挡拨叉固定在换挡叉轴上,由于前壳体内部空间的限制,造成换挡拨叉固定困难,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装配的时间,降低了装配效率。另外上述的手动分动器在维修需要拆解的时候也同样存在拆解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包含换挡摇臂、换挡轴、拨头支架、拨头、H-L换挡叉轴和2-4换挡叉轴,换挡轴的一端设置换挡摇臂,另一端设置拨头支架,拨头支架上设置拨头,拨头匹配H-L换挡叉轴和2-4换挡叉轴。采用本技术,通过操纵换挡摇臂,转动换挡轴及在换挡轴上安装的拨头支架,拨头支架的转动使安装在其上的拨头带动H-L换挡叉轴、2-4换挡叉轴发生相应的连带动作,从而实现手动分动器从2H -4H-N-4L各换挡动作。本技术设有中间壳体、自锁装置和互锁装置,自锁装置和互锁装置安装在中间壳体上。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钢球、叉轴定位弹簧和定位弹簧螺堵,钢球通过中间壳体上方的孔装入H-L换挡叉轴的自锁槽中,并通过叉轴定位弹簧压住,定位弹簧螺堵拧入中间壳体上的螺纹孔,压紧叉轴定位弹簧。在挂挡时钢球在叉轴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分别卡到H-L换挡叉轴的三个自锁槽中,实现顺利平稳的挂挡。所述的互锁装置,互锁销分别匹配H-L换挡叉轴的互锁槽、2-4换挡叉轴的互锁槽。转动换挡摇臂促使2-4换挡叉轴向后移动,同时互锁销卡住H-L换挡叉轴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4H挡位;继续转动换挡摇臂促使H-L换挡叉轴向后移动,同时促使互锁销向下移动卡住2-4换挡叉轴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空挡位,继续转动换挡摇臂促使H-L换挡叉轴向后移动,同时互锁销卡住2-4换挡叉轴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4L挡位。本技术的积极效果:自锁和互锁装置安装在中间壳体上,组装时只需将齿轮等运转件先装配到中间壳体上,再将两换挡叉轴穿过中间壳体相应的孔,同时将两换挡拨叉的叉爪装入相应的同步器齿套中,再固定到相应的叉轴上,不用再寻找钢球自锁槽的位置,直接安装钢球及叉轴定位弹簧,再用定位弹簧螺堵拧紧即可,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分动器在维修拆解时的难度,缩短了拆解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自锁装置、互锁装置示意图;图中:换挡摇臂1、楔销2、I型六角螺母3、弹簧垫圈4、大平垫5、换挡轴6、H_L换挡拨叉7、拨叉定位螺钉8、H-L换挡叉轴9、2-4换挡拨叉10、弹性圆柱销11、2_4换挡叉轴12、拨头13、拨头支架14、换挡导块15、开口挡圈16、前壳体17、换挡盖18、带垫圈螺栓19、夹紧挡圈20、平垫圈21、换挡轴油封22、互锁销23、定位弹簧螺堵24、叉轴定位弹簧25、中间壳体26、钢球27、弹簧28、导向套29、轴用弹性挡圈30、孔用挡圈3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包含换挡摇臂1、换挡轴6、拨头支架14、拨头13、H-L换挡叉轴9和2-4换挡叉轴12,换挡轴的一端设置换挡摇臂,另一端设置拨头支架,拨头支架上设置拨头,拨头匹配H-L换挡叉轴9和2-4换挡叉轴12。采用本技术,通过操纵换挡摇 臂1,转动换挡轴6及在换挡轴上安装的拨头支架14,拨头支架的转动使安装在其上的拨头13带动H-L换挡叉轴、2-4换挡叉轴发生相应的连带动作,从而实现手动分动器从2H-4H-N-4L各换挡动作。本技术设有中间壳体26、自锁装置和互锁装置,自锁装置和互锁装置安装在中间壳体上。参照附图3,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钢球27、叉轴定位弹簧25和定位弹簧螺堵24,钢球27通过中间壳体26上方的孔装入H-L换挡叉轴9的自锁槽中,并通过叉轴定位弹簧25压住,定位弹簧螺堵24拧入中间壳体26上的螺纹孔,压紧叉轴定位弹簧25。在挂挡时钢球27在叉轴定位弹簧25的作用力下,分别卡到H-L换挡叉轴9的三个自锁槽中,实现顺利平稳的挂挡。参照附图3,所述的互锁装置,互锁销23分别匹配H-L换挡叉轴9的互锁槽、2_4换挡叉轴12的互锁槽。转动换挡摇臂I促使2-4换挡叉轴12向后移动,同时互锁销23卡住H-L换挡叉轴9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4H挡位;继续转动换挡摇臂I促使H-L换挡叉轴9向后移动,同时促使互锁销23向下移动卡住2-4换挡叉轴12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空挡位,继续转动换挡摇臂I促使H-L换挡叉轴9向后移动,同时互锁销23卡住2-4换挡叉轴12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完成挂4L挡位。参照附图1,将拨头13用开口挡圈16固定在拨头支架14上,拨头支架14通过楔销2安装在换挡轴6的一侧,并用大平垫5、弹簧垫圈4和I型六角螺母3拧紧。H-L换挡拨叉7用拨叉定位螺钉8固定在H-L换挡叉轴上,换挡导块15用弹性圆柱销11固定在2-4换挡叉轴12上,2-4换挡拨叉10用弹性圆柱销11、弹簧28、导向套29、轴用弹性挡圈30和孔用挡圈31固定在2-4换挡叉轴12上。将拨头13插入H-L换挡拨叉7和换挡导块15的槽中。在换挡轴6的另一侧安装换挡摇臂1,并用楔销2、大平垫5、弹簧垫圈4和I型六角螺母3拧紧固定。参照附图2,将拨头支架14安装在换挡轴6上,从前壳体17左侧装入换挡轴安装孔中,同时将拨头13插入H-L换挡拨叉7和换挡导块15的槽中。将换挡盖18的孔对准换挡轴6并用六个带垫圈螺栓19安装在前壳体上。在换挡轴6的另一侧安装换挡摇臂I并用大平垫5、弹簧垫圈4和I型六角螺母3拧紧固定。此换挡机构还包括夹紧挡圈20和平垫圈21,前壳体17上安装有换挡轴油封22。本技术工作过程:汽车在行驶中不需要挂四驱时,换挡摇臂I保持不动,此为2H挡即两驱高速挡;在需要挂四驱时,逆时针转动换挡摇臂1,通过换挡摇臂I带动换挡轴6、拨头支架14和拨头13也逆时针转动,拨头13通过换挡导块15带动2_4换挡叉轴12向后移动一个行程,同时因互锁销23卡住H-L换挡叉轴9的互锁槽使其保持不动,至此完成挂4H挡即四驱高速挡;继续逆时针转动换挡摇臂1,通过换挡摇臂I带动换挡轴6、拨头支架14和拨头13继续转动,同时互锁销23向下移动卡住2-4换挡叉轴12的互锁槽使2_4换挡叉轴12保持不动,拨头13通过H-L换挡拨叉7带动H-L换挡叉轴9继续向后移动一个行程,至此完成挂空挡;继续逆时针转动换挡摇臂1,通过换挡摇臂I带动换挡轴6、拨头支架14和拨头13继续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置分动器内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换挡摇臂(1)、换挡轴(6)、拨头支架(14)、拨头(13)、H?L换挡叉轴(9)和2?4换挡叉轴(12),换挡轴的一端设置换挡摇臂,另一端设置拨头支架,拨头支架上设置拨头,拨头匹配H?L换挡叉轴(9)和2?4换挡叉轴(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艳,樊金曦,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通力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