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510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54
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包括试验浆池、出料管、进料管、安装开关阀、被测泵、浆料电机、流量计、调节阀,试验浆池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叶组连接构成,搅拌电机和减速器安装在试验浆池上部,搅拌电机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搅拌轴伸入试验浆池内,搅拌轴下端与试验浆池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每组搅拌叶组为两个对称的搅拌叶。试验浆池中的泥浆被搅拌装置充分分散均匀,进入泵体的介质的性质相同,与现实环境吻合,能有完全模拟使用工况,从而获得准确的测试数据,对泵的性能充分了解,按需使用泵,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泵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类试验装置,确切的说是一种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
技术介绍
泵在运输硬质较高的流质物中,泵体会受到物料的磨损。例如泥泵,在输送的流体介质中含有大量坚硬石英砂卵石,工作条件极其恶劣,耐磨性差的泵的泵体的磨损严重、寿命较短,如对泵的耐磨性不能进行充分的数据掌握,会造成频繁检修,降低挖泥效率不高。因此,泵的耐磨试验是对泵类产品耐磨性能测试的重要指标,充分了解泵的耐磨性对泵的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测试装置中,多采用泥浆作为循环介质进行循环,泥沙会在重力作用下在浆池中分布不均匀,导致测试环境无法完全接近现实工况,测试数据不准确,泵在使用时仍会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包括试验浆池,试验浆池中部设置出料管,试验浆池顶部设置进料管,出料管上安装开关阀,出料管和进料管的末端安装被测泵,被测泵连接浆料电机,浆料电机的输出轴与被测泵的泵轴连接,进料管上设置流量计,进料管上设置调节阀,试验浆池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叶组连接构成,搅拌电机和减速器安装在试验浆池上部,搅拌电机连 接减速器,减速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搅拌轴伸入试验浆池内,搅拌轴下端与试验浆池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每组搅拌叶组为两个对称的搅拌叶。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搅拌轴上设置的搅拌叶组为三组,三组搅拌叶组在搅拌轴上均匀排列。所述的出料管的管口位置的高度在底部和中部的搅拌叶组之间的位置。所述的搅拌装置为两组。所述的轴承上安装密封装置。所述的试验浆池、被测泵和浆料电机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开设试验浆池槽和凹槽,试验浆池槽内设置试验浆池,凹槽内设置滑动座和导向杆,滑动座内开设导槽,导向杆与导槽相配合,浆料电机安装在滑动座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试验浆池中的泥浆被搅拌装置充分分散均匀,进入泵体的介质的性质相同,与现实环境吻合,能有完全模拟使用工况,从而获得准确的测试数据,对泵的性能充分了解,按需使用泵,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泵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浆料电机2被测泵3开关阀4搅拌叶组5流量计6搅拌轴7搅拌电机8减速器9调节阀10试验浆池11滑动座12导向杆13凹槽14试验浆池槽15底座16出料管17进料管18导槽19轴承20密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如图1所示,包括试验浆池10,试验浆池10中部设置出料管16,试验浆池10顶部设置进料管17,出料管16上安装开关阀3,出料管16和进料管17的末端安装被测泵2,被测泵2连接浆料电机1,浆料电机I的输出轴与被测泵2的泵轴连接,进料管17上设置流量计5,流量计5为电磁流量计,能够对泵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进料管17上设置调节阀9,调节阀9调节泵的入口压力及流量。试验浆池10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7、减速器8、搅拌轴6和搅拌叶组4连接构成,搅拌电机7和减速器8安装在试验浆池10上部,搅拌电机7连接减速器8,减速器8连接搅拌轴6的上端,搅拌轴6伸入试验浆池10内,搅拌轴6下端与试验浆池10底部通过轴承19连接。所述的轴承19上安装密封装置20,一方面防止介质泄漏到罐外,另一方面可防止介质进入轴承19,造成轴承的损坏,介质能够对轴承19进行冷却。每组搅拌叶组4为两个对称的搅拌叶。所述的搅拌轴6上设置的搅拌叶组4为三组,三组搅拌叶组4在搅拌轴6上均匀排列,这种结构能够将试验浆池10中的各个部位的介质均进行搅拌,保障各个位置的介质浓度均匀。所述的搅拌装置为两组,搅拌时,两组搅拌装置中的搅拌轴旋转方向相反,出料管16的管口位置的高度在底部和中部的搅拌叶组4之间的位置,搅拌轴6以50 60r/min的速度相对转动,试验浆池10中浆液一方面沿圆周方向流动,另一方面还沿切线方向流动,有利于推动浆液流入泵的进口。试验浆池10中的介质被搅拌装置充分分散均匀,进入泵体的介质的性质相同,与现实环境吻合,能有完全模拟使用工况,从而获得准确的测试数据,对泵的性能充分了解,按需使用泵,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泵的使用寿命。该试验台模拟泵的实际工况,试验介质可为水、油、泥沙等介质,以检被测泵2的叶片耐磨性,而且可以时常的更换介质,由于本试验台采取了闭式回路,可以有效的控制试验介质的用量,且试验介质可以重复使用。例如泥泵工作条件极端恶劣,泥泵过流部件磨损形式也极为复杂,主要有磨粒的机械磨损,其次是流体介质的气蚀、电化腐蚀磨损,它们常常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互相诱发,互相 作用,加速了泥泵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当被磨材料小于磨料硬度时,磨损的速度则加快,当两者的硬度相近,即被磨材料硬度>0.8磨料硬度时,磨损速度急剧下降;当被磨材料硬度>2倍磨料硬度时,被磨材料则不被磨损。可以说,金属材料的耐磨能力基本与其硬度成正比。为减轻磨损,要求泵壳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硬度,此外还应有一定的耐气蚀和耐化学腐蚀的能力。本技术的搅拌装置配合可以调整的介质,完全可以模拟泵的实际使用工况。为了对被测泵2进行更换,如图所示,所述的试验浆池10、被测泵2和浆料电机I安装在底座15上,底座15上开设试验浆池槽14和凹槽13,试验浆池槽14内设置试验浆池10,凹槽13内设置滑动座11和导向杆12,滑动座11内开设导槽18,导向杆12与导槽18相配合,浆料电机I安装在滑动座11上。将被测泵2的泵轴与浆料电机I的输出轴分开后,如图1所示方向,将滑动座11向左滑动,被测泵2周围的操作空间增大,便于被测泵2的拆装。被测泵2的泵轴与浆料电机I的输出轴安装时还能够实现完全同轴度,以便提高泵的效率,降低泵的联轴器发热量,避免烧坏浆料电机I。本技术配备专用电机启动柜,采用变频启动的方式,用以控制浆料电机I和搅拌电机7的启停。经实践检验,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响应迅速,安全可靠,能够实现模拟泵的实际使用工况,并且根据试验要求可以灵活的更换介质,具有稳定性高且操作方便、灵活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包括试验浆池(10),试验浆池(10)中部设置出料管(16),试验浆池(10)顶部设置进料管(17),出料管(16)上安装开关阀(3),出料管(16)和进料管(17)的末端安装被测泵(2),被测泵(2)连接浆料电机(1),浆料电机(I)的输出轴与被测泵(2)的泵轴连接,进料管(17)上设置流量计(5),进料管(17)上设置调节阀(9),其特征在于:试验浆池(10)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7)、减速器(8)、搅拌轴(6 )和搅拌叶组(4 )连接构成,搅拌电机(7 )和减速器(8 )安装在试验浆池(10 )上部,搅拌电机(7 )连接减速器(8 ),减速器(8 )连接搅拌轴(6 )的上端,搅拌轴(6 )伸入试验浆池(10 )内,搅拌轴(6)下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泵耐磨性仿真环境模拟试验台,包括试验浆池(10),试验浆池(10)中部设置出料管(16),试验浆池(10)顶部设置进料管(17),出料管(16)上安装开关阀(3),出料管(16)和进料管(17)的末端安装被测泵(2),被测泵(2)连接浆料电机(1),浆料电机(1)的输出轴与被测泵(2)的泵轴连接,进料管(17)上设置流量计(5),进料管(17)上设置调节阀(9),其特征在于:试验浆池(10)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7)、减速器(8)、搅拌轴(6)和搅拌叶组(4)连接构成,搅拌电机(7)和减速器(8)安装在试验浆池(10)上部,搅拌电机(7)连接减速器(8),减速器(8)连接搅拌轴(6)的上端,搅拌轴(6)伸入试验浆池(10)内,搅拌轴(6)下端与试验浆池(10)底部通过轴承(19)连接,每组搅拌叶组(4)为两个对称的搅拌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琨岩段德刚桑运洪魏志明王勇军杨庆山
申请(专利权)人:博山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