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梯装置,其具备:升降井内升降的轿厢;引导轿厢的升降的一对导轨;轿厢固定装置,设置在轿厢上部,具备可向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固定板,设置在导轨侧,具有在轿厢位于各层的停靠位置时与向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接合的接合孔;驱动固定件的动力装置;控制轿厢的运行的轿厢运行控制部;以及动力装置控制部,其具备:切换通常运行和检查运行的模式切换部;检测乘梯处门及轿厢的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部;及动力装置驱动部,其在通常运行中从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开信号时或从轿厢运行控制部输入停靠信号时,使固定件向导轨侧突出,从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闭信号时使固定件向轿厢侧移动,在检查运行中停止对动力装置的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施方式涉及电梯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可防止门开行驶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电梯中的重大事故,通过部分修改平成21年9月28日施行的建筑基准施行令,附加了设置安全装置的义务,即使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和/或控制设备发生故障,在轿厢门及各层全部的乘梯处门关闭前轿厢移动时,该安全装置可自动停止轿厢,防止门开行驶。作为这样的安全装置的一例,有制动器的双重化,设置滑轮制动器、绳制动器、感知制动器的动作的传感器及感知门区域的传感器,和/或在轿厢门和导轨之间设置接合部件,在轿厢门开时接合以防止轿厢的升降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等)。专利文献1:技术登记第3150564号
技术实现思路
另一方面,传统以来,与防止轿厢的门开行驶的目的不同,设置用于物理固定的装置,使得在进行电梯装置的保养等检查时轿厢不行驶。这些装置在限制轿厢的行驶方面是相同的,但是,一方是以防止通常运转时的轿厢的门开行驶为目的,另一方是以防止保养时的轿厢行驶为目的,必须分别设置各个装置,因此有电梯装置大型化的问题。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是提供电梯装置,其设有不仅可以防止通常运转时的门开行驶,还可以防 止保养时的轿厢行驶的门开行驶防止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轿厢,其在升降井内升降;一对导轨,其引导上述轿厢的升降;轿厢固定装置,其设置在上述轿厢上部,具备可向上述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固定板,其设置在上述导轨侧,具有在上述轿厢位于各层的停靠位置时与向上述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接合的接合孔;动力装置,其驱动上述固定件;轿厢运行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轿厢的运行;以及动力装置控制部,其具备:模式切换部,其切换通常运行和检查运行;门开闭检测部,其检测乘梯处门及上述轿厢的门的开闭;及动力装置驱动部,其在上述通常运行中从上述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开信号时或从上述轿厢运行控制部输入停靠信号时,使上述固定件向上述导轨侧突出,从上述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闭信号时使上述固定件向上述轿厢侧移动,在上述检查运行中停止对上述动力装置的控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不仅可防止通常运转时的门开行驶,还可防止保养时的轿厢行驶。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a)-(C)是本实施方式的门开行驶防止装置的示图。图3(a)_(d)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的例的示图。图4(a)_(d)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的其他例的示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部的功能块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流程图。标号说明:I…升降井2…机房3…主滑轮4…卷扬机5…主绳6…轿厢7…配重8…补偿绳( 补偿链)9…尾绳10 …楼面(floor)11…乘梯处门12…导轨13…轿厢固定装置13…固定件14…固定板I5,20,3O…动力装置21,31…驱动马达22…齿轮(pinion gear)23…齿条(pinion rack)31…链接机构32...端板33…连结板131...第I固定装置132…第2固定装置200…电梯控制部201…轿厢运行控制部202…动力装置控制部203…模式切换部204…动力装置驱动部205…门开闭检测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例,各部的构成只要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精神,则可以在该范围进行适宜变更和/或修正。另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同一标号的场合,该同一标号是指具有同样的构成、功能。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全体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00,在升降井I上部的机房2设置具有主滑轮3的卷扬机4,在从主滑轮3吊下的主绳5的一端悬挂轿厢6,另一端悬挂配重7。在轿厢6和配重7的下侧,安装用于抵消因轿厢6的位置导致的主绳5的质量变化的补偿绳(或补偿链)8。另外,为了进行信号的收发和/或供电,尾绳9经由电梯控制部200 (未图示)和升降井I侧的悬吊部la,以U字状吊下并连接到轿厢6。升降井I具有人从各层的楼面10进出轿厢6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设置乘梯处门11。升降井I具有在铅垂方向延伸的2对导轨12a、12b (图2图示),轿厢6及配重7根据电梯控制部200的控制,通过卷扬机4驱动,分别引导到导轨12a、12b并行驶。电梯控制部200通常通过包含微计算机、ROM、RAM或磁存储装置等的硬件资源和电梯控制所必要的软件的安装系统安装。另外电梯控制部200也可以通过硬件安装。另外,图1中,层数设置为4,但是层数无限制。接着,参照图2到图4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门开行驶防止装置。图2(a)是从图1中的电梯装置100的天井侧看的俯视图,图2(b)表示从楼面10侧看图2(a)的轿厢6上部的主视图,图2(c)表示从导轨12a侧看图2(a)的轿厢6的侧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门开行驶防止装置具备设置在轿厢6侧的轿厢固定装置13、设置在导轨12a侧的固定板14及动力装置15。轿厢固定装置13为了与一对导轨对应,包括第I固定装置131和第2固定装置132,分别具备棒状的固定件13a和框体13b。固定件13a可向导轨12a侧突出(两箭头Q),通常运行时,根据来自电梯控制部200的信号,向导轨12a侧突出。另一方面,在进行保养等的检查运行时,可解除电梯控制部200的控制,由保养员手动移动固定件13a。固定板14是具有与固定件13a对应的接合孔14a的矩形状部件,安装在导轨12a,使得设置在轿厢6的固定装置13的固定件13a和接合孔14a的位置在各层中在轿厢6位于楼面水平(停靠位置)10a时对齐(图2(c))。即,安装在一个导轨12a的固定板14的数目至少与建筑物的层数相同。另外,固定板14不限于安装到导轨12,也可以安装到升降井壁面。动力装置15设置在第I固定装置和第2固定装置之间,为了使第I固定装置131和第2固定装置132的固定件13a同时接合到固定板14的接合孔14a,使固定件13a向导轨12a侧突出。动力装置15根据来自电梯控制部200的信号,使固定件13a突出。具体地说,轿厢6在目的地层停止时,或者停止后的乘梯处门或轿厢门打开时,动力装置15使固定件13a向导轨12a侧突出。突出的固定件13a与接合孔14a接合,固定轿厢6。图3及图4表示动力装置15的具体例。另外,图3 (a)是从天井侧看动力装置20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3(a)中的A方向看的图,图3(c)是固定件13a为突出状态的俯视图,图3(d)是从图3(c)中A方向看的图。另外,图4(a)是从天井侧看动力装置30的俯视图,图4(b)是从图4(a)中的B方向看的图,图4(c)是固定件13a为突出状态的俯视图,图4(d)是从图4(c)中B方向看的图。如图3所示,动力 装置20具备驱动马达21、在驱动马达21的旋转轴安装的齿轮22和设有与齿轮22啮合的齿的齿条23,齿条23的一端与固定件13a的一端连结。动力装置20通过齿轮21及齿条23的组合(齿轮与齿条机构),将驱动马达21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固定件13a的往返运动(两箭头S)。轿厢6行驶时,固定件13a为了不妨碍图3(a)及(b)所示轿厢6的行驶,在轿厢6侧待机(以下,称为“待机位置”。)。在轿厢6停止时,或者停止后乘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轿厢,其在升降井内升降;一对导轨,其引导上述轿厢的升降;轿厢固定装置,其设置在上述轿厢上部,具备可向上述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固定板,其设置在上述导轨侧,具有在上述轿厢位于各层的停靠位置时与向上述导轨侧突出的固定件接合的接合孔;动力装置,其驱动上述固定件;轿厢运行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轿厢的运行;以及动力装置控制部,其具备:模式切换部,其切换通常运行和检查运行;门开闭检测部,其检测乘梯处门及上述轿厢的门的开闭;及动力装置驱动部,其在上述通常运行中从上述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开信号时或从上述轿厢运行控制部输入停靠信号时,使上述固定件向上述导轨侧突出,从上述门开闭检测部输入门闭信号时使上述固定件向上述轿厢侧移动,在上述检查运行中停止对上述动力装置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胁将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