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708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成型模腔;上模上的第一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第二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第三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下模上的第四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下模上的第五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下模上的第六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第一模温通道和第四模温通道中均通有84至86℃的介质,第二模温通道和第五模温通道中均通有54至56℃的介质,第三模温通道和第六模温通道中均通有79至81℃的介质。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生产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很小,符合合格产品标准,合格率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成型模具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挡油板3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具有大端31 (即体积大的一端)、中段32和小端33 (即体积小的一端),其中,中段为圆弧形。传统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成型有成型模腔,在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成型有一段模温通道,各模温通道环绕所述成型模腔设置,采用这种模具在加工产品时,模温通道中各处温度均相等,使得加工过程中的挡油板各段温度也是相等的,这导致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中段比其两端(即大端和小端)更容易变形,如果变形量大就会导致产品报废,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使用该模具制造的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合格率高。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上模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一模温通道、第二模温通道和第三模温通道,所述第一模温通道对应成 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二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三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下模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四模温通道、第五模温通道和第六模温通道,所述第四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五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六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第一模温通道和所述第四模温通道中均通有84至86°C的介质,所述第二模温通道和所述第五模温通道中均通有54至56°C的介质,所述第三模温通道和所述第六模温通道中均通有79至81°C的介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模温通道、第二模温通道、第三模温通道、第四模温通道、第五模温通道以及第六模温通道上均设有感温装置。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上各设置有三段模温通道,并针对产品结构特点将各段模温通道中介质的温度设定至合适值,这样在产品成型过程中,产品的形变量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得产品变形量很小,符合合格产品标准,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上模的一种正视图;图4为图2中下模的一种正视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_上模;11_第一模温通道;12_第二模温通道;13_第三模温通道;2_下模;21_第四模温通道;22_第五模温通道;23_第六模温通道;3_汽车差速器挡油板;31_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大端;32_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中段;33_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小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上模I和下模2 ;所述上模I和下模2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上模I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一模温通道11、第二模温通道12和第三模温通道13,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下模2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四模温通道21、第五模温通道22和第六·模温通道23,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和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中均通有84至86°C (优选为85°C)的介质(所述介质选用本领域常用的一种介质,例如水,下同),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和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中均通有54至56°C (优选为55°C)的介质,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和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中均通有79至81°C (优选为80°C )的介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第二模温通道12、第三模温通道13、第四模温通道21、第五模温通道22以及第六模温通道23上均设有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温度感应装置,用于监测各段模温通道中的介质温度以便控制温度。本实施例通过在上模I和下模2上各设置三段模温通道,并针对产品结构特点将各段模温通道中介质的温度设定至上述值,这样在产品成型过程中,产品的形变量就能得到控制,从而使得产品变形量很小,符合合格产品标准,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和下模(2)之间设有成型模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一模温通道(11)、第二模温通道(12)和第三模温通道(13),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 所述下模(2)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四模温通道(21)、第五模温通道(22)和第六模温通道(23),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对应 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 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和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中均通有84至86 °C的介质,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和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中均通有54至56°C的介质,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和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中均通有79至81°C的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第二模温通道(12)、第三模温通道(13)、第四模温通道(21)、第五模温通道(22)以及第六模温通道(23)上均设有感温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成型模腔;上模上的第一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第二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第三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下模上的第四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下模上的第五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下模上的第六模温通道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第一模温通道和第四模温通道中均通有84至86℃的介质,第二模温通道和第五模温通道中均通有54至56℃的介质,第三模温通道和第六模温通道中均通有79至81℃的介质。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生产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很小,符合合格产品标准,合格率高。文档编号B29C33/04GK203092846SQ20132012627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赵治金, 陈怀迎, 于国涛, 潘安明, 陈 峰, 刘扬, 汤玲孟, 张贤锋, 赵来会, 吴爱轴, 赵永忠, 田忱东 申请人:合兴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汽车差速器挡油板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成型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一模温通道(11)、第二模温通道(12)和第三模温通道(13),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下模(2)上设有三段模温通道,且分别被称作第四模温通道(21)、第五模温通道(22)和第六模温通道(23),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对应成型模腔的大端设置;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对应成型模腔的中段设置;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对应成型模腔的小端设置;所述第一模温通道(11)和所述第四模温通道(21)中均通有84至86℃的介质,所述第二模温通道(12)和所述第五模温通道(22)中均通有54至56℃的介质,所述第三模温通道(13)和所述第六模温通道(23)中均通有79至81℃的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金陈怀迎于国涛潘安明陈峰刘扬汤玲孟张贤锋赵来会吴爱轴赵永忠田忱东
申请(专利权)人: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