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玉良专利>正文

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87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扳手,它由板心、板牙、扳柄构成,上、下板牙通过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扳柄通过轴活动连接。其技术方案是: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扳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设有凹槽。上板牙的后端部还可以设置为暗凹槽,扳柄的上侧与暗凹槽对应部位设一凸槽。或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扳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也可以设置为凸槽。凸槽与凹槽或凸槽与凸槽或暗式凹槽与凸槽相对应配合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向移动,使板口张大或缩小将螺母拧紧或松开。该扳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逆功能的扳手,属于五金工具
常见的扳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板口(即两个板牙之间的距离)大小固定的,另一种是板口大小可调的。第一种扳手的结构是由板柄和板牙固接为一体。第二种的结构是两个板牙中的一个与板柄固接为一体将其称之为板体,另一个板牙是可以活动的,它通过其上带有的插杆穿在固定板牙下部的插孔中,而与板体连接,通过调节螺杆来调节固定板口的大小。它们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方便。表现在每次往螺母上套扳手时都要准确地对准板口,否则套不上去。取下扳手时,也要顺着扳手的位置将其取下,一旦偏了就不好退。最麻烦的是,在使用时要不断的退下、套上扳手。使用可调板口的扳手时,使用者要用手指随时调整螺杆,当要套上扳手时让板口扩大,需套上后再拧紧要退下扳手时再让板口扩大,这种结构虽然套上退下容易了,但扳手不能连续的来回拧,操作起来十分繁琐。为此本人于99年5月12日提交了“可逆活动扳手”申请号99211457.8的专利申请,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使用的实践证明,它仍有不尽人意之处,表现在当需要用较大力量转动板柄时,因撬动板心的夹紧力与对螺母转动的力矩大小难以平行,易使螺母在板口内滑动,失去扳手对螺母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用翻转扳手便可向左或向右转动拧紧或松开螺母的可逆活动扳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板心、板牙、板柄构成,上板牙与板心通过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板柄通过另一条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板柄通过轴活动连接,其结构要点是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板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设有凹槽,凸槽与凹槽相对应配合。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述的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板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也可以设置为凸槽,两凸槽相对应配合。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板牙的后端部还可以设置为暗式凹槽,板柄的上侧与暗式凹槽对应部位设置为凸槽,暗式凹槽与凸槽相对应配合。所述的凹、凸槽或暗式凹、凸槽结构形式可互换设置。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制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操作使用灵活,不用翻转扳手就可以向左或向右两个方向转动,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板牙与板柄凸凸槽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板牙与板柄凹凸槽配合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本技术是对99211457.8专利申请的改进。它的技术方案是以99211457.8专利申请为基础,改进上板牙1和板柄4。它由板心6、板牙1、9、板柄4构成,板牙1称之为上板牙1,板牙9称之为下板牙9。上、下板牙1、9通过板心6活动连接,板心6上设有蜗杆8,蜗杆8通过螺钉7固定,板心6与板柄4通过轴5活动连接。板心6通过轴10与上板牙1活动连接。为达专利技术目的如图1,在上板牙1的后端部设有凸槽2,板柄4的上侧与凸槽2的对应部位设有凹槽3,凸槽2形同周围低中间高的山包,凹槽3形同两边高中间低的一条沟。板牙1、9之间的空间为板口。工作时凸槽2插在凹槽3内与凹槽3相对应配合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向移动,使板口张大或缩小将螺母拧紧或松开。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它的上板牙1与板心6通过轴10活动连接在一起,板心6与板柄4通过轴5活动连接,下板牙9与板心6活动连接。与图1相同在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2,板柄4的上侧与凸槽2对应部位也设置一凸槽11,凸槽2、11形同周围低中间高的山包,工作时凸槽2与凸槽11相互卡接在一起对应配合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向移动,使板口张大或缩小将螺母拧紧或松开。图3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它的的上板牙1的后端部设置一暗式凹槽12,板柄4的上侧与暗式凹槽12对应部位设置一凸槽13,暗式凹槽12形同周围高中间低的一个坑,凸槽13形同周围低中间高的山包,工作时凸槽13插在暗式凹槽12内与暗式凹槽12相对应配合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向移动,使板口张大或缩小将螺母拧紧或松开。图1、图3所述的凸、凹槽2、3、11、13或暗式凹槽12的结构形式均可互换,比如将凸槽2制成凹槽,将凹槽3制成凸槽,或将暗式凹槽12制成凸槽。将凸槽13制成暗式凹槽12,但必须保证上板牙的后端部的槽与板柄上侧的槽对应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调整好的板口卡在螺母上,使上板牙1的工作面用力靠紧螺母的工作面,板口缩小并卡紧螺母,此时上板牙1后端部的凸槽2插在板柄4的凹槽3内,向左或向右转动板柄4,螺母随板柄4一起转动,转到一定位置后,将下板牙9的工作面用力靠紧螺母的工作面,板柄4绕板心6下部的轴转动,上板牙1后端部的凸槽2远离板柄4上的凹槽3,板口张大,螺母不动,扳手向左或向右转动到起始位置。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将螺母拧紧或松开为止。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由板心、板牙、板柄构成,上板牙与板心通过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板柄通过另一条轴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板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设有凹槽,凸槽与凹槽相对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板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也可以设置为凸槽,两凸槽相对应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牙的后端部还可以设置为暗式凹槽,板柄的上侧与暗式凹槽对应部位设置为凸槽,暗式凹槽与凸槽相对应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槽或暗式凹、凸槽结构形式可互换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扳手,它由板心、板牙、扳柄构成,上、下板牙通过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扳柄通过轴活动连接。其技术方案是: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扳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设有凹槽。上板牙的后端部还可以设置为暗凹槽,扳柄的上侧与暗凹槽对应部位设一凸槽。或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扳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也可以设置为凸槽。凸槽与凹槽或凸槽与凸槽或暗式凹槽与凸槽相对应配合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向移动,使板口张大或缩小将螺母拧紧或松开。该扳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文档编号B25B13/08GK2412700SQ00207710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翁玉良 申请人:翁玉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由板心、板牙、板柄构成,上板牙与板心通过轴活动连接,板心与板柄通过另一条轴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板牙的后端部设有凸槽,板柄的上侧与凸槽对应部位设有凹槽,凸槽与凹槽相对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翁玉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