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玉良专利>正文

可逆活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03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逆活动扳手,它包括扳心、扳牙、扳柄,其特征在于:扳心与扳牙转动副连接,扳心与扳柄也通过转动副连接做有限角度的转动,达到可逆的目的。它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时不必将扳口对准螺母,即可非常容易地将扳手套上退下,且可不必退下扳手就可连续的来回的拧,直至将螺母拧紧或放松为止。(*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具有可逆功能的可逆活动扳手。属于五金工具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扳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扳口(即为2个扳牙之间的距离)大小固定的,另一种是扳口大小可调的。扳口大小固定的扳手,其结构是由板柄和板牙的两部分固接为一体。扳口大小可调的扳手,其结构是两个板牙中的一个扳牙与扳柄固接为一体将其称之为扳体,另一个扳牙是可以活动的,它通过其上带有的插杆穿在固定扳牙下部的插孔中,而与板体连接,调节螺杆用来调节并固定扳口的大小。无论是扳口可调的还是固定的板手,其共同点是扳口的形状在使用时是固定不变的,这一点原则上讲是必要的,否则扳手就难以拧动螺母。它们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方便。表现在每次往螺母上套扳手时都要准确地对准扳口,否则套不上去。同样取下扳手时,也要顺着扳手的位置将其取下,否则偏了就不好退。而且在使用时要不断的退下、套上扳手。使用可调扳口的扳手时,使用者要用手指随时调整螺杆,当要套上扳手时让扳口扩大,需套上后再拧紧要退下扳手时再让扳口扩大,这样虽然套上退下容易了,但扳手不能连续的来回拧,操作起来十分繁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扳心与扳牙、扳心与扳柄分别采用转动副连接,能够非常容易地套上退下,并且可以连续拧的可逆活动扳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扳心、扳牙、扳柄,其结构要点是扳心的上部通过转动副与扳牙连接,扳心的后部通过转动副与扳柄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扳心与扳牙,扳心与扳柄分别通过转动副连接,便于操作,使用操作时不用特别准确地将扳手的扳口对准螺母,即可非常容易地套上或退下扳手。需拧紧螺母时,扳口越夹越紧,并且可连续的拧。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工业化生产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的可逆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弯起式式可逆活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动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图4的A-A向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图中,扳牙1、2,扳柄3,扳心4,螺杆5,固定螺钉6,球形铰7,转杆8,螺栓9。本技术是对现有扳手的改进。由扳牙1、2,扳柄3,扳心4,螺杆5,固定螺钉6,球形铰7,转杆8,螺栓9组成。扳心4与扳牙1通过转动副a连接,扳心4与扳柄3上通过转动副b连接,在平面内做有限角度转动。扳牙2是可移动的,其上带有一插杆,插入板心上部的插孔内与扳心4连接,用蜗杆5调整并固定插杆插入孔的位置,从而控制扳牙1、2的移动位置和扳口张开的大小。也就是,通过调整扳心4方孔内的蜗杆来调节并控制插杆在插孔中的位置,从而控制扳牙2的位置,即控制扳口张开的大小。转动副连接的形式有多种,本技术采用五种,其结构是如图1,本技术分为四个部分,扳牙1、2,扳心4,扳柄5。其中扳心4与扳柄5之间,扳心4与扳牙1之间用转动副b、a连接。转动副b、a的连接形式实际上是凹凸槽配合连接,凹凸槽配合(转动副b、a)在平面内做有限角度转动。图2是本技术为另一种形式的实施例,它分为板牙1、2,扳柄3三个部分。其中板牙2与扳心4固接为一体,板牙2与扳牙1构成的扳口其大小是固定的,扳心4与扳柄3、扳心4与扳牙1之间分别用转动副a、b连接。转动副a、b在平面中作有限角度转动。转动副a、b连接结构形式相同。图3是本技术为弯起式的可逆活动扳手结构示意图,当螺母所在的工作面狭窄,普通扳手无法工作时使用。它将扳牙1的连接分为两个部分,具体的连接结构是扳牙1与转杆8相互间用转动副c连接,转动副c在平面中做有限角度转动,并用螺栓9将转动副固定。扳牙1与扳心4之间用转动副a连接,转动副a在平面中做有限角度转动,扳心4与扳柄3之间用转动副d连接,转动副d的结构形式为球形铰7,转动副d在立体空间做有限角度转动。使用时将转杆8和扳柄3扳起一定的角度,扳口套上螺母后,转动扳柄3,即可连续的拧。同理,若将图2的扳牙1和扳心4与扳柄3之间的转动副也制成球形铰7结构,那么图2也就成为适用于狭窄工作面的弯起式可逆扳手。图5、图6是图4的A-A剖面图,其中图5所示的是转动副e的一种连接形式。图5的连接结构采用的是电工钳使用的转动结构形式。图6是转动副f的连接形式。其实转动副的连接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也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只要能满足可逆扳手的要求,即可用之。本技术公开了五种转动副的连接结构。另外如果将扳牙1及蜗杆机构改成管活两用扳手,即可成为可逆管活两用扳手,既可拧螺母,又可拧管子。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工作时,转动蜗杆,蜗杆驱动扳牙2移动,使扳口张开的大小能套上螺母,套上螺母后,转动扳柄3使扳牙1和扳牙2的工作平面对应螺母的两侧平面,将扳牙1靠近螺母,并向扳牙1的方向转动扳柄3,此时扳柄3紧靠扳牙1的下部,以扳牙1的下部为支点,转动扳柄3,撬动扳心4,扳心4转动并带动扳牙2转动,扳牙1和扳牙2夹紧螺母,继续转动扳柄3,螺母随扳手一起转动,当转到一定位置时,扳柄3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此时扳牙1和扳牙2松开螺母,扳口张大,螺母在扳口内滑动,本技术转向起始位置。再次向扳牙1的方向转动扳柄3,扳牙1和扳牙2再次夹紧螺母并随扳手一起转动,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螺母被拧紧或被松开为止。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本技术不必来回套上退下,可直接连续的拧。当要退下时,扳柄3向远离扳牙1的方向转动,扳口张开,此时退下本技术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可逆活动扳手,包括扳心、扳牙、扳柄,其特征在于扳心的上部通过转动副与扳牙连接,扳心的后部通过转动副与扳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副可以是凹凸槽配合连接,也可以是球形铰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可逆活动扳手,它包括扳心、扳牙、扳柄,其特征在于:扳心与扳牙转动副连接,扳心与扳柄也通过转动副连接做有限角度的转动,达到可逆的目的。它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时不必将扳口对准螺母,即可非常容易地将扳手套上退下,且可不必退下扳手就可连续的来回的拧,直至将螺母拧紧或放松为止。文档编号B25B13/14GK2392641SQ9921145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翁玉良 申请人:翁玉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逆活动扳手,包括扳心、扳牙、扳柄,其特征在于:扳心的上部通过转动副与扳牙连接,扳心的后部通过转动副与扳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翁玉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