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682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灭菌装置,包括: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力传感器)、分析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等离子发生装置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介质阻挡放电、预电离及自感原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所需电源电压,减小装置体积,便于灭菌装置实际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降低击穿电压,使气体更容易电离,也即等离子体在大气压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从而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提高该装置的灭菌效率。采用细针管,增加了等离子体射流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等离子体灭菌装置的灭菌范围。另外,外观设计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实际操作;材料上,采用耐热、绝缘且经过等离子体注入处理的具有抗菌效果的工程塑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等离子体放电
,具体涉及大气压下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灭菌的方法及与该方法相关的装置。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灭菌作为一种低温灭菌方法,其特点有:(I)灭菌温度低,可以实现对生物体表面的直接灭菌;(2)灭菌速度快,一般在几十秒钟到几十分钟内就可达到灭菌效果,非常适合紧急处理;(3)无副产物,不产生有毒残留物,对环境和操作人员安全;(4)灭菌全面,可以对复杂空间、外形的各个角度进行有效灭菌。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200880123007.5,利用具有可控非电离微波辐射源与气体(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的混合物)结合的微波能量,产生用于对生物组织表面等进行灭菌的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将气体和微波能量沿集成的电缆组件传输到等离子体发生区。该集成电缆组件提供了双向气流配置,以允许将气体从表面去除。又如中国专利200810191718.8,利用与射频或高频电源连接的电极在绝缘管内产生等离子体微束流,设有进气连接口、气体流量控制阀开关和电源开关,供气源中的气体在流经绝缘介质管内外电极之间的间隙时,被击穿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向壳体外喷出,该喷出的等离子体束流可以用于对各种表面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目的。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21)和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括传感器、分析电路、电压控制电路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风力传感器;传感器探测包括温度、气压和风力的环境条件,然后将环境条件的数据传到分析电路,接收到环境参数的分析电路,将这些外界环境参数与预先存储好的参数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已经设置好的指令模板做出相应的更改,此指令模板对应预先存储好的参数,即调整指令中电压参数的大小,从而形成新的指令,并对电压控制电路发出指令,电压控制电路接收到指令后调节输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电压,或者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即人工调节,由操作人员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征威苏晓飞汪一楠傅劲裕杨继泉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