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利用。
技术介绍
通过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移动而进行充电和放电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因轻量且能得到高能量密度而被很好地用于电脑和便携终端的电源、尤其是车辆搭载用电源,其重要性越来越高。对于这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典型的负极,作为能将锂离子可逆地吸留和放出的材料(负极活性物质),使用至少在一部分含有石墨结构(层状结构)的粒子状的碳材料(碳粒子)。例如,作为负极的代表性构成,可举出将以属于负极活性物质的碳粒子为主体的层(负极复合材料层)保持在负极集电体上的构成。通常,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充电时,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通过电解液的还原性分解反应而消耗锂离子,形成SEI被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所述SEI被膜由于抑制与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电解液的进一步的还原分解反应,所以能够实现锂离子容易且顺利地向负极活性物质嵌入和脱嵌。然而,初期充电时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因过度分解电解液而形成SEI被膜这样的情况下,锂离子被过度消耗,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初期效率(即,电池容量)有可能下降。作为应对该问题的现有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