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体(10),其包括:入口管道(12),该入口管道具有能够接收流体流的入口孔(18)以及用于阀(22)的壳体部分(20);中间管道(14),其连接到入口管道(12)的下游,并具有用于过滤元件(26)的壳体部分(24)。出口管道(16)连接到中间管道(14)的下游,并具有能够将流体流传递至外部的出口孔(28)以及用于出口阀(32)的壳体部分(30)。入口阀(12)还沿着入口轴线(X-X)延伸,出口管道(16)沿着与入口轴线(X-X)不同的出口轴线(Y-Y)延伸,中间管道(14)沿着与入口轴线(X-X)及出口轴线(Y-Y)交叉的中间轴线(Z-Z)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体。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所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阀体。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阀体的阀组件,以及一种包括这种阀组件的“热传递控制站”。
技术介绍
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阀体以及具有上述阀体的阀组件的应用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图1示出了一个上述类型的阀体和具有这种阀体的阀组件的实例。申请人对该实例进行了改进。以10’标示并包含于阀组件100’中的阀体包括入口管道12’,该入口管道具有:入口孔18’,其用于接收来自外部流体源的流体流,以及入口壳体部分20’,其位于入口孔18’的下游,用于容纳入口阀22’,中间管道14’,其液压连接至入口管道12’的下游并具有用于容纳过滤元件26’的中间壳体部分24’ ;以及出口管道16 ’,其液压连接至中间管道14’的下游并具有出口孔28’,其能够将至少部分流体流传送至外部流体用户,以及出口壳体部分30’,其用于容纳出口阀32’。具体地,在阀体10’中,入口管道12’、中间管道14’、出口管道16’是彼此相互分开的元件,并且以在同一条纵轴线X’ -X’上相互对齐的方式串联。此外,中间管道14’具有与纵轴线X’ -V交叉的扩展部分15’,其中放置了用于容纳过滤器15’的中间壳体部分24’。扩展部分15’终止于闭合塞子36’中。已经证明上面所描述的类型的阀体10’在其性能和使用方面是有益的和有效的。但是,它仍具有一些缺点。一个缺点源于阀体10’在纵向中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这使得它不能有效地使用于一般应用中需要紧凑尺寸的阀组件中。另一个缺点在于,阀体10’适合于在大体水平的定向中操作,而不适合在大体竖直或倾斜的定向中操作。事实上,当并入了阀体10’的阀组件100’水平放置时,过滤元件26’能够成功地将由于重力而落入扩展部分15’中的、需要过滤掉的颗粒截留,并可通过去除塞子36’将这些颗粒清除。但是,当阀组件100’大体竖直或倾斜放置时,例如,以流体向上流动的方向放置,需要过滤掉的颗粒常常会在过滤器26上游回落到阀体10’中,这会带来导致阀组件100’(特别是入口阀22’ )功能故障的重大风险。如从说明书的剩余部分可以看到的,上述缺点尤其表现在那些包含于热传递控制站中用于控制流体的阀组件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以及其他一些缺点的阀体,其可以同时简便并经济地进行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是通过上面所指定并由所附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限定的类型的阀体而实现的。依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体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同时适合于在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使用。这些优点尤其体现在被称为“加热室”或“热传递控制站”的环境中。在该说明书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热传递控制站”通常是指预先装配的设备,优选地是在例如热塑性的或热硬化材料(如聚亚安酯)的容纳柜中,用于控制热量从一个或多个热源传递到一个或多个热用户。通常,热传递控制站与用于对它们的运转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外部控制系统电连接。这种热传递控制站也可与至少一个流体源液压连接作为输入,并作为输出与至少一个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源自流体源的流体的热传递控制站液压连接。这样,工程师只需要关心外部组件的连接就能够安装热传递控制站,从而带来安装时间和成本上的可观的降低。为了确保充分便于存储和能量节约,需要对热分配,可能是冷却环境,进行自动化(电子的、机械的和流控的)管理。出于这些原因,热传递控制站在家庭的应用中正日益增长,并且有利地并入家庭自动化领域中的技术方案中。这样,热传递控制站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直接控制和管理他们自己的能量消耗,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能量消耗。按照上面所述,甚至在较小的公寓(flat)中,安装热传递控制站的需求日益频繁。由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小热传递控制站的尺寸,这可通过减小内部组件的尺寸以及优化它们的布局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来减小阀体尺寸的结果是,相应地减小了包含它们的阀组件的尺寸,从而相应减小了热传递控制站的有效尺寸。同样,在公寓楼中,运输加热流体的管道通常以竖直方向且向上流动的纵列的方式到达各单独公寓。在其他情况中,管道为水平方向。于是,在热传递控制站中,需要安装阀组件,这些阀组件可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定位中运转。需要理解的是,所附权利要求构成了这里所提供的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描述的技术教导的构成整体的必要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显现,提供这些详细描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作为实例,而没有限制的意图,并且这些详细描述是参照附图进行的,其中: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阀组件的纵截面的侧向分解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向立视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阀组件的背视图;图4为与图2中所示的类似的放大视图,但是它示出了沿着纵向平面切开的阀组件;以及图5为与图 4中所示的类似的视图,但是它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阀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特别参照图2、3、4,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阀体的实施例的整体。阀体置于阀组件100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该阀组件100特别适合于(但不仅仅适合于)用于热传递控制站中。阀体10是内空的,其包括入口管道或部分12、液压连接至入口管道12下游的中间管道或部分14、液压连接至中间管道14下游的出口管道或部分16。如图4中所示,入口管道12内具有入口间隙13,中间管道14内具有中间间隙15,出口管道16内具有出口间隙17。入口间隙13、中间间隙15、出口间隙17彼此连续并限定了流体流动的路线,这在下面会以给予更详细的解释。特别参照图4,入口管道12具有入口孔18,其能够接收来自外部流体源的流体流。入口管道12内部还具有入口壳体部分20,其位于入口孔18的下游,用于容纳入口阀,以22表示该入口阀的整体。特别参照图4,中间管道14液压连接至入口管道12下游,并具有用于容纳过滤元件的中间壳体部分24,以26表示该过滤元件的整体。特别参照 图4,出口管道16液压连接至中间管道14下游,并具有能够将上述流体流(或者至少它的一部分)传送至外部热传递控制站的出口孔28。此外,出口管道16内部还具有用于容纳出口阀的出口壳体部分30,以32表示该出口阀的整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入口管道12沿着入口轴线X-X延伸,而出口管道16沿着与入口轴线X-X不同的出口轴线Y-Y延伸。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中间管道14沿着与入口轴线X-X及出口轴线Y-Y交叉的中间轴线Z-Z延伸。由此,特有的阀体10限定了大体“之”字形的线路,其具有特别紧凑的纵向尺寸,并既可竖直地也可水平地用于阀组件100中,并且不会对阀组件100的过滤性能和功能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事实上,阀体10竖直和水平使用时,需要被过滤掉的颗粒都会由于重力而落入过滤元件26中,并在其中截留。优选地,阀体10由一单件制成。例如,阀体10可由黄铜、青铜、轻合金、钢、不锈钢以及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再例如,阀体10可通过热或冷成型工艺或通过铸造制造。优选地,入口轴线X-X与出口轴线平行并与其具有一定距离。更优选地,中间轴线Z-Z分别与入口轴线X-X和出口轴线Y-Y形成锐角入口角(例如大约45° )和锐角出口角(优选大约45° )。这样的布局使得阀体10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优选地,入口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里卡多·费雷罗,
申请(专利权)人:里卡多·费雷罗,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