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用轧制棒钢或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298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37
提供可以以高的水平兼具部件的弯曲-面疲劳强度和切削性的热锻用轧制棒钢或线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锻用轧制棒钢或线材,其按质量%计含有C:0.1~0.25%、Si:0.01~0.10%、Mn:0.4~1.0%、S:0.003~0.05%、Cr:1.60~2.00%、Mo:0.10%以下(包括0%)、Al:0.025~0.05%、N:0.010~0.025%,(1)式所示的fn1满足1.82≤fn1≤2.10,杂质中的P、Ti和O分别为P:0.025%以下、Ti:0.003%以下、O(氧):0.002%以下,横断面中使每1个视野的面积为62500μm2来随机观察测定15个视野时的铁素体平均粒径的最大值/最小值为2.0以下。fn1=Cr+2×Mo??(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为成为齿轮、滑轮等部件的原材料的热锻用轧制棒钢或线材。更具体而言,涉及渗碳或碳氮共渗之前的切削性优异、且渗碳或碳氮共渗之后的部件的弯曲疲劳强度和面疲劳强度优异的通过热锻而粗成型的热锻用轧制棒钢或线材。
技术介绍
以往,汽车、工业机械的齿轮、滑轮等钢制的部件如下制造:以JIS标准的SCr420、SCM420.SNCM420等机械结构用合金钢的热轧棒钢或线材作为原材料,通过热锻或冷锻进行粗成型后,根据需要进行正火后,实施切削加工,然后实施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然后进行200°C以下的回火,进而根据需要实施喷丸硬化处理,由此制造上述齿轮、滑轮等钢制的部件,并确保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耐磨耗性等各部件所要求的特性。 但是,近年,为了应对汽车的油耗升高、引擎的高输出功率化而加深部件的轻量、小型化,随之存在对部件施加的负荷增加的倾向。另一方面,从降低成本的观点考虑,欲省略渗碳淬火后的喷丸硬化等附加的表面处理的要求也大。另外,切削加工成本在部件的加工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大,因此提高切削性的要求也大。为了提高部件的疲劳强度,通常大多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但是若如此则切削性大多降低。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藤善弘今高秀树堀本雅之志贺聪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