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及用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及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部,与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并从上述第一基板向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一侧延长;电子元件,位于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并通过上述连接部向上述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及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以直接与上述电子元件相对。上述电磁波屏蔽板,包括: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缓冲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一面以防止第一基板碎裂;第一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另一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尤其涉及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是用以显示图像的装置,而最近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倍受关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的特点,而且,与液晶显示装置(Iiquidcrystaldisplay device)不同,无需光源,从而可减少厚度和重量。另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消耗电力小,亮度高及放映速度高等高级特性。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元件、包括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的基板及向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设置于基板的背面一侧以达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超薄化目的。但是,为达到超保化的目的而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电子元件设置于基板背面一侧时,因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基板传递至驱动电路部,导致驱动电路部的不良。另外,若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基板传递至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外部,则传递至外部的电磁不给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用户的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过薄,则因无法吸收施加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外部冲击而导致基板的碎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屏蔽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基板,将显示装置所产生的热传递到外部,且吸收冲击的电磁波屏蔽板,及包括上述电磁波屏蔽板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及用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及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部,与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并从上述第一基板向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一侧延长;电子元件,位于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并通过上述连接部向上述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及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以直接与上述电子元件相对。上述电磁波屏蔽板,包括: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缓冲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一面以防止第一基板碎裂;第一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另一面。上述电磁波屏蔽板,还可包括:第二导电性物质层,涂布于上述第一粘接层上并由与第一导电性物质 层不同的材料构成;第二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二导电性物质层上。上述导电性物质层是由金(Au)、银(Ag)、铜(Cu)、铝(Al)、钛(Ti)、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铟锌(IZO)、碳纳米管(CNT)及石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上述石墨具有1.0 2.0g/cm3的密度和水平方向400W/mK 1900W/mK,垂直方向3ff/mK 20W/mK的导热率。上述石墨包括膨胀石墨及粒径为IOnm IlOnm的非晶碳微粒,而相对于上述膨胀石墨和上述非晶碳微粒的总重量,上述非晶碳微粒的重量为5 30wt%。还包括围绕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部分的容置部,而上述容置部还包括供上述电子元件贯通的贯通部,以使上述电子元件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与上述容置部相对的连接部可通过粘接剂粘接于上述容置部。上述连接部可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FPCB)。上述电磁波屏蔽板可通过沉积工艺、电镀工艺或印刷工艺形成。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及用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及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部,与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并从上述第一基板向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一侧延长;电子元件,位于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并通过上述连接部向上述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以与上述电子元件相对;容置部,围绕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部分;及石墨板,位于上述容置部的一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包括涂布于基板的电磁波屏蔽板,以屏蔽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磁波,从而防止电磁波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不良。另外,通过在电磁波屏蔽板上涂布缓冲层,防止外部冲击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碎裂。另外,在容置部中 包括隔热石墨板,以通过容置部迅速排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产生的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结合状态平面图;图3为图2的II1-1II线截面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排列图;图5为图4的V-V线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波屏蔽板结构截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磁波屏蔽板结构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石墨板结构截面图。*附图标记*10:切换薄膜晶体管20:驱动薄膜晶体管80:蓄电元件130:有机发光元件101:有机发光显不装置 100:第一基板110:基板主体部120:驱动电路部130:有机发光元件151:栅极线171:数据线172:共同电源线200:第二基板300:集成电路芯片320:有机发光层330:第二电极400:连接部500:电子元件600:容置部700:电磁波屏蔽板710:导电性物质层720、760:缓冲层800:石墨板810:石墨层820、830:支撑薄膜840、850:粘接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受在此说明的实施例的限制。为了更明确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内容,而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记。另外,为了说明的便利,图中所示的各结构的大小及厚度任意表示,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附图的限制。为了更明确地表明各层及区域,附图中放大表示厚度。另外,为了说明的便利,图中的部分层及区域夸大 表示。当描述层、膜、区域、板等的部分位于其他部分“之上”时,这不仅包括直接在“之上”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其中间具备其他部分的情况。另外,虽然附图中表示在一个像素中具备两个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和一个蓄电兀件(capacitor)的 2Tr_lCap 结构的有源矩阵(activematrix, AM)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但非限制。因此,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不受薄膜晶体管的数量、蓄电元件的数量及导线数量的限制。另外,像素是指表示图像的最小单位,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多个像素表示图像。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结合状态平面图。图3为图2的II1-1II线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1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集成电路芯片300、连接部400、电子元件500、容置部600及电磁波屏蔽板700 (请参考图3)。第一基板100包括基板主体部110、驱动电路部120及有机发光元件130。基板主体部110通过由玻璃、石英、陶瓷或塑料等构成绝缘性基板形成。但不受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限制,基板主体部110也可通过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性基板形成。在基板主体部110和第二基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及用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及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部,与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并从上述第一基板向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一侧延长;电子元件,位于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并通过上述连接部向上述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及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电子元件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而上述电磁波屏蔽板,包括: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缓冲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一面以防止第一基板碎裂;及第一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另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0 KR 10-2012-0008838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及用以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部; 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及上述驱动电路部; 连接部,与上述驱动电路部连接并从上述第一基板向上述第一基板的背面一侧延长; 电子元件,位于上述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并通过上述连接部向上述驱动电路部传递信号 '及 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电子元件和上述第一基板之间; 而上述电磁波屏蔽板,包括: 第一导电性物质层; 缓冲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一面以防止第一基板碎裂;及 第一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的另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导电性物质层是由金(Au)、银(Ag)、铜(Cu)、铝(Al)、钛(Ti)、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铟锌(IZO)、碳纳米管(CNT)及石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石墨具有1.0 2.0g/cm3的密度和水平方向400W/mK 1900W/mK,垂直方向3W/mK 20W/mK的导热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石墨包括膨胀石墨及粒径为IOnm IlOnm的非晶碳微粒,而相对于上述膨胀石墨和上述非晶碳微粒的总重量,上述非晶碳微粒的重量为5 30w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聚氨酯树脂还包括3wt% 5wt%的石墨,并具有70 μ m 350 μ m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层包括3wt% 40wt%的石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电性物质层,涂布于上述第一粘接层上并由与第一导电性物质层不同的材料构成;及 第二粘接层,涂布于上述第二导电性物质层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上述第一基板的一部分的容置部,而上述容置部还包括供上述电子元件贯通的贯通部,以使上述电子元件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磁波屏蔽板位于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容置部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容置部相对的连接部可通过粘接剂粘接于上述容置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FPCB)。13.一种有机发光 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有机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锡洪,朴尚羲,
申请(专利权)人:GC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