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GCS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背光组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781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性能并简化了结构的背光组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背光组件包括:光源单元,生成光线;收纳容器,收纳光源单元并形成有开口部;中间框架,与收纳容器结合并且收纳光源单元;LED固定框架,连接光源单元并且与收纳容器结合,至少一部分通过开口部暴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Back-light assemblyand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尤其是一种提高散热性能并简化了结构的背光组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作为低碳绿色成长的一环而在全世界逐渐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各种液晶显示背光,该发光二极管被公认为是减少能源使用量并减排温室气体的低公害环保产品。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最普及的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FPD)之一,该显示装置由形成有电极的两枚基板及插入其间的液晶层构成,为电极施加电压重新排列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而调节所透射的光量。显示装置作为被动发光装置,包括显示画面的显示面板、为显示面板供应光线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根据光源位置而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与侧光式(edge type)。最近,要求显示装置轻薄短小化及提升色域(Color Gamut)的声浪日益增高。为此,人们正在研究以LED (Light Emitted Diode)之类的点光源作为背光组件所含光源。尤其是,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的性能并防止光源劣化,必须提高散热性能。为此,产业界考虑到高效率、高集约、高功能、轻薄短小化等因素而把发光二极管(LED)设计成元件、模块(Module)、组套(Set)等。各领域的设计人员符合上述所列举技术倾向地进行设计时,所放出的热有时候会比现有设计技术所放出的热还多,这些热量将引起系统性能下降之类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界持续不断地研究如何才能有效率地处理发热所造成的热问题(亦即,散热、热扩散、热分散、热收集、热传达等)。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包括:能源效率较高的发光二极管(LED)元件;供应给发光二极管(LED)元件的电源的稳定化装置;把上述两个部分所发生的热排放到大气的散热部。作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在工作温度较高时由于原子的热振动而使得电子流动受到妨碍并降低亮度,温度更高时半导体的扩散层发生扩散而使得亮度急剧下降并且急剧缩短使用寿命。而且,电源稳定化装置的不稳定将以电击方式作用在发光二极管(LED),电源稳定化装置进行AC/DC变换时大量发热而在高温下动作,使得构成电源稳定化装置的半导体元件性能下降而缩短液晶显示背光的寿命。而且,随着液晶显示背光的使用环境而需要具备防水、防尘、防暴等各种性能。在现有发光二极管(LED)中作为散热件被广泛应用的材料主要为铜或铝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一般认知为,铜的热传导率是300W/mk,铝的热传导率是175W/mk,金属结合的特性使得热与电的传导体或热与电的传导方向凭借自由电子而具备各向同性,在高温下由于晶格的热振动而使得热与电传导性降低,而金属材质的散热件只是通过各向同性的热扩散把热源所放出的热加以散热,因此会形成热点(hot spot)之类的温度分布而减弱了散热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把热扩散较快的铜或铝制散热板机构的厚度变厚或增加表面积以增加对流面(空气或水)接触面,或者在散热板表面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槽,但这样会使得形状复杂而增加了工艺复杂程度,重量也会增加。而且,由于金属资源的有限性而提高了其价格并且对于世界经济景气非常敏感,其供应不是很顺畅,精炼原矿时也会消耗较多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该电子元件用基板包含作为散热件而具有优异性能的膨胀石墨片。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电路板,贴装有相当于热源的电子元件;及膨胀石墨片,层叠在电路板下端并作为进行热扩散的散热件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固定框架,固定电路板;及石墨片,位于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之间;石墨片包括具有1.0 2.0g/cm3密度的石墨层、层叠在石墨层的至少一面的支撑膜、涂敷在支撑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结层,石墨片在水平方向具有400W/mK 1900W/mK的热传导率而在垂直方向具有3W/mK 20ff/mK的热传导率。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石 墨层包括膨胀石墨及粒径为IOnm IlOnm的非晶质碳微粒子,以相对于膨胀石墨与非晶质碳微粒子的总重量的5 30wt%包含非晶质碳微粒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结合构件与结合槽,该结合构件配置在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中的某一个,该结合槽配置在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中的另一个。结合构件包括:突出部;及结合突起,从突出部的至少一侧延伸。结合槽包括:插入部,插入结合构件;及结合槽部,从插入部沿着电路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使得结合构件滑动并紧固。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中的一个在对应于结合构件的位置还具有凹陷部。较佳地,结合突起的宽度大于突出部的宽度,插入部的宽度大于结合突起的宽度。较佳地,突出部小于或等于结合槽部的最狭窄的部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还包括收纳容器,其收纳固定框架并形成有开口部。较佳地,固定框架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暴露于收纳容器的外面。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固定框架,固定电路板;及热传导性粘结层,位于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之间;热传导性粘结层包括高分子树脂与充填剂,该高分子树脂是硅(silicon)系、丙烯酸(acryl)系及氨酯(urethane)系所组成的群中的某一个;该充填剂是氧化金属、氢氧化金属、氮化金属、碳化金属、硼化合物及石墨所组成的群中的至少某一个。丙烯酸系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与极性单体共聚合的高分子,该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是具有碳数为I 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所组成的群中的某一个;该极性单体能够和单体进行共聚合,是含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metha acrylicacid)、马来酸、富马酸的单体与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_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单体所组成的群中的某一个。较佳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与极性单体的比率为99 80: I 20的重量比。较佳地,石墨具有3wt*% 40wt*%重量比。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映像;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固定框架,固定电路板;及石墨片,位于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之间;石墨片包括具有1.0 2.0g/cm3密度的石墨层、层叠在石墨层的至少一面的支撑膜、涂敷在支撑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结层,石墨层包括膨胀石墨及粒径为IOnm IlOnm的非晶质碳微粒子,石墨片在水平方向具有400W/mK 1900W/mK的热传导率而在垂直方向具有3W/mK 20ff/mK的热传导率。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映像;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固定框架,固定电路板;及热传导性粘结层,位于电路板与固定框架之间;热传导性粘结层包括高分子树脂与充填剂,该高分子树脂是硅系、丙烯酸系及氨酯系所组成的群中的某一个,该充填剂是氧化金属、氢氧化金属、氮化金属、碳化金属、硼化合物及石墨所组成的群中的至少某一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背光组件能够提高电路板与固定框架的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固定框架,固定上述电路板;及石墨片,位于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之间;上述石墨片包括具有1.0~2.0g/cm3密度的石墨层、层叠在上述石墨层的至少一面的支撑膜、涂敷在上述支撑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结层,上述石墨片在水平方向具有400W/mK~1900W/mK的热传导率而在垂直方向具有3W/mK~20W/mK的热传导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8 KR 10-2012-0005604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 固定框架,固定上述电路板;及 石墨片,位于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之间; 上述石墨片包括具有1.0 2.0g/cm3密度的石墨层、层叠在上述石墨层的至少一面的支撑膜、涂敷在上述支撑膜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结层, 上述石墨片在水平方向具有400W/mK 1900W/mK的热传导率而在垂直方向具有WmK 20W/mK的热传导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石墨层包括膨胀石墨及粒径为IOnm IlOnm的非晶质碳微粒子, 上述石墨层以相对于上述膨胀石墨与上述非晶质碳微粒子的总重量的5 30wt%包含非晶质碳微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结合构件与结合槽, 该结合构件配置在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中的某一个; 该结合槽配置在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中的另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构件包括: 突出部;及 结合突起,从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侧延伸; 上述结合槽包括: 插入部,能够让上述结合构件在紧固时插入 '及 结合槽部,从上述插入部沿着上述电路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使得上述结合构件滑动并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中的一个在对应于上述结合构件的位置还具有凹陷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突起的宽度大于上述突出部的宽度, 上述插入部的宽度大于上述结合突起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上述小于或等于结合槽部的最狭窄的部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纳容器,其收纳上述固定框架并形成有开口部, 上述固定框架的一部分通过上述开口部暴露于上述收纳容器的外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膜是选自PET、PE及PI所组成的群的高分子膜或金属膜。10.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电路板,按照指定的图案安装发光二极管; 固定框架,固定上述电路板;及热传导性粘结层,位于上述电路板与上述固定框架之间; 上述热传导性粘结层包括高分子树脂与充填剂,该高分子树脂是硅系、丙烯酸系及氨酯系所组成的群中的某一个;该充填剂是氧化金属、氢氧化金属、氮化金属、碳化金属、硼化合物及石墨所组成的群中的至少某一个。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锡洪朴尚羲
申请(专利权)人:GC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