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阿波专利>正文

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9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减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架空索道上的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有一横穿壳体上下的内齿轴,其上从上至下依次配合有上伞齿轮、上太阳轮、上行星架、下太阳轮、下行星架和一输出齿盘,上太阳轮、下太阳轮分别与其周向设置的上行星架、下行星架上的上行星齿轮组和下行星齿轮组外啮合,有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对称布置在内齿轴的两侧,且二者的轴向与内齿轴的轴向垂直,上述上伞齿轮两端分别与套在上述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上的左伞齿轮和石伞齿轮外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改善环境污染、安全可靠、能减少索道发生故障、经济性较好,适于架空索道上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星减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架空索道上的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险峻的旅游景地,架空索道越来越多,人们对索道的安全性和环境噪音也越来越重视意,然而现在架空索道上使用的减速器只是单向输入动力,需要的动力大,导致设备噪音大,工作环境恶劣,而且一旦输入端的电机发生故障,就会使得索道不能正常运转,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环境污染、安全可靠、能减少索道发生故障、经济性较好的适用于架空索道上的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本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有一横穿壳体上下的内齿轴,其上从上至下依次配合有上伞齿轮、上太阳轮、上行星架、下太阳轮、下行星架和一输出齿盘,上太阳轮、下太阳轮分别与其周向设置的上行星架、下行星架上的上行星齿轮组和下行星齿轮组外啮合,有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对称布置在内齿轴的两侧,且二者的轴向与内齿轴的轴向垂直,上述上伞齿轮两端分别与套在上述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上的左伞齿轮和右伞齿轮外啮合;所述壳体由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内齿轴中部的内齿与所述上太阳轮一端的外齿内啮合,所述上太阳轮与所述上行星架上设置的上行星齿轮组上的每个行星轮外啮合,每个行星轮与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上内齿轮内啮合,上行星架的内齿与所述下太阳轮的一端外齿内啮合,内齿轴下部的内齿与下太阳轮一端的外齿内啮合,下太阳轮与所述下行星架上的每个行星轮外啮合,每个行星轮与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下内齿轮内啮合,所述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上伞齿轮在上壳体内,上太阳轮、下太阳轮、上行星架在中壳体内,输出齿盘和下行星架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内齿轮、上壳体和中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下内齿轮、中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左输入轴和右输入轴的输入端上均设有一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左调整包和右调整包,所述内齿轴在上壳体的部位上设有一上调整包;所述上行星架、下行星架上均通过行星轴固定有三个行星轮;所述上行星架是一支撑在所述中壳体内的浮动支架。本技术有如下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减速器,采用了双入式驱动,也就是一个减速器同时有两个电机带动,减少了单个电机的功率,因而降低了其单机的噪音,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两个电机带动,一旦其中一个电机发生故障,不会使减速器停止运转,因而保证了架空索道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索道运转所引起的事故和损失;本技术还在双输入轴上设置了调整包,能够及时调整齿轮间的啮合间隙,保证齿轮啮合平稳,从而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减速器的故障率,延长了减速器的使用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有一横穿壳体1上下的内齿轴6,其上从上至下依次配合有上伞齿轮18、上太阳轮15、上行星架20、下太阳轮21、下行星架22和一输出齿盘9,上太阳轮15、下太阳轮21分别与其周向设置的上行星架20、下行星架22上的上行星齿轮组7和下行星齿轮组8外啮合,有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对称布置在内齿轴6的两侧,且二者的轴向与内齿轴6的轴向垂直,上述上伞齿轮18两端分别与套在上述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上的左伞齿轮4和右伞齿轮5外啮合,壳体1由上壳体10、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内齿轴6中部的内齿与所述上太阳轮15一端的外齿内啮合,所述上太阳轮15与所述上行星架20上设置的上行星齿轮组7上的每个行星轮外啮合,每个行星轮与固定在上述壳体1上的上内齿轮24内啮合,上行星架20的内齿与所述下太阳轮21的一端外齿内啮合,内齿轴6下部的内齿与下太阳轮21一端的外齿内啮合,下太阳轮21与所述下行星架22上的每个行星轮外啮合,每个行星轮与固定在上述壳体1上的下内齿轮25内啮合,所述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上伞齿轮18在上壳体10内,上太阳轮15、下太阳轮21、上行星架20在中壳体11内,输出齿盘9和下行星架22在下壳体12内,所述上内齿轮24、上壳体10和中壳体11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下内齿轮25、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的输入端上均设有一同定在所述壳体1上的左调整包13和右调整包14,所述内齿轴6在上壳体10的部位上设有一上调整包17,上行星架20、下行星架23上均通过行星轴固定有三个行星轮。上行星架20是一支撑在所述中壳体11内的浮动支架。-->如图1和2所示左输入轴2带动左伞齿轮4转动,内齿轴6与左伞齿轮4同步转动并带动上太阳轮15转动,上太阳轮15带动上行星齿轮组7上的三个行星轮转动,每个行星轮同时与上内齿轮24作内啮合运动并产生公转,公转的转数就是上行星架20的转数。上行星架20带动下太阳轮21转动,下太阳轮21带动下行星齿轮组8上的三个行星轮转动,每个行星轮同时与下内齿轮25作内啮合运动并产生公转,公转的转数就是下行星架22的转数,也就是输出齿盘9的转数,即输出转数,该转数与左输入轴2的转数比就是传动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有一横穿壳体(1)上下的内齿轴(6),其上从上至下依次配合有上伞齿轮(18)、上太阳轮(15)、上行星架(20)、下太阳轮(21)、下行星架(22)和一输出齿盘(9),上太阳轮(15)、下太阳轮(21)分别与其周向设置的上行星架(20)、下行星架(22)上的上行星齿轮组(7)和下行星齿轮组(8)外啮合,有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对称布置在内齿轴(6)的两侧,且二者的轴向与内齿轴(6)的轴向垂直,上述上伞齿轮(18)两端分别与套在上述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上的左伞齿轮(4)和右伞齿轮(5)外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有一横穿壳体(1)上下的内齿轴(6),其上从上至下依次配合有上伞齿轮(18)、上太阳轮(15)、上行星架(20)、下太阳轮(21)、下行星架(22)和一输出齿盘(9),上太阳轮(15)、下太阳轮(21)分别与其周向设置的上行星架(20)、下行星架(22)上的上行星齿轮组(7)和下行星齿轮组(8)外啮合,有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对称布置在内齿轴(6)的两侧,且二者的轴向与内齿轴(6)的轴向垂直,上述上伞齿轮(18)两端分别与套在上述左输入轴(2)和右输入轴(3)上的左伞齿轮(4)和右伞齿轮(5)外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入式架空索道行星减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10)、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内齿轴(6)中部的内齿与所述上太阳轮(15)一端的外齿内啮合,所述上太阳轮(15)与所述上行星架(20)上设置的上行星齿轮组(7)上的每个行星轮外啮合,每个行星轮与固定在上述壳体(1)上的上内齿轮(24)内啮合,上行星架(20)的内齿与所述下太阳轮(21)的一端外齿内啮合,内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阿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阿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