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877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3:07
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装置: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支座,在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减速器;在底座上方设置有平板,平板的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座内,平板的第二转轴与减速器输出端相连,减速器输入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相连;在平板上部设置有具有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压板。方法:将底座固定在振动台上,将除榫头小孔外的所有孔封住;将榫头放置在定位孔内通过压板固定;从榫头小孔处填入金属粉末同时振动;填满后,将榫头小孔封住;将叶片旋转至榫头朝下并振动;依次将叶片的进气边和排气边旋转至水平并振动;将叶片旋转至榫头朝上,打开榫头小孔,重复填入直至叶片内腔填满为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主要应用于双U型通道叶片内腔异物的射线检测。
技术介绍
目前,国外有空心叶片采用中子射线检查内腔异物的报道,但中子源价格昂贵,射线防护要求较高,且中子射线照射过的零件是否有放射性未知。俄罗斯的涡轮叶片其内腔结构为网格式搭接结构,内腔异物检查普遍采用金属粉末法。但对于双U型通道叶片内腔异物的检查,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故需研究出可以解决双U型通道叶片内腔异物的射线检测技术。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上的关键部件,叶片内腔存在确保叶片冷却降温和强度需要的复杂腔道;如果没有有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叶片内腔是否有异物存在,则可能会导致空难事故。所以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在制造阶段应进行残余型芯和内腔异物检测,在修理阶段也需要进行内腔异物检测,主要检查叶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内腔积碳”。但因“残余型芯、积碳”对射线的衰减系数几乎与空气相同,采用常规射线检测无法在射线底片上形成足够的对比度;通常采用补偿方法,即叶片内腔填充金属粉末法,形成足够的影像对比度才能满足要求。但对于双U型通道叶片的内腔,如图6所示,在填充金属粉末时不能将金属粉末很顺畅的填入叶片内腔,将叶片内腔填满。从图6中可以看到;叶片内腔为双U型通道结构,当金属粉末从榫头小孔进入时,在叶片的进、排气边两侧的通道粉末很难填满;所以,如何将叶片内腔填满金属粉末,是实现叶片射线检测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将双U型通道叶片内腔填满金属粉末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在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减速器;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平板的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座内,平板的第二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相连接;在所述平板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定位孔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平板的通孔位置与定位块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平板上。所述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块上。所述减速器通过螺栓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的填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在振动台上;步骤二:将待填充的叶片上的除榫头小孔外的所有孔均封住;步骤三:将待填充的叶片的榫头放置在定位块的定位孔内,并通过压板固定;步骤四:从叶片的榫头小孔处向叶片内腔填入金属粉末,同时打开振动台进行振动;步骤五:填满金属粉末后,将叶片的榫头小孔封住;通过旋转手柄将叶片旋转至榫头朝下,打开振动台继续进行振动;步骤六:通过旋转手柄将叶片的进气边旋转至水平并振动,通过旋转手柄将叶片的排气边旋转至水平并振动;步骤七:通过旋转手柄将叶片旋转至榫头朝上,打开榫头小孔;步骤八:重复执行步骤四~步骤七,直至叶片内腔填满金属粉末为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将双U型通道叶片的内腔填满金属粉末,从而实现双U型通道叶片内腔异物的射线检测。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避免了空难事故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国家挽回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固定叶片后的本专利技术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双U型通道叶片的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减速器,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轴承,8—平板,9—定位孔,10—定位块,11—第一转轴,12—手柄,13—叶片,14—压板,15—通孔,16—榫头小孔,17—第一U型通道,18—进气边,19—排气边,20—第二U型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部的两侧分加设置有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在所述第一支座2上设置有减速器4;在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具有通孔15的平板8,所述平板8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转轴5和第三转轴6,平板8的第三转轴6通过轴承7设置在第二支座3内,平板8的第二转轴5与减速器4的输出端相连接,减速器4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转轴11与手柄12相连接;在所述平板8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定位孔9的定位块10,在定位块10上设置有压板14,所述平板8的通孔15位置与定位块10的定位孔9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座2和第二支座3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定位块10通过螺栓固定在平板8上,所述压板14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块10上,所述减速器4通过螺栓与第一支座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平板8的上部设置有五个定位块10,每次使用可以安装五片叶片13。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的填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通过底座1固定在振动台上;步骤二:将待填充的叶片13上的除榫头小孔16外的所有孔均用胶带封住,避免金属粉末流出;步骤三:将待填充的叶片13的榫头放置在定位块10的定位孔9内,并通过压板14固定,防止叶片13在翻转的过程中掉落;步骤四:从叶片13的榫头小孔16处向叶片13内腔填入金属粉末,同时打开振动台进行振动;步骤五:填满金属粉末后,将叶片13的榫头小孔16封住;通过旋转手柄12将叶片13旋转至榫头朝下,打开振动台继续进行振动;步骤六:通过旋转手柄12将叶片13的进气边18旋转至水平并振动,通过旋转手柄12将叶片13的排气边19旋转至水平并振动;步骤七:通过旋转手柄12将叶片13旋转至榫头朝上,打开榫头小孔16;步骤八:重复执行步骤四~步骤七,直至叶片13内腔填满金属粉末炎止。所述振动台为通用设备。由于叶片13的内腔为双U型通道,只采用一个方向填加和振动无法将金属粉末填满叶片13内腔;在进行射线检测时,没有填满金属粉末处在底片上会产生假显示,无法区分叶片13内腔的异物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手柄12可以使平板8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保证将叶片13内腔填满金属粉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在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减速器;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平板的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座内,平板的第二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相连接;在所述平板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定位孔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平板的通孔位置与定位块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在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减速器;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平板的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二支座内,平板的第二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相连接;在所述平板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定位孔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平板的通孔位置与定位块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平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U型通道叶片射线检测用金属粉末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块上。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玲于颖段占峰杨海默刘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