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风冷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机风冷结构是将风机直接安装在转轴上,转轴转动带动风机转动,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但是该结构散热性能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接采用高效能的风机,风机置于风罩的空腔里并安装在电机的后端盖上,后端盖安装在机壳的端部,机壳采用整体铸铝工艺制造,但该结构机壳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风冷结构,该结构简单,工艺简易,成本低,散热性能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机风冷结构,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内机壳、外套筒、前端盖、后端盖、风罩和风机,定子组件套在转子组件外,内机壳与定子组件连接一起,前端盖和后端盖安装在内机壳的两端,转子组件上的转轴支承在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上,风罩安装在后端盖上,风罩上开设有进风口,风罩中间开设有空腔,风机置于空腔里并安装在后端盖上,内机壳外壁面凸出若干凸块,相邻两个凸块之间形成凹槽,凹槽顶部敞开开口,外套筒套装在内机壳的外壁上且将凹槽顶部的部分开口遮蔽形成风道,未被遮蔽的另一部分开口形成出风口,风道与空腔连通,空气由风罩上开设的进风口进入空腔里,经风道由出风口流出。上述所述的风机包括外转子电机和风叶,风叶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外转子电机通过风机固定板安装在后端盖上。上述所述的进风口外侧、风罩上安装有挡风圈,挡风圈位于空腔里。上述所述的后端盖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连通风道与空腔。上述所述的风道里面、内机壳外壁面凸出若干条形散热筋,散热筋从内机壳外侧壁面延伸到外套筒内侧壁面上并支撑外套筒。上述所述的外套筒上安装有接线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风冷结构,包括转子组件(1)、定子组件(2)、内机壳(3)、外套筒(4)、前端盖(5)、后端盖(6)、风罩(7)和风机(8),定子组件(2)套在转子组件(1)外,内机壳(3)与定子组件(2)连接一起,前端盖(5)和后端盖(6)安装在内机壳(3)的两端,转子组件(1)上的转轴(11)支承在前端盖(5)和后端盖(6)的轴承上,风罩(7)安装在后端盖(6)上,风罩(7)上开设有进风口(100),风罩(7)中间开设有空腔(71),风机(8)置于空腔(71)里并安装在后端盖(6)上,其特征在于:内机壳(3)外壁面凸出若干凸块(31),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形成凹槽(310),凹槽(310)顶部敞开开口(311),外套筒(4)套装在内机壳(3)的外壁上且将凹槽(310)顶部的部分开口(311)遮蔽形成风道(200),未被遮蔽的另一部分开口形成出风口(300),风道(200)与空腔(71)连通,空气由风罩(7)上开设的进风口(100)进入空腔(71)里,经风道(200)由出风口(300)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风冷结构,包括转子组件(I)、定子组件(2)、内机壳(3)、外套筒(4)、前端盖(5)、后端盖(6)、风罩(7)和风机(8),定子组件(2)套在转子组件(I)外,内机壳(3)与定子组件(2)连接一起,前端盖(5)和后端盖(6)安装在内机壳(3)的两端,转子组件(I)上的转轴(11)支承在前端盖(5)和后端盖(6)的轴承上,风罩(7)安装在后端盖(6)上,风罩(7)上开设有进风口(100),风罩(7)中间开设有空腔(71),风机(8)置于空腔(71)里并安装在后端盖(6)上,其特征在于:内机壳(3)外壁面凸出若干凸块(31),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形成凹槽(310),凹槽(310)顶部敞开开口(311),外套筒(4)套装在内机壳(3)的外壁上且将凹槽(310)顶部的部分开口(311)遮蔽形成风道(200),未被遮蔽的另一部分开口形成出风口(300),风道(200)与空腔(71)连通,空气由风罩(7)上开设的进风口(100)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才,
申请(专利权)人: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