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包括两个外风路轴流风机(1)、过渡端(2)、底架(3)、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顶盖(6)和出风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分别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壳体板和支架装配构成,所述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的一组对边制成单折的雄扣子,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双折的雌扣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外风路阻力小、重量轻、换热效果好、防腐性能优越、噪声低、振动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发电机上的板式空空冷却器,特别是大功率风电发电机冷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1.5MW风电设备上的发电机的冷却器,由外风路风机,通风柜,管板、折流板、采用矩形(或M形等)排列的换热管组成的冷却器芯体,出风筒组成。二块管板、三块折流板分别与通风柜焊接装配,换热管子穿过管板、折流板,并与两端的管板胀接,构成冷却器芯体。冷却器安装在发电机上,冷却器的内部风路与发电机的内腔相连。通过发电机转子旋转,带动转子两端的叶轮转动,产生风束。风束带走发电机损耗产生的热量,从外风路出风端进入(或从冷却器的中部进入)冷却器芯体,经过冷却器的管子外表面,从外风路进风端回到发电机内腔(或从冷却器的两端回到电机内腔),形成循环风。外风路风机产生的风经过管子内孔,与内风路的热风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使内风路回到发电机内腔风的温度降低,循环风使发电机的温升得到控制。由于管板的厚度至少为8mm,3块折流板的厚度至少为3_,管子壁厚至少0.8mm,因此冷却器芯体的重量大,整台冷却器的重量超过700Kg。由于冷却器的体积受限,管子的排列比较紧密,因此通常冷却器的内风路阻力要超过350Pa。由于管子间有间距,因此外风路的阻力要超过400Pa,风机电机必须采用2极电机,电机的转速高,导致冷却器装配到发电机后,整体的噪声达到110分贝,整体振动较难控制在1.8mm/s以内。现有的风电发电机冷却器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薄铝板组成,薄铝板的一组对边制成雄扣子后再根据设计的薄板间间隔尺寸折弯成90°,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雌扣子。依次将每个制作好的薄板扣在一起再将扣子滚压加工,连成一个整体,然后用树脂密封剂将滚压缝隙封装,构成了 了交错通道的风力发电机机舱用冷却器的芯体。薄铝板的长、宽尺寸相等,间距相同,交错通道(冷侧和热侧)的宽度相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风路阻力小,换热效果好,重量轻,噪声低,振动小,可靠性高的风电发电机冷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包括两个外风路轴流风机、过渡端、底架、第一冷却器芯体、第二冷却器芯体、顶盖和出风筒,所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第二冷却器芯体分别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n片表面涂覆薄铝板、二块壳体板及四个支架装配构成,所述的表面涂覆薄铝板的一组对边制成单折的雄扣子后再根据设计的薄板间间隔尺寸折弯成45°的“Z”形,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双折的雌扣子。上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和第二冷却器芯体分别安装在底架上。上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和第二冷却器芯体的接合处联接并密封。上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和第二冷却器芯体的相对反向两端的二个支架侧面和二个壳体板端面分别构成一个端板,过渡端、出风筒分别安装在二个端上。上述的顶盖安装在由四个壳体板及二个端板的顶部构成的法兰框上。上述的过渡端上设有二个拉伸内凹的通风筒,二个外风路轴流风机安装其上。上述的底架包括底板、挡风板、底架板和侧板,底架的底板上设有与发电机内风路进风口、出风口联接的接口,挡风板与二个接口的边沿桥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冷却器的内、外风路阻力小;2、本技术由于采用表面涂覆薄铝板作为换热元件,重量轻,安装在高空机舱内极为有利;3、本技术薄铝板的有效散热面积大,换热效果好;4、本技术由于薄铝板进行了表面涂覆,因此防腐性能优越;5、本技术因冷却器的阻力小,整体的噪声低、振动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表面涂覆薄铝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_外风路轴流风机;2_过渡端;3-底架;4_第一冷却器芯体;5-第二冷却器芯体;6_顶盖;7-出风筒;8_表面涂覆薄铝板;801_较深的半圆槽;802_较浅的半圆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冷却器与风电发电机之间采用背包式安装方式,整个冷却器扣在风电发电机的上方,冷却器与电机之间垫有密封垫紧固联接。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二个外风路轴流风机1、过渡端2、底架3、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顶盖6和出风筒7 ;过渡端2上设有二个拉伸内凹的通风筒,二个外风路轴流风机I安装其上。底架3由底板、挡风板、底架板、侧板组成,底架3的底板上设有与发电机内风路进风口、出风口联接的接口及,挡风板与二个接口的边沿桥接,引风及风的平缓过渡用。第一冷却器芯体4和第二冷却器芯体5分别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二块壳体板及四个支架组成,半圆槽结构目的是增加薄板的强度,增加流体的湍流以及增加有效散热面积;表面涂覆铝薄板8的一组对边制成单折的雄扣子后再根据设计的薄板间间隔尺寸折弯成45°的“Z”形,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双折的雌扣子。依次将每个制作好的薄板推插安装在一起再将扣子滚压加工,连成一个整体,然后与二块壳体板及四个支架通过螺钉紧固装配在一起,再用树脂密封剂将滚压缝隙、边角等封装,构成了交错通道的冷却器芯体,采用推插、滚压及树脂封装结构密封效果好,可靠性高,免维护,使相邻通道的两路气体不会产生混合。由于薄板间距精确,因此制得的冷却器的外形尺寸一样,有利于根据需要可制造多个冷却器芯体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组合成不同冷却容量的冷却器。表面涂覆薄铝板8的长度、宽度尺寸不同,每相邻二片表面涂覆薄铝板的两侧的半圆槽的深度不等,但相邻二片表面涂覆薄铝板反相对称,每间一片的表面涂覆薄铝板的形状完全一样,较深的半圆槽801延长度方向背靠背构成较宽的通道,较浅的半圆槽802延宽度方向也背靠背构成较窄的通道,较长较宽的通道为本技术的外风路通道,较短较窄的通道为本技术的内风路通道。第一冷却器芯体4和第二冷却器芯体5分别安装在底架3上,然后将二个芯体(第一冷却器芯体4和第二冷却器芯体5)接合处进行强度联接,并密封好;二个芯体的相对反向两端的二个支架侧面和二个壳体板端面分别构成端板,过渡端2、出风筒7分别安装在二个端板上;顶盖6安装在由四个壳体板、二个端板的顶部构成的发兰框上;各部件全部采用螺钉安装紧固联接,形成了多芯体的风力发电机冷却器;二个冷却器芯体的水平方向通道构成外风路通道;底架3上的二个接口、挡风板、二个冷却器芯体垂直方向通道、二个冷却器芯体的上方盖板6封闭的区域,构成冷却器的内风路通道;内风路循环热风从风电发电机的出风口出来,经过底架进风接口、第二冷却器芯体5垂直方向通道、二个冷却器芯体的上方盖板6封闭的区域、第一冷却器芯体4垂直方向通道、底架出风接口,回到发电机内部;内风路循环热风在二个冷却器芯体垂直方向通道内与外风路冷空气强迫进行热交换,变成凉风后回电机内部,形成风的内部循环,达到冷却发电机的目的。由于采用了板式不等宽通道的结构,使较长的外风路通道压力降大大减小,加上扣子经滚压后有导风作用,因此本技术冷却器的阻力小,内风路的阻力为150Pa左右,外风路的阻力为200Pa左右;由于采用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包括两个外风路轴流风机(1)、过渡端(2)、底架(3)、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顶盖(6)和出风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分别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壳体板和支架装配构成,所述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的一组对边制成单折的雄扣子,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双折的雌扣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包括两个外风路轴流风机(I)、过渡端(2)、底架(3)、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顶盖(6)和出风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4)、第二冷却器芯体(5)分别由模制的带相互垂直交错凹凸半圆槽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壳体板和支架装配构成,所述的表面涂覆薄铝板(8)的一组对边制成单折的雄扣子,另一组对边反方向制成双折的雌扣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发电机板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器芯体(4 )和第二冷却器芯体(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尔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