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4769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27
一种管路布置系统,该系统包含设置在辅机房中部的油罐,排布在油罐周围的围栏管路,以及分别与油罐通过围栏管路连接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热交换器模块、滑油分离模块和滑油系统模块,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热交换器模块、滑油分离模块和滑油系统模块分布在围栏管路周围,各个模块的进出接口均位于围栏管路上的相应接口附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最大利用辅机房有限空间,并方便设备和管路使用维护保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辅机房作为各种内燃机试验和使用场地中布置安放水泵,滑油设备,燃油设备,压缩空气设备等辅助运行设备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单元,广泛用于各行各业。辅机房内部根据发动机的不同使用要求,布置的设备数量,大小,种类等各不相同。常见的内部设备有水泵,冷却水管路系统,热交换器,滑油泵,滑油系统,油箱、燃油泵,燃油系统等。这些设备各司其职,互相之间有的还存在联系,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辅机房也成为了辅机房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现有的辅机房设计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缺陷:1.由于辅机房一般占地面积有限,内部设备众多,所以造成设备安放和管路布置比较拥挤,各种管路交错,管路和设备维修空间狭小,操作维护不便。2.另外由于各管系之间有的互有联系,各设备之间位置不一,这样容易造成管路走向冗长,重复。3.同系统的各设备之间缺乏集成,布置分散,增加连接管路和阀件,检修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系统,克服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实可行,能最大利用辅机房有限空间,并方便设备和管路使用维护保养的设计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路布置系统,该系统包含设置在辅机房中部的油罐,排布在油罐周围的围栏管路,以及分别与油罐通过围栏管路连接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热交换器模块、滑油分离模块和滑油系统模块,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热交换器模块、滑油分离模块和滑油系统模块分布在围栏管路周围,各个模块的进出接口均位于围栏管路上的相应接口附近;所述的围栏管路包含三层管路系统,在空间上由低到高排布;所述的第一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淡水管路、滑油分离管路和滑油回油管路;所述的第二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和海水管路滑油出油管路;所述的第三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和滑油进油管路。所述的油罐集成了各进回卸油管路,还有测量显示报警装置以及滑油精滤器。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集成了柴油机海水泵,发电机海水泵,管路,阀件,内部管路阀件连成一体,对外只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集成了热交换器、淡水泵和温控阀。所述的滑油分离模块集成了滑油分离机,滑油泵,加热器,滑油冷却器,渣罐。所述的滑油系统模块集成了滑油泵,滑油粗滤器和阀件管路。所述的淡水管路系统分布在围栏管路的左右后侧,左侧和冷却水系统模块相连,右侧和热交换器模块相连,所述的滑油分离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右侧,和滑油分离模块相连,所述的滑油回油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前侧,和油罐相连。所述的海水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后部两侧,左侧和冷却水系统模块相连,右侧和热交换器模块相连,右侧前部和滑油分离模块相连,提供冷却水给滑油分离模块,所述的海水管路滑油出油管路分布在围栏前侧,直接输送往主机房的柴油机台位。所述的海水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后部两侧,左侧和冷却水系统模块相连,右侧和热交换器模块相连,所述的滑油进油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左侧,和滑油系统模块和油罐相连。冷却水系统模块布置在围栏管路的左后侧,热交换器模块布置在围栏管路的右后侦U,滑油分离模块布置在围栏管路的左前侧,滑油系统模块布置在围栏管路的右前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系统,能最大利用辅机房有限空间,并方便设备和管路使用维护保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冷却水系统模块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热交换器模块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热交换器模块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滑油分离模块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滑油分离模块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滑油系统模块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一层管路分布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二层管路分布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三层管路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 图11,具体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系统,该系统包含设置在辅机房中部的油罐1,排布在油罐I周围的围栏管路6,以及分别与油罐I通过围栏管路6连接的冷却水系统模块2、热交换器模块3、滑油分离模块4和滑油系统模块5,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2、热交换器模块3、滑油分离模块4和滑油系统模块5分布在围栏管路6周围,各个模块的进出接口均位于围栏管路6上的相应接口附近。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系统模块2布置在围栏管路6的左后侧,热交换器模块3布置在围栏管路6的右后侧,滑油分离模块4布置在围栏管路6的左前侧,滑油系统模块5布置在围栏管路6的右前侧。所述的油罐I集成了各进回卸油管路,还有测量显示报警装置以及滑油精滤器坐寸ο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2集成了柴油机海水泵201,发电机海水泵202,管路,阀件等,内部管路阀件连成一体,对外只有进水口 A和出水口 B。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热交换器模块3集成了热交换器301、淡水泵302和温控阀303。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滑油分离模块4集成了滑油分离机401,滑油泵402,加热器403,滑油冷却器404,渣罐405,该滑油分离模块4上还设置有截止止回阀41、高温球阀42、温度调节阀43、板式热交换器46、质油过滤器44和分离机45,并且该该滑油分离模块4上还设置有污油进口 C、净油出口 D、冷水进口(热水出口)E和排渣出口 F。如图8所示,所述的滑油系统模块5集成了滑油泵501,滑油粗滤器502和阀件管路等。各系统集成模块,减少了外部管路,便于设备布置。所述的围栏管路6包含三层管路系统,在空间上由低到高排布。整个机房设备管路布置系统中因为存在三种循环系统的冷却水泵(柴油机海水泵,发电机海水泵和淡水泵),因此在三层围栏种各层交错分布。如图9所示,第一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淡水管路901、滑油分离管路902和滑油回油管路903,所述的淡水管路系统分布在围栏管路的左右后侧,左侧和冷却水系统模块2相连,右侧和热交换器模块3相连,所述的滑油分离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右侧,和滑油分离模块4相连,所述的滑油回油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前侧,和油罐I相连。该第一层围栏管路系统还设置有淡水往冷却水系统出口 G、淡水往柴油机进口 H、淡水进口 1、柴油机滑油回油进口 J、滑油往油罐出口 K、滑油分离模块净油出口 L、滑油分离模块污油入口 M、淡水回水入口 N、淡水往热交换器出口 Q和淡水往冷却水系统入口 R。如图10所示,第二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1001和海水管路滑油出油管路1002,所述的海水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后部两侧,左侧和冷却水系统模块2相连,右侧和热交换器模块3相连,右侧前部和滑油分离模块4相连,提供冷却水给滑油分离模块4,所述的海水管路滑油出油管路分布在围栏前侧,直接输送往主机房的柴油机台位。该第二层围栏管路系统还设置有温度<32。往海水泵出口 S、冷却水系统出口 T、滑油往柴油机出口 U、滑油往柴油机入口 V、滑油往柴油机入口 W、海水往滑油分离模块出口 X、柴油机海水往热交换器入口 Y、滑油分离模块回水入口 Z、柴油机海水进热交换器出口 Al和热交换器模块往海水泵入口 BI。如图11所示,第三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1101和滑油进油管路1102,所述的海水管路分布在围栏管路系统的后部两侧,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设置在辅机房中部的油罐(1),排布在油罐(1)周围的围栏管路(6),以及分别与油罐(1)通过围栏管路(6)连接的冷却水系统模块(2)、热交换器模块(3)、滑油分离模块(4)和滑油系统模块(5),所述的冷却水系统模块(2)、热交换器模块(3)、滑油分离模块(4)和滑油系统模块(5)分布在围栏管路(6)周围,各个模块的进出接口均位于围栏管路(6)上的相应接口附近;所述的围栏管路(6)包含三层管路系统,在空间上由低到高排布;所述的第一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淡水管路、滑油分离管路和滑油回油管路;所述的第二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和海水管路滑油出油管路;所述的第三层围栏管路系统包含海水管路和滑油进油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春阳陆恒蒋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