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事故池的循环造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4769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包括搅拌槽1、工艺水池2、地沟3、主泵4、底流泵5、渣浆泵6和各种管道以及阀门,工艺水池2提供循环造浆及清洗管道设备所需的高压冲洗水和反冲洗水,主泵出口管道19和地沟3之间设置有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地沟3和搅拌槽1之间设置有排浆管道9,排浆管道9上设置有渣浆泵6,搅拌槽1和主泵入口管14之间设置有出矿管道7,出矿管道7上设置有底流泵5;主管道内的落地矿浆经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排入地沟3中存放,由渣浆泵6抽取并通过排浆管道9排入搅拌槽1中,再由底流泵5抽取搅拌槽1内的矿浆通过出矿管道7输送到主泵入口管道14进入管道输送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长距离铁精矿管道输送工艺过程,尤其是涉及无事故池的中间泵站如何将“落地矿浆”循环再造入管道输送的系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
技术介绍
“长距离铁精矿管道输送”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低碳、绿色经济的亮点。随着发展的需要原有泵站不能满足输送要求,就需要新增泵站来加大输送力度。在原有的多级泵站衔接输送过程中,因工艺原因经常有一些不符合工艺要求和标准的浆头、浆尾等“落地矿浆”浆体需排放入事故池,或有的时候主泵入口管道内的矿浆压力过高,为避免损坏主泵,经常会将主泵入口管道内的矿浆排入事故池以释放压力,事故池内的矿浆在堆积一定量后部分通过循环系统打入主管道,部分通过工程机械、车辆等运至料场。而事故池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系统复杂,故怎样将“落地矿浆”更加简易、高效、低成本投入的返回到主管道内输送至终端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系统简单、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包括搅拌槽(I)、工艺水池(2)、主泵(4)、底流泵(5)、渣浆泵(6)和各种管道以及阀门,工艺水池(2)提供循环造浆及清洗管道设备所需的高压冲洗水和反冲洗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沟(3),地沟(3)容纳主泵管道排出的铁精矿落地矿浆,渣浆泵(6 )抽取地沟(3 )中的铁精矿积矿将其排入搅拌槽(I),底流泵(5 )抽取搅拌槽(I)内的铁精矿积矿将其输送到主泵管道进入管道输送系统,采用地沟(3)和搅拌槽(I)代替事故池来容纳铁精矿落地矿浆以简化循环造浆系统及降低成本。进一步,地沟(3)和主泵出口管道(19)之间设置有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地沟(3)和搅拌槽(I)之间设置有排浆管道(9),排浆管道(9)上设置有渣浆泵(6),搅拌槽(I)和主泵入口管(14)之间设置有出矿管道(7),出矿管道(7)上设置有底流泵(5);主管道内不合格的铁精矿矿浆通过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排入地沟(3)中沉淀合格后,由渣浆泵(6)抽取并通过排浆管道(9)排入搅拌槽(I)中,再打开出矿管道(7)上的出矿阀(8 ),开启底流泵(5 )抽取搅拌槽(I)内的铁精矿矿浆通过出矿管道(7 )输送到主泵入口管道(14)进入管道输送系统。进一步,搅拌槽(I)与地沟(3 )之间还设置有溢流管道(10 ),以便于搅拌槽(I)内多余的铁精矿矿浆通过溢流管道(10 )进入地沟(3 )。进一步,搅拌槽(I)上部设置有液位计以监控搅拌槽(I)内铁精矿矿浆液位高低,液位计信号和PLC接通以控制溢流阀的开或关。进一步,搅拌槽(I)下部还通过排污阀(18 )和溢流管道(10 )连接以供清洗搅拌槽Cl)的反冲洗水排出到地沟(3)。进一步,还包括反冲洗水供给管道和高压冲洗水供给管道;反冲洗水供给管道包括清水管道(20 ),出矿管道(7 )通过清水管道(20 )和工艺水池(2)连接,出矿管道(7)出口和清水管道(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清洗阀(15),反冲洗水经清水管道(20)、第一清洗阀(15)、主泵入口管道(14)与出矿管道(7)连接处的第二阀(22 )进入主泵入口管道(14 )对主泵(4 )及其附属的其他部件进行清洗;出矿管道(7 )入口的底流泵(5)与出矿阀(8)之间和清水管道(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清洗阀(17),当出矿管道(7)被高浓度铁精矿矿浆堵塞时,关闭出矿阀(8)和第一清洗阀(15),反冲洗水经清水管道(20)、第三清洗阀(17)进入出矿管道(7)以疏通管道;高压冲洗水供给管道包括高压水管(11),高压水管(11)设置在工艺水池(2 )和地沟(3)之间,高压冲洗水对地沟(3)内的铁精矿矿浆起到高压冲洗搅拌的作用以便于渣浆泵(6)抽取铁精矿矿浆。进一步,底流泵(5)出口与搅拌槽(I)之间还连接有旁通管道(21),旁通管道(21)上设置有第二清洗阀(16),反冲洗水依次经清水管道(20)、第三清洗阀(17)、底流泵(5)和旁通管道(21)进入搅拌槽(I)以清洗底流泵(5 )或搅拌槽(I)。进一步,循环造浆系统的高压冲洗水和反冲洗水的压力通过在清水管道(20)和高压水管(11)上安装清水泵或利用工艺水池(2)和管道设备之间的落差压力来产生。进一步,在主泵入口管道(14)和搅拌槽(I)之间还连接有泄压管道(13),主泵入口管道(14)内的铁精矿矿浆压力过高时,打开泄压管道(13)上的阀门将主泵入口管道(14)内的铁精矿矿浆排入搅拌槽(I)以释放压力避免损坏主泵(4)。进一步,底流泵(5 )和渣浆泵(6 )均由PLC控制。该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由搅拌槽和地沟来容纳落地矿浆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事故池,结构简单,大大节省了建造、建设和使用期间维护事故池的费用支出,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2 )本技术中,直接通过地沟对落地矿浆进行沉淀和处理,合格后的矿浆进入搅拌槽,然后通过底流泵打回到主管道,因此,无需机械挖掘,也无需矿浆就地凉晒,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设备及运行成本。对“落地矿浆”处理的周期及流程短,效率高。(3)本技术中设置了清水管道,以使用工艺水池中的清水冲洗出矿管道中堵塞的矿砂以及清洗主泵、搅拌槽等,结构简单、清洗方便、节约水资源。(4)本技术中,在工艺水池和地沟之间设置有高压水水管,高压水对地沟内的矿浆起到高压冲洗搅拌的作用方便了渣浆泵抽取矿浆。(5)本技术中,高压水和清洗水的压力通过安装清水泵或利用工艺水池和管道设备之间的落差压力来产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6)本技术中,在主泵入口管道和搅拌槽之间还连接有泄压管道,避免了主泵入口管道内的矿浆压力过高时损坏主泵。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的部件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揽拌槽;2—工艺水池;3—地沟;4一主泵;5—底流泵;6—禮:衆泵;7—出矿管道;8 —出矿阀;9一排浆管道;10—溢流管道;11一高压水管;12—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3—泄压管道;14一主泵入口管道;15—第一清洗阀;16—第二清洗阀;17—第三清洗阀;18一排污阀;19—主泵出衆管道;20—清水管道;21—芳通管道;22—第二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无事故池的循环造浆系统,包括搅拌槽1、工艺水池2、地沟3、主泵4、底流泵5、渣浆泵6和各种管道以及阀门,工艺水池2提供循环造浆及清洗管道设备所需的水,渣浆泵6抽取地沟3的积矿;底流泵5抽取搅拌槽I内的积矿。主泵出浆管道19和地沟3之间设置有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地沟3和搅拌槽I之间设置有排浆管道9,排浆管道9上设置有渣浆泵6,搅拌槽I和主泵入口管14之间设置有出矿管道7,出矿管道7上设置有底流泵5。工作时,不合格的矿浆通过与主泵出浆管道19连接的落地矿浆排出管道12排入地沟3中沉淀,合格后再由渣浆泵6把地沟3内的矿浆通过排浆管道9排入搅拌槽I中,然后,打开出矿管道7上的出矿阀8,开启低流泵5就可以抽取搅拌槽I内的矿浆通过出矿管道7输送到主泵入口管道14,矿浆就进入长距离管道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事故池循环造浆系统,包括搅拌槽(1)、工艺水池(2)、主泵(4)、底流泵(5)、渣浆泵(6)和各种管道以及阀门,工艺水池(2)提供循环造浆及清洗管道设备所需的高压冲洗水和反冲洗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沟(3),地沟(3)容纳主泵管道排出的铁精矿落地矿浆,渣浆泵(6)抽取地沟(3)中的铁精矿积矿将其排入搅拌槽(1),底流泵(5)抽取搅拌槽(1)内的铁精矿积矿将其输送到主泵管道进入管道输送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光跃张睿华张巍瞿承中黄朝兵李剑勇张翔马俊吴建德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