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44490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包括力矩电机M,力矩电机M与可控硅(2)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可控硅(2)均与单片机(4)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反馈回的信号送入单片机,由单片机对可控硅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力矩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张力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精准,可有效地实现张力控制,使得电磁线可以始终保持在相同的张力下被收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omagnetic wire win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wire take-up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orque motor M, torque motor M and SCR (2) connected; the tension senso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eeding wheel and the take-up hub electromagnetic line frame (3); the tension sensor (3) and (2) with controllable silicon the single chip machine (4).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tension sensor between the feeding wheel and the take-up hub electromagnetic line frame, the tension sensor signal feedback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thyristor controlled by MCU, and then control the torque of the motor speed, so as to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tens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accurate, and the tension control can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线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磁线生产车间,收线是一道必备的流程。通常电磁线的收线系统包括一个送线轮和一个收线毂。收线毂通过力矩电机带动,从送线轮处卷收电磁线。一般力矩电机由一个可控硅控制,通过调节可控硅上的触发脉冲可实现对力矩电机的控制。但是由于这种收线方式不能保证电磁线受到的张力一致,而张力不一致会导致电磁线尺寸也很难达到一致。针对高效节能电机用特种电磁线这种对尺寸要求比较高的电磁线,保持收线过程的张力一致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它可以使得在收线过程中,电磁线的张力保持恒定,从而使电磁线尺寸保持一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包括力矩电机,力矩电机与可控硅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和可控硅均与单片机相连。上述的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中,所述单片机包括与张力传感器3相连的A/D转换器;所述单片机还包括与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的PI调节器,PI调节器与移相器相连,移相器与可控硅相连;且A/D转换器的另一端连在触发脉冲输入端上。前述的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中,所述单片机为PIC16F873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反馈回的信号送入单片机,由单片机对可控硅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力矩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张力的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精准,可有效地实现张力控制,使得电磁线可以始终保持在相同的张力下被收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M -力矩电机,2-可控硅,3-张力传感器,4-单片机,41-A/D转换器,42-PI调节器,43-移相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力矩电机M,力矩电机M与可控硅2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3 ;张力传感器3和可控硅2均与单片机4相连。所述单片机4包括与张力传感器3相连的A/D转换器41 ;所述单片机4还包括与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的PI调节器42,PI调节器42与移相器43相连,移相器43与可控硅2相连;且A/D转换器41的另一端连在触发脉冲输入端上。所述单片机4可以为PIC16F873单片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力矩电机的收线速度变慢或漆包机的速度变快时,电磁线的送线轮和收线线毂之间的线就会变得松弛,张力变小,张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变会变小,这个输出电压经过单片机的A/D转化器采样形成的数字量反馈信号Uf变小,在触发脉冲输入的给定量Ug不变的情况下,进入单片机的偏差量Ue=Ug-Uf,偏差量Ue增大,可控硅的输出电压就变大,结果力矩电机的收线速度加快,从而使线的张力变大。反之亦然。因此,通过这个张力控制系统可以将线的张力控制在一个恒定值上。单片机是电磁线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它至少包括了三部分的内容,PI调节器、触发脉冲移相器和A/D转换器。PI调节器是指比例、积分调节器。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如果进入稳态后存在误差,则称这个系统是有稳态误差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行稳态后无稳态误差,控制精度很高。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力矩电机(M),力矩电机(M)与可控硅(2)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可控硅(2)均与单片机(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4)包括与张力传感器(3)相连的A/D转换器(41);所述单片机(4)还包括与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的PI调节器(42 ),PI调节器(42 )与移相器(43 )相连,移相器(43 )与可控硅(2 )相连;且A/D转换器(41)的另一端连在触发脉冲输入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4)为PIC16F873 单片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包括力矩电机M,力矩电机M与可控硅(2)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可控硅(2)均与单片机(4)相连。本技术通过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反馈回的信号送入单片机,由单片机对可控硅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力矩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张力的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精准,可有效地实现张力控制,使得电磁线可以始终保持在相同的张力下被收卷。文档编号B65H59/38GK203064903SQ201220728098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顾林祥, 徐永华, 嵇凤祥, 沈惠明, 沈永清 申请人:浙江长城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线收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力矩电机(M),力矩电机(M)与可控硅(2)相连;在送线轮和收线毂之间的电磁线上还架设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可控硅(2)均与单片机(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林祥徐永华嵇凤祥沈惠明沈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城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